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文言文致意思是什么意思

百变鹏仔1年前 (2023-12-04)阅读数 10#综合百科

1. “致”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致:zhi,从至从夊。

送诣也。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 1. 同本义 致,送诣也。

——东汉·许慎《说文》 君子以致命遂志。——《易·象下传》 远莫致之。

——《诗·卫风·竹竿》 2、招引;招致 [incur;result in;cause] 致天下之士。——汉·贾谊《过秦论》 致食客三千人。

文言文致意思是什么意思

(致,招致,招徕。)——《史记·魏公子列传》 不可屈致。

——《三国志·诸葛亮传》 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三国志·荀彧传》 今宜厚待刘禅,以致孙休。

——《三国演义》 致孤危托落。(致,招致,造成。)

——清· 袁枚《祭妹文》 致此疾困。——《明史》 5. 造成;导致 [create;bring about;cause] 何意致不厚。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致负诚托。——唐·李朝威《柳毅传》 致孤危托落。

——清·袁枚《祭妹文》 致郁郁死。——清·周容《芋老人传》 3、求取;获得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弄到、取得,这里指买到。动词。)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中藏隐情不可致,诘公(袁可立)一览,立得籍甚。——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表达 听妇前致词。——唐·杜甫《石壕吏》 致殷勤之意。

——《资治通鉴》 5、奉献;献纳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论语》 6、转告;回报 [pass on (word);municate;repay;requite] 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己死,致光之言。

——《史记》 7、施加;施行 [carry out] 君子以折狱致刑。——《易·丰》 我乃明致天罚。

——《书·多士》 8、归还;交还 [return] 惟臣寻事,自致房陵、上庸,而复乞身自放于外。——《三国演义》 9、通“至”。

极,尽 [very] 致赏则匮。——《管子·君臣下》 致忠信。

——《荀子·君道》 10、情趣;兴致 [manner or style that engages attention or arouses interest] [蒋]干还,称瑜雅量高致。——《三国志》 11、结构上细密 [fine and close] 作为*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

——《礼记·月令》 扩展资料 常用词组: 1、致使 zhìshǐ [cause;result in] 导致;因…造成。 由于过分疲劳,致使工作出了差错。

2、致仕 zhìshì ⑴ [resign] 旧时指交还官职,即辞官(退而致仕。)——《公羊传·宣公元年》 ⑵ 亦作“致事” 大夫七十而致事。

——《礼记·曲礼上》 3、致死 zhìsǐ [deadly;lethal;carry off;causing death] 引起死亡;因…而死去。 致死原因正在进一步查找 4、致谢 zhìxiè [express one's thanks(or gratitude)] 向人表示感谢之意。

如:登门致谢 5、致意 zhìyì ⑴ [salute;extend greeting to;give one's best wishes to]∶向人表达真实的心意。 拘于俗之众,不足与致意。

⑵ [address]∶表示问候之意。 他向主席致意后开始了他的演说。

6、致敬 zhìjìng ⑴ [salute]∶向人敬礼 举剑致敬 ⑵ [pay one's respects to]∶表示敬意。 有各种致敬方式,如信奉佛教的人用合十作为致敬的方式,有的人则用相互拥抱的方式。

2. 致在这些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1,如:不积圭步,无以致里.在这里面,意思可以理解为致使.结果,到达.

2,导致.造成.结果.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因与果的关系,所致之物就是这个果.

无以致疑.

3,指物体的外形很雅,合乎美观,细巧.今引申为精密的意思.

如:.其物之精致,未尝闻也.

4,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此处亦是穷尽的意思,意思是事君侍父母能够尽心尽力,穷其身心也!也难理解,古文多采其意,虚于其表.比白话文高级多了,现代改用白话文,是一个 *** 的决定.历史会证明一切!

古文不在其字之表意,用你的心去读,你会感受到其中有多么的美妙.洒洒几字之语,今白话文必以洋洋数语方解之,且失之意,损于境也!

