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讲俯卧撑技巧 俯卧撑技巧介绍
1、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掌距。俯卧撑锻炼的是胸部,掌距过宽会锻炼到肩前束,过窄则是三头,所以合适的掌距很重要。这里教大家一个找适合自己掌距的好方法,首先双臂水平向两边伸直,然后手肘不动手掌自然的放到头部的两侧,这时候大臂还是平行于地面的,然后我们做一个后收肩胛骨的动作把你的肘部往身体夹,这时候你的掌距就是你做俯卧撑最适合你的掌距了。这个技巧也可以在卧推时找握距来用。
2、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腹部。俯卧撑在开始做之前是有一个双手伸直支撑着身体的,这个时候你就相当于是在做一个平板支撑的动作,我们都知道平板支撑是一个锻炼腹肌以及核心的很好的动作,那么俯卧撑在做的时候自然是要保持腹部的紧绷。
3、如果腹部不紧绷,那么在做俯卧撑时你的腰可能会往地面塌下去,这时候你做俯卧撑的话你的髋骨和下肢就会先着地,那么你做的俯卧撑和跪姿的半程俯卧撑又有什么区别呢?还有一种情况是下去的时候没问题动作都是对的,但是起身时胸部想起来但是下肢没有跟着一起起来,这些都是因为你的腹部没有发力所导致的身体没有绷直。
4、肘部问题,我们在做俯卧撑这个动作之前,我们需要一个内收肘部的细节。这么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在做俯卧撑时过多的用肩部来发力,内收肘部是为了避免俯卧撑运动过程中肘部打的过开。如果你的肘部打的过开那么你即使找对了掌距还是会过多的用肩部发力。
注:本文是文献期刊,读起来会有点晦涩,请耐心一点。
一直以来,俯卧撑都被作为一种评估局部上肢肌耐力的方法。各种各样限时与不限时的俯卧撑测试通常也被用来作为健身评估的一个部分,并且这些测试已经在广泛的人群中得到验证(23)。此外, 研究显示俯卧撑能力与平板卧推的重复次数(以自身体重的百分比来完成)相关性非常高[1], 因此俯卧撑可作为一种有效且不昂贵的自由重量测试选择。
在健身计划中,俯卧撑被广泛用来发展上肢力量、爆发力以及肌耐力,可谓是计划中的主要动作。俯卧撑也被力量与体适能专业人士用来训练棒球运动运(10)、拳击运动员(22)以及武术运动员(13),并且也是美国军事基础训练计划中的主要动作(18)。超等长俯卧撑(增强式训练的一种)也被认为能够最优化上肢牵张缩短循环带来的适应。
虽然俯卧撑中的负重会由于个体的体重和人体测量学而受到限制,但是该动作有很多生物力学上的变式,可以通过给目标肌群带来较少或者较大的刺激来改变肌肉活性。这些变式通常包含了改变手和脚的位置,这就会影响肌肉募集模式以及关节压力(3,15)。其他的变式还有使用不同的工具,比如不稳定平面,悬挂设备以及特殊制定的俯卧撑器械。然而,就个体需求以及客户目标而言,这些变式的影响通常都没有被很好地理解。因此,本专栏的目的有两点:首先,查阅有关俯卧撑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其次,对其在运动表现上的应用给出实际的建议。
标准的俯卧撑要求从头到脚膝关节,髋关节,骨盆以及脊柱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同时屈曲和伸展肩膀和手肘来使身体上下活动,并且肩胛骨前伸后缩来加大盂肱关节的活动范围。
下表展示了在文献中发现的标准俯卧撑动作中的生物力学数据:
俯卧撑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完成,以此带来不同的肌肉募集模式。跪姿俯卧撑缩短了力臂,在顶部负重降低至自身体重的54%,在底部负重降低至自身体重的62%(19),并且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主动肌(9)和核心肌群的要求(11)。
可能最流行的变式就是改变手的位置了。虽然可以有很多种手的位置, 但是最常见的分类是宽距(150%肩宽)、正常握距(肩宽)、窄距(50%肩宽)(9) 。通常都认为宽距会比其他的位置对于胸大肌的激活程度更高,而窄距最大化了肱三头肌的激活程度(8)。这与应用解剖学的基础原则是一致的。胸大肌是主要的水平屈肌,将手肘打开就会改善肌肉的长度张力关系,因此提高产生更大力量的能力(12)。另一方面,窄距并且手肘靠近身体会让胸大肌处于生物力学的不利位置,这样就会对肱三头肌的要求更高。然而,评估俯卧撑中肌肉募集模式的肌电图(EMG) 研究发现窄距俯卧撑不仅比宽距对于肱三头肌的激活更高,而且同样对胸大肌的胸骨部激活更高 (4,9)。
