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法定性传染病和非法定传染病,有哪一些?
法定传染病,国家用法令规定要加强管理的传染病。法定传染病是:甲类传染病 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甲型H1N1流感。
非法定传染病常见的如:水痘、生殖器疱疹、结核性胸膜炎、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等。
传染病流行基本条件主要有三条:
1、有传染源,即带有某个病原体的人或者动物;
2、适当传播途径,即能将病原体感染到另一个人或动物体内的媒介。比如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消化道或者是动物、昆虫叮咬等;
3、有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指被传染对象本身体内对病原体并没有特定性免疫力,所以在感染以后很容易发病,并进一步向外传染。以上健康科普知识仅供参考,必要时请到医院就诊,以便及时检查及治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第十条 本条例规定管理的急性传染病分为两类二十五种:
甲类:
(1)鼠疫;
(2)霍乱及副霍乱;
(3)天花。
乙类:
(4)白喉;
(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6)百日咳;
(7)猩红热;
(8)麻疹;
(9)流行性感冒;
(10)痢疾(菌痢和阿米巴痢疾);
(11)伤寒及副伤寒;
(12)病毒性肝炎;
(13)脊髓灰质炎;
(14)流行性乙型脑炎;
(15)疟疾;
(16)斑疹伤寒;
(17)回归热;
(18)黑热病;
(19)森林脑炎;
(20)恙虫病;
(21)出血热;
(22)钩端螺旋体病;
(23)布鲁氏杆菌病;
(24)狂犬病;
(25)炭疽。
鄂木斯克出血热简介
蜱虫简介:
蜱虫属于寄螨目、蜱总科,也叫壁虱、草别子、牛虱、草蜱虫、牛鳖子。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
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蛰伏在浅山丘陵的草丛植物上,爱躲在茶叶背面。不吸血时有米粒大小,吸饱血液后有指甲盖大。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蜱叮咬的无形体病属于传染病,人对此病普遍易感,与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也可能感染。
蜱虫与螨虫的区别:
1、从形体上来讲,螨虫和蜱虫虽同属于蜱螨亚纲,但两者区别很大,螨虫个体非常小,身体大小一般都在0.5毫米左右,有些小到0.1毫米,大多数种类小于1毫米。而且肉眼一般难以看见,而蜱虫成虫体长2~10mm。
2、在危害程度上,螨虫常见危害是诱发过敏,会使人出现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而蜱虫和蚊子一样是世界上许多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通过蜱虫叮咬传播的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
扩展资料:
蜱虫一般都寄生在一些动物表皮,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它本身并不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如果携带有这些病菌的蜱叮咬了人,患者可能会感染上某些病毒,继而引发重大疾病。
仅2010年,河南共监测发现疑似无形体病例(蜱虫中毒)557例,死亡18例;山东累计发现182例,死亡13例;全国12省份有被蜱虫叮咬死亡病例。
蜱虫防治措施如下:
1、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2、应少在草地、树林等环境长时间坐卧,避免被蜱叮咬.如需进入这些地区,需做好个人防护,尽少裸露身体:例如穿紧口长袖衣裤。
3、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如发现蜱附着在身体上,应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蜱除去,不要直接用手将蜱摘除或用手指将蜱捏碎.控制媒介传播与宿土动物(即蜱、鼠、宠物等)和妥善管理无形体病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等。