3. 致在这些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1,如:不积圭步,无以致里.在这里面,意思可以理解为致使.结果,到达.2,导致.造成.结果.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因与果的关系,所致之物就是这个果.无以致疑.3,指物体的外形很雅,合乎美观,细巧.今引申为精密的意思.如:.其物之精致,未尝闻也.4,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此处亦是穷尽的意思,意思是事君侍父母能够尽心尽力,穷其身心也!也难理解,古文多采其意,虚于其表.比白话文高级多了,现代改用白话文,是一个 *** 的决定.历史会证明一切!古文不在其字之表意,用你的心去读,你会感受到其中有多么的美妙.洒洒几字之语,今白话文必以洋洋数语方解之,且失之意,损于境也。

4. 是 文言文意思是什么

是 形容词义:1、会意字。

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是,直也。——《说文》。

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而疑是精粗之体。

——《礼记·玉藻》。疏:“谓正也。”

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易·未济》2、对的;正确的。

王弗是。——《国语·楚语》。

注:“理也。”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

——《荀子·劝学》。注:“谓正道也。”

立是废非。——《淮南子·脩务》。

注:“善也。” 彼人是哉。

——《诗·魏风·园有桃》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清·林觉民《与妻书》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概括之词。凡是;任何。

代词义:1、此;这。是谓伐德。

——《诗·小雅·宾之初筵》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汉·贾谊《论积贮疏》动词义:1、赞同;认为正确;肯定。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刘开《问说》2、订正。

如是正:订正;校正。3、遵从;以为法则。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荀子》。

杨柳桥诂:“《尔雅》:‘是,则也。’”4、关系词。

表示肯定判断之词。正是四国。

——《诗·曹风·鸤鸠》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清·林觉民《与妻书》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5、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

——宋·沈括《梦溪笔谈》6、表示让步。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宋·柳永《雨霖铃》7、尝试。用同“试”。

如是猜:试猜。8、像;似。

如是言不是语:似说非说;旁敲侧击。副词义:1、表示肯定。

如是必:一定要;务必。是须:必须;务须。

是致:以致;因此。连词义:1、表示让步,有虽然的意思。

如是则:虽然,虽则。是则是:是即是;虽则是。

名词义:1、商业、职业或 *** 的事务、业务或国务。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

——范晔《后汉书》2、姓。助词义:1、帮助宾语提前。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清·刘开《问说》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词义梳理:1、正;不偏斜。2、正确。

3、指正确的论断或肯定的结论。4、认为正确;肯定。

5、订正。6、遵从,以为法则。

7、概括之词。凡是,任何。

8、表示肯定判断之词。9、表示加重语气之词。

10、表示答应之词。11、用在动词后面的两个数量结构之间,含有“算作”的意思。

12、代词。此,这;这里。

13、副词。表示范围,相当于“只”。

14、连词。表示承接,相当于“于是”。

15、连词。表示承接,相当于“则”。

16、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而”。

17、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此”、“因为”。

18、连词。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虽”、“虽然”。

19、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即使”。

20、助词。用在宾语和它的动词之间,起着把宾语提前的作用,以达到强调的目的。

21、助词。犹“夫”,表发端。

22、通“视”。23、通“寔”。

足,满。24、通“寔”。

实在;真实。25、通“氏”。

26、通“时”。此时,这时候。

27、用同“试”。尝试。

28、犹“甚”。怎样。

29、犹“甚”。极;很。

30、用同“事”。事情。

31、姓。三国吴有是仪。

见《三国志·吴志》本传。

5. 古文中致有送的意思吗

有送的意思

“致”的读音是:zhì

“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

①;送;送bai达。《柳敬亭传》:“皖帅欲结欢于宁南,致敬亭于幕府。”

②;表达;表示。《屈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③;说;回答。《石壕吏》:“听妇前致du词,三男邺城戍。”

④;达到。《劝学》:“假舆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⑤;获得;得到。《送东阳马生zhi序》:“dao家贫,无以致书以观。”

⑥;招致;引来。《信陵君窃符救赵》:“致食客三千人。”

⑦;招请;招集。《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⑧;致使;使得。专《孔雀东南飞》:“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⑨;送还;交还。《柳毅传》:“昔为钱塘长,今则致政焉。

⑩;用。《张衡传》:“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情致;情趣。《兰亭集序》:“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细密;细致。《汉书·辛延年传》:“按其狱,皆文致,不可属得反。”

?;通“至”,极。《与吴致书》:“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我国的自由刑和徒刑有什么区别?