在这些研究中还不太清楚的是动作是在水平面(手肘打开)进行的,还是矢状面(手肘靠近身体)。与常规认知相反的是,当手处于非常窄的位置时,手肘就比较容易打开,将动作导向至水平面。如果这些研究确实发现了在矢状面内胸大肌胸骨部激活更高,那么就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解释这个悖论。此外,由于胸大肌锁骨部是主要的肩膀屈肌(17),我们就能猜测在矢状面内的俯卧撑能最大化的激活这块肌肉。就作者所了解的知识而言,这还没有被研究过。
此外,将躯干相对于手向前或者向后也会影响肌肉募集模式。将躯干相对于手向前移会增加胸大肌的激活程度并且降低肱三头肌的激活程度;将躯干相对于手向后移会导致胸大肌和肱三头肌的激活程度轻微提高(9)。
脚的位置通常也被用来改变肌肉募集模式。Ebben et al.(5)评估了俯卧撑变式的垂直于地面的峰值反应力,包含了标准俯卧撑,跪姿俯卧撑,脚分别抬高30.5cm和60.5cm的俯卧撑以及手分别抬高30.5cm和60.5cm的俯卧撑。脚抬高式俯卧撑比其他的俯卧撑变式产生了更高的地面反应力。当以全身体重百分比来表达时,负重从最低到最高的顺序是手抬高60.5cm的俯卧撑(自身体重的41%)、跪姿俯卧撑(49%)、手抬高30.5cm的俯卧撑(55%)、常规俯卧撑(64%)、脚抬高30.5cm的俯卧撑(70%)、以及脚抬高60.5cm(74%)的俯卧撑。
另外一种俯卧撑变式就是使用不稳定平面。与标准俯卧撑相比,BOSU球俯卧撑能够提高一些肩胛骨稳定肌的激活程度,有斜方肌上中下束,但是前锯肌的活性却降低了(20)。Lehman et al.(15)的研究发现脚的位置比手的位置高的俯卧撑与将手放在不稳定平面上(稳定球)的俯卧撑相比,对于肩胛胸椎稳定肌群的刺激更大。从训练的角度来看,与手放在稳定球脚放在地上做俯卧撑相比,做脚抬高式的俯卧撑对于肩带稳定肌的挑战以及要求更大。
Lehman et al.(14)还发现手在稳定球上做俯卧撑会显著提高肱三头肌的激活程度。与相同角度在板凳上做俯卧撑相比,稳定球俯卧撑还能提高胸大肌、腹直肌、腹外斜肌的激活程度,而与脚放在相同角度板凳上做俯卧撑相比,脚放在稳定球上做俯卧撑并不影响肌肉活性。另外,Marshall和Murphy(16)发现在稳定球上做俯卧撑会比稳定平面有更高的肱三头肌和腹部肌电图活性。这些结果表明只有当不稳定平面是主要支撑点时才会增加动作中的肌肉激活程度。从肌肉激活的角度来看,只要躯干角度保持一致并且手(而不是脚)放在不稳定平面设备上,做稳定球或者BOSU球俯卧撑似乎就会比稳定平面俯卧撑更高效。
俯卧撑还能在悬吊设备上完成,并且专门用来改变手的位置。Beach et al.(2)发现悬吊俯卧撑比标准俯卧撑对于核心肌群的刺激更大。有一种设备,就是我们常见的俯卧撑把手,被认为能从生物力学上给俯卧撑带来更好的结果。Youdas et al.(24)做研究调查了该说法的有效性,他用肌电图检测了在宽距、中等距离和窄距下用这种把手做俯卧撑和标准俯卧撑的肌肉活性。被研究的肌肉有肱三头肌、胸大肌、前锯肌以及三角肌后束。两组之间的肌电图分析并没有什么显著性差异,因此研究者们认为这种把手与标准俯卧撑相比似乎不能增加肌肉的募集。
最后,还可以调整动作的速度来改变俯卧撑的生物力学。就胸大肌和肱三头肌活性而言,击掌俯卧撑比标准,慢速离心,一手在药球上,手一前一后,手在两个球上,两只手在一个球上,单臂,交替增强式的俯卧撑变式都要好(6)。进阶形式的增强式俯卧撑对背部有问题的人可能不太好,因为使用药球的交替增强式俯卧撑被发现能够给腰椎带来6224N的压缩力(6)。
也还有其他的方法能用来降低或者提高动作的难度。比如,墙壁俯卧撑(手放在墙上做)和跪姿俯卧撑对于上肢力量有限的人就比较合适,而单臂或者单腿俯卧撑就可以让动作挑战性变高。另外,负重背心、弹力带、铁链以及各种不稳定平面也可以被用来进一步挑战上肢肌肉。下表展示了一些俯卧撑变式,以动作难度水平来分类:
俯卧撑可以是改善上肢力量和耐力非常好的动作,但是从业者对于不同俯卧撑的变式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在没有动作变形以及受伤风险下去最优化刺激目标肌群。这里提到的生物力学信息能够作为设计合理进阶和退阶来达到预期结果的指南。
参考文献:
#2019我要瘦!#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