4、一旦出现疑似体征,应主动就医并将相关暴露史告知医生。
百度百科—蜱虫
凤凰网—蜱虫叮咬致病该如何防控
凤凰网资讯—河南蜱虫中毒事件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名称 5 英文名称 6 缩写 7 分类 8 ICD号 9 流行病学 10 病因 11 发病机制 12 鄂木斯克出血热的临床表现 13 鄂木斯克出血热的并发症 14 实验室检查 15 辅助检查 16 诊断 16.1 病毒分离 16.2 血清学检查 17 鉴别诊断 18 鄂木斯克出血热的治疗 19 预后 20 鄂木斯克出血热的预防 21 相关检查 1 拼音
è mù sī kè chū xuè rè
2 英文参考OHF
Omsk hemorrhagic fever
3 概述鄂木斯克出血热是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其特征为:病毒性抗原、自然疫源性、出血症状和良性经过。1941~1943年曾发现本病,1944~1945年在前苏联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北部农村首次报告本病, 1945年和1946年两次鄂木斯克出血热暴发,分别发病 200 余人和 600 余人。
鄂木斯克出血热易感人群为疫源地的农民,多为青壮年劳动者。主要发生在多湖泊的森林草原地区中的潮湿草地,高发季节为5?月和?8~9?月两个高峰。
病人突然起病,发热、头痛、背部及四肢疼痛,呕吐和腹泻,假性脑膜炎,腭部黏膜疹;可发生鼻出血、呕血和黑便,以鼻、肠、肺和子宫出血为主。皮肤充血和黏膜充血是本病特征。部分病人在发病后?10~15?天出现第二次发热,且比第一次严重。此期间可发生脑膜症状、肺炎和肾病。
以支持对症治疗为主,包括止痛、纠正脱水、低血压和出血。预防主要是灭蜱和个人保护。
4 疾病名称鄂木斯克出血热
5 英文名称Omsk hemorrhagic fever
6 缩写OHF
7 分类感染内科 > 病毒性感染 > 病毒性出血热
8 ICD号A98.1
9 流行病学鄂木斯克出血热毒的贮存宿主和媒介为纹矩头蜱、边缘革蜱,通过感染蜱叮咬传播,不存在人人间直接传播,但能由狗带给人。易感人群为疫源地的农民,多为青壮年劳动者。主要发生在多湖泊的森林草原地区中的潮湿草地,高发季节为 5月和 8~9月两个高峰。
10 病因鄂木斯克出血热病毒属披膜病毒科黄病毒属。基因组为单链 RNA 。此病毒有嗜神经特征,能在多种类型细胞培养如 Hela 细胞鸡胚细胞、地鼠肾细胞及猴肾细胞中产生病变。从急性期病人血中和纹头蜱中分离到病毒。
11 发病机制鄂木斯克出血热发病机制取决于血管损害、血小板减少以及脑、肾、心内膜、心肌、胃和肠出血的程度。病毒主要侵犯血管和神经系统,皮肤、黏膜和内脏血管均有充血、内皮细胞受损,使血管通透性增加,产生组织充血、水肿。脑水肿可引起感觉改变。血管张力减退可导致虚脱和休克。肝脏库普弗细胞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
12 鄂木斯克出血热的临床表现鄂木斯克出血热的潜伏期为1~10天。病人突然起病,发热、头痛、背部及四肢疼痛,呕吐和腹泻,假性脑膜炎,腭部黏膜疹;可发生鼻出血、呕血和黑便,以鼻、肠、肺和子宫出血为主。皮肤充血和黏膜充血是本病特征。部分病人在发病后 10~15天出现第二次发热,且比第一次严重。此期间可发生脑膜症状、肺炎和肾病。
13 鄂木斯克出血热的并发症鄂木斯克出血热第二次发热可发生脑膜症状、肺炎和肾病。
14 实验室检查急性期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浆细胞增多。尿中可查见清蛋白及颗粒管型。脑膜受累者脑脊液中的细胞数和蛋白可升高。从急性期病人分离病毒和用病毒中和试验检测抗体对诊断有价值。
15 辅助检查血沉减慢。
16 诊断 16.1 病毒分离取病人一病周内的血液、脑脊液,接种于豚鼠、小白鼠脑内或鸡胚进行病毒分离。
16.2 血清学检查取双份血清作补体结合或中和试验,呈4倍以上升高者。
17 鉴别诊断发热初期应与回归热,伤寒、斑寒、钩体病等鉴别。出血期应与流行出血热、流脑等相鉴别。
18 鄂木斯克出血热的治疗鄂木斯克出血热以支持对症治疗为主,包括止痛、纠正脱水、低血压和出血。
19 预后病死率为0.4%~2.5%。
20 鄂木斯克出血热的预防1.预防主要是灭蜱和个人保护。
2.目前已有高效的减毒活疫苗,但副作用明显,未能推广使用。
21 相关检查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