1. “致”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致:zhi,从至从夊。

送诣也。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 1. 同本义 致,送诣也。

——东汉·许慎《说文》 君子以致命遂志。——《易·象下传》 远莫致之。

——《诗·卫风·竹竿》 2、招引;招致 [incur;result in;cause] 致天下之士。——汉·贾谊《过秦论》 致食客三千人。

(致,招致,招徕。)——《史记·魏公子列传》 不可屈致。

——《三国志·诸葛亮传》 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三国志·荀彧传》 今宜厚待刘禅,以致孙休。

——《三国演义》 致孤危托落。(致,招致,造成。)

——清· 袁枚《祭妹文》 致此疾困。——《明史》 5. 造成;导致 [create;bring about;cause] 何意致不厚。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致负诚托。——唐·李朝威《柳毅传》 致孤危托落。

——清·袁枚《祭妹文》 致郁郁死。——清·周容《芋老人传》 3、求取;获得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弄到、取得,这里指买到。动词。)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中藏隐情不可致,诘公(袁可立)一览,立得籍甚。——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表达 听妇前致词。——唐·杜甫《石壕吏》 致殷勤之意。

——《资治通鉴》 5、奉献;献纳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论语》 6、转告;回报 [pass on (word);municate;repay;requite] 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己死,致光之言。

——《史记》 7、施加;施行 [carry out] 君子以折狱致刑。——《易·丰》 我乃明致天罚。

——《书·多士》 8、归还;交还 [return] 惟臣寻事,自致房陵、上庸,而复乞身自放于外。——《三国演义》 9、通“至”。

极,尽 [very] 致赏则匮。——《管子·君臣下》 致忠信。

——《荀子·君道》 10、情趣;兴致 [manner or style that engages attention or arouses interest] [蒋]干还,称瑜雅量高致。——《三国志》 11、结构上细密 [fine and close] 作为*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

——《礼记·月令》 扩展资料 常用词组: 1、致使 zhìshǐ [cause;result in] 导致;因…造成。 由于过分疲劳,致使工作出了差错。

2、致仕 zhìshì ⑴ [resign] 旧时指交还官职,即辞官(退而致仕。)——《公羊传·宣公元年》 ⑵ 亦作“致事” 大夫七十而致事。

——《礼记·曲礼上》 3、致死 zhìsǐ [deadly;lethal;carry off;causing death] 引起死亡;因…而死去。 致死原因正在进一步查找 4、致谢 zhìxiè [express one's thanks(or gratitude)] 向人表示感谢之意。

如:登门致谢 5、致意 zhìyì ⑴ [salute;extend greeting to;give one's best wishes to]∶向人表达真实的心意。 拘于俗之众,不足与致意。

⑵ [address]∶表示问候之意。 他向主席致意后开始了他的演说。

6、致敬 zhìjìng ⑴ [salute]∶向人敬礼 举剑致敬 ⑵ [pay one's respects to]∶表示敬意。 有各种致敬方式,如信奉佛教的人用合十作为致敬的方式,有的人则用相互拥抱的方式。

2. 至和致在古文里解释为到达的时候用法上有什么区别

至的本义为“达到”。

致本义为“送达”,《说文解字》:致,送诣也。(送到,送往)

