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台湾话是不是就是闽南话啊

桃子1年前 (2023-12-04)阅读数 12#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台湾闽南语

台湾话是闽南语系的一部分。台湾话亦称为台语或台湾闽南语,习惯上专指在中国台湾地区所使用的闽南语,在语言学分类上属于泉漳片,与厦门话极为接近。自明郑与清治时期起,大量大陆移民进入台湾地区,其带来的语言取代了台湾原住少数民族诸语,成为在台湾占优势地位的语言。

"闽南语"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学术上泛指闽南语的集合,狭义则仅指闽台之闽南语。台湾及西方学者多认为是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汉语族。在大陆语言学的分类上,属汉语族中闽语的一种。在台湾亦被称为台语、台湾话、河洛话或福佬话。

台湾话是不是就是闽南话啊

扩展资料

闽南语历史形成

闽南语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次的移民潮,移民的原因是征蛮、避乱:

第一次:第四世纪晋朝人移居入闽,部分初级泉州话的形成于晋朝五胡乱华时期(西元304-439年),异族入侵中原。

伫西晋永嘉二年(公元308年)的时候,中原的衣冠八族(詹林黄陈郑丘何胡)开始避难到福建的泉州晋江等流域一带,他们把当时的古汉语(比如,有身、瞑、鳖、斟酌、鼎、箸等)带过来,后来称作“泉州话”。

但这次数量很少,移民多留在闽江和木兰溪流域。

南朝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析晋安郡南部置南安郡,以保持闽疆南部安定取称,治所在今南安市丰州镇,领晋安等三县,辖今之厦门、莆田、泉州、漳州一带,但不久就被撤销。

直到200多年后的唐朝中期,又在今泉州市区第三次置武荣州,不久改名泉州,泉州市区一带的建制才稳定下来,泉州的安溪、惠安、永春、德化在400多年后的五代时才设县。

所以少量“泉州话”就是第三、四世纪的中原音参“吴楚方言”(比如:水薸(phio5)、手ng2、鲎hia)和当地的“越语(比如:loo3(高)、san2(瘦)、lim(饮)、hiu3(洒))融合而成的,这就是”白话音“主要的来源,比”读书音“较早。

第二次: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囝屯垦漳州,漳州话的初步形成于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福建南部蛮夷祸乱不安,朝廷派陈政、陈元光父子(郡望河东)南下平乱,平乱了后屯兵伫即马的漳州一带,亦包括今天龙岩地区新罗,漳平一带,这批人带来七世纪的中古汉语。

唐代设立漳州前不过几千户人家,这些人应为唐朝可以控制的农业户口,在他们之外还有少数蛮僚生活于漳州南部山区。

陈元光所率领的唐朝军队与蛮僚为争夺漳州控制权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双方交战的最后结果,唐朝控制了漳州沿海平原等广大地区,而蛮僚最终被平定。

唐代的漳州还不是很繁华,漳州的发展是在南宋进入第一个高潮。

而其具有较大影响的,则是明代独对漳州开放海禁,“市镇繁华甲一方,港口千帆竞相发”是其当时生动的历史写照。

第三次:第九世纪后期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统治福州、泉州等,泉州话形成。

唐代末年,中国发生黄巢之乱(公元878年),唐代光州固始县人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南下平乱,平乱了后王潮被封做福建威武军节度使。

即此批人阁带来九世纪的中原话。

第三次的移民大多数是唐代淮南道光州人。

福建人读四书五经的时候,这就是部分”读书音“主要的来源。

明末学者对于当时闽南语进行系统整理,著有《汇音宝鉴》,十五音因而诞生。

百度百科—闽南语

闽南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闽南话 (白话字:B?n-l?m-gú),在台湾亦称Hō-ló-ōe(福佬话、河洛话、鹤佬话等),属於汉语族闽语,也是最有影响力的闽语。分布在福建南部、台湾、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雷州半岛、海南岛、闽西龙岩市区与漳平一带、闽东宁德市的福鼎一带、浙江南部苍南、平阳、洞头部分地区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基本上,按地域,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次方言:

* 漳州话

* 泉州话

* 厦门话(Amoy)

* 东南亚福建话(Hokkien)

* 浙南闽语

* 潮汕话

* 海南话

[编辑]

台湾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台湾话)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 本文以闽南语中的台湾话(Hō-ló-oē)为主,台湾腔的普通话请见:台湾国语。其他广义之定义,参见台语

台湾话(白话字:T?i-o?n-oē ),亦称Hō-ló-oē(鹤佬话),习惯上专指在台湾所使用的闽南语方言,与厦门话极为接近,推估同源词比例为99%。

由於「台湾话」并未有统一标准名称,本文将以常见之「台湾话」、「鹤佬话」、「台湾闽南语」等名词交互使用。(参见后述)

在现代台湾社会,大概有60%的人口能操流利的台湾话、约有80%的人口能听解台湾话。通常,我们也将以台湾话为母语的族群称之为鹤佬人(Holo (Hō-ló)或 Hoklo)。不过,随著不同族群之间的通婚和融合,语言和族群之间的界线并不是呈现完全的一对一的关系,有些「鹤佬人」并不会讲鹤佬话,而有些非鹤佬人则能讲流利的鹤佬话。例如有些平埔族由於汉化早,生活语言已与鹤佬人无异;但也有可能部分鹤佬人生活在以普通话为主的都会中,对台湾话暸解就比较薄弱

参考资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8%A9%B1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