在“到达”上,主要在于主客观的不同。这是它们的区别。

如:致富——通过……手段和办法达到富,是主观努力或人为施加外力的作用。

由穷至富——从原来的穷困达到后来的富有,强调的是客观过程。

一般情况下,二者不能混用。

但是,在古文中,致,有时与至通。如“诸侯皆许诺,齐车千乘,卒先致缘陵”(各国诸侯都许诺了,齐国出了一千乘兵车,士卒提前到了缘陵。——出自《管子》)当致与至通时,“致”也就是“至”了,相通时没有区别。

3. 文言文表达致谢的词语有哪些

一、称谢

1、解释:称谢,指道谢;对…表示感谢。

2、出处:《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3、译文:皇帝为之感动,改变表情,用手扶车前的横木,表达感谢。

二、拜谢

1、解释:表示深切的谢意。

2、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壮士。赐之巵酒!’则与斗巵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3、译文:项羽说:“壮士。赐予他美酒!”于是给他一斗美酒。哙拜谢,站起来把酒喝完。

三、酬谢

1、解释:酬谢,指用金钱礼物、财物酒席等表示谢意,谢礼。

2、出处:《宋书·范晔传》:“耀自往酬谢。”

3、译文:耀自己去酬谢。

四、面谢

1、解释:当面道谢。

2、出处:鲁迅《书信集·致内山完造》:“改日另行面谢。”

3、译文:改天另外当面感谢。

五、道谢

1、解释:是指用言语表示感谢。

2、出处:潘训 《乡心》:“我们向那小伙计道谢后就出来,依他底话走去。”

4. 致,的古汉语意思,加例句注出处

①送;送达。《柳敬亭传》:“皖帅欲结欢于宁南,~敬亭于幕府。”

②表达;表示。《屈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意焉。”

③说;回答。《石壕吏》:“听妇前~词,三男邺城戍。”

④达到。《劝学》:“假舆者,非利足也,而~千里。”

⑤获得;得到。《送东阳马生序》:“家贫,无以~书以观。”

⑥招致;引来。《信陵君窃符救赵》:“~食客三千人。”

⑦招请;招集。《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天下之士。”

⑧致使;使得。《孔雀东南飞》:“女行无偏斜,何意~不厚?”

⑨送还;交还。《柳毅传》:“昔为钱塘长,今则~政焉。”

⑩用。《张衡传》:“衡善机巧,尤~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⑾情致;情趣。《兰亭集序》:“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一也。”

⑿细密;细致。《汉书?辛延年传》:“按其狱,皆文~,不可得反。”

⒀通“至”,极。《与吴致书》:“元瑜书记翩翩,~足乐也。”

请采纳

5. 表示“你的话特别有道理”用文言文怎么说

“你的话特别有道理”用文言文说是:卿言甚有理。

卿 [qīng]

1、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卿相。

2、古代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3、自中国唐代开始,君主称臣民。

4、古代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

扩展资料

“卿”相关词组:

1、国卿 [ guó qīng ] 诸侯的正卿。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国卿,君之贰也,民之主也。”

2、诸卿 [ zhū qīng ]

(1)、古代天子和诸侯所属的众高级官员。《左传·昭公元年》:“若野赐之,是委君贶於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於诸卿也。”

(2)、古代君上对众多臣下的称呼。《后汉书·马武传》:“帝后与功臣诸侯讌语,从容言曰:‘诸卿不遭际会,自度爵禄何所至乎?’”

我国的自由刑和徒刑有什么区别?

我国刑法中的自由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四种。徒刑指的是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两种,这两种刑罚对于自由的限制是比较彻底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一般都在监狱服刑,而且有劳动能力的人必须进行无偿的劳动,以此来改造和教育。而自由刑中的管制和拘役,对于自由的限制较少,管制不在强制场所执行,而是在社会上执行,对于自由的限制时间较短,单处管制是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超过3年,对于自由的限制在内容上仅限于离开住所地的报告义务、遵守会客的规定以及刑法修正案八中规定实施的社群矫正,参加劳动是同工同酬的;拘役虽然限制人身自由,但是按照刑法规定,时间也很短,单处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并罚不超过1年,而且在拘役所服刑,劳动的应当适当给予报酬,一个月还可以回家一到两天。

死刑和无期徒刑有什么区别?

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人终身自由,实行强迫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死刑是剥夺犯罪人生命的刑罚方法,包括立即执行与缓期二年执行两种情况.死刑的内容是剥夺罪犯的生命,故称为生命刑,由于生命具有最宝贵的剥夺后不可能恢复的价值,死刑成为刑罚体系中最为严厉的刑罚方法,故被称为极刑.而无期徒刑只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属于自由刑中的一种,是自由刑中最严厉的,不是整个刑罚体系中的. |||死刑要枪毙的,无期徒刑是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在狱里一辈子

判无期徒刑和死刑有什么区别

很多罪名都可以选择判无期徒刑和死刑,关键是看情节。

无期徒刑与死刑有什么区别? !

死刑缓期执行是仅次于死刑的严厉刑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无期徒刑是介于有期徒刑和死刑之间的一种严厉的刑罚。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并强迫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无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宣判之日起计算,判决宣判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能折抵刑期,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后,执行有期徒刑,先行羁押的日期也不予折抵刑期。

我国的省和自治区有什么区别?

自治,就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由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事务.民族自治区享有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民族自治权,这种制度称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自治区是一种行政区划名称。在我国成立初期对民族自治地方统称为自治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分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自治旗)三级。自治区的行政地位相当于省,为中国最高一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截止到2007年底,中国共计有5个自治区。自治区的设定是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受中央人民 *** 管辖,与国家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不具有独立主权的性质,它们的实施都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祖国和平统一,有利于巩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区别?

无期徒刑就是你这辈子在监狱过了,有期徒刑就是判你几年,坐满了就放出来了

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有什么区别?各是什么意思?

无期徒刑的概念

无期徒刑是介于有期徒刑和死刑之间的一种严厉的刑罚。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并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无期徒刑的特征

无期徒刑的法律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犯罪分子进行关押。这体现了无期徒刑作为刑罚的惩罚性。

2、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终身剥夺罪犯的人身自由是无期徒刑的最突出特征。

3、在内容上表现为对犯罪分子进行强制劳动改造,这体现了无期徒刑矫正、教育罪犯,使之成为社会新人的积极作用。

无期徒刑,是人民法院判决的,对犯罪分子终身剥夺人身自由和政治权利,押送监狱执行强制劳动改造的重刑之一。

无期徒刑的适用物件

无期徒刑主要适用于那些不必判处死刑,而又需要与社会永久隔离、罪行严重的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和其他重大刑事犯罪分子以及严重的经济犯罪分子。

无期徒刑的执行

根据刑法和监狱法的有关规定,被判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场所执行;凡是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

根据刑法有关减刑和假释的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认罪服法、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立功表现的,可获得减刑,由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如果实际执行10年以上,还可以获得假释。但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 *** 、绑架等暴力犯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除外。

无期徒刑的情况

一、依法由人民法院判决的,犯有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罪和其他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无期徒刑。如 *** 妇女,依法判处无期徒刑;

二、被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缓期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减为无期徒刑。

被判无期徒刑的罪犯,依法押送监狱执行刑期,接受教育改造,有劳动能力的,同时强制参加劳动,接受劳动改造。

被判无期徒刑的罪犯,都是罪行十分严重、民愤较大、社会危害性特别大的犯罪分子,为维护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公民个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刑法给予这类犯罪分子以剥夺终身自由和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是有必要的、行之有效的。如八二年、八三年开展的从重、从快、从严的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奠定了改革开放的良好社会秩序,当然,这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手段,但依法从严处置各类严重刑事犯罪,仍然是刑法打击犯罪的有效手法之一。

无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宣判之日起计算,判决宣判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能折抵刑期,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后,执行有期徒刑,先行羁押的日期也不予折抵刑期。

有期徒刑

(一) 有期徒刑的概念和特征

有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有期徒刑是剥夺自由刑的主刑,其刑罚幅度变化较大,从较轻犯罪到较重犯罪都可以适用。所以,在我国刑罚体系中,有期徒刑居于中心地位。

有期徒刑与其他刑罚方法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它在一定期限内对罪犯实行关押,剥夺其人身自由。

2、有期徒刑的刑期幅度大,具有广泛适用性。有期徒刑的刑期上限与无期徒刑相接,下限与拘役相联,中间跨度很大,具有较大的可分性。它既可作为重刑适用于严重的犯罪行为;也可作为中度刑罚适用于危害居中的犯罪行为;还可以作为轻刑适用于危害较小的犯罪行为。因此,有期徒刑在我国刑罚体系中是一种适用范围最广泛的刑罚方法。刑法分则中,凡是规定了法定刑的,都规定了有期徒刑。

3、罪犯应强制接受教育和劳动改造。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凡是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这种劳动是强制性的,体现了我国对罪犯实行劳动和教育改造的政策。

(二) 有期徒刑的适用物件

有期徒刑的适用物件可依刑期不同而有所不同。刑法分则规定了较宽的有期徒刑的法定刑幅度;同时还根据各种犯罪的危害程度规定了各种罪可处的最高刑和最低刑;不少条文还对同一犯罪规定了几个不同的有期徒刑的法定刑幅度。在这些规定中有期徒刑的刑期幅度大致可分为三类情况:10年以上有期徒刑为长期徒刑;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为中期徒刑;3年以下有期徒刑为短期徒刑。不同期限的有期徒刑,其适用物件也不同。

1、长期徒刑的适用物件。长期徒刑一般适用于罪行比较严重,情节恶劣、人身危险性较大的罪犯。

2、中期徒刑的适用物件。中期徒刑的刑期幅度范围较广,适用面也较宽。在刑法分则中有不少犯罪以中期徒刑作为唯一的法定刑。

3、短期徒刑的适用物件。在刑法分则中,有一些犯罪的法定最高刑是短期徒刑,如侮辱罪、诽谤罪、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破坏选举罪等。

(三) 有期徒刑的期限及刑期计算

问题:2个

刑法第45条规定,有期徒刑的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但是,有两种情况例外:

第一,根据刑法第50条的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以后可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根据刑法第69条的规定,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的最高期限可达20年。此外,根据刑法第71条的规定,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又犯新罪,以前罪没有执行完毕的刑罚为基础来确定应当执行的刑罚,其实际执行的刑期可能超过15年,甚至超过20年。

有期徒刑的刑期,刑法规定从判处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所谓“判决执行之日”,是指人民法院签发执行通知书之日。

(四) 有期徒刑的执行

我国刑法对有期徒刑的执行场所和执行方式有明确规定。根据刑法第46条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其他执行场所”,是指少年犯管教所、拘役所等。凡是被判有期徒刑的罪犯,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

什么是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啊,这两样有什么区别啊?

有期徒刑是犯罪比较轻,量刑有一定年限;无期徒刑是犯罪较重,量刑是终身或无限期羁押。

我国的米-17和米-171有什么区别

米-17是在米-8的基础上发展的改进型,与米-8几乎相同,但米-17的尾独立核算在垂直安定面的左边,与米-14相同。米-17装两台TV3-117MT涡轮轴发动机 ,单台起飞功率为1454千瓦(1977轴马力)。与米-8相比,效能有了很大的提高。米-171直升机是由苏联米里设计局设计,乌兰,乌德航空联合工厂生产。是米-8T和米-17的改进型,效能比米-8T和米-17显著提高。目前,已有400多架米-171家族直升机在各国服役。尽管在2008年的汶川抗灾期间损失了一架米171.

2009年12月中国曾与俄罗斯签署购买32架米-171E运输直升机供应合同。

2012年7月份中国和俄罗斯签署出售55架米-171E多用途直升机的合同

参考:凤凰网 中国再购55架米-171E直升机 单价1200万

:news.ifeng./mil/2/detail_2012_08/23/17031574_0.s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