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小红菊花的功效与作用

泡在奶味里1年前 (2023-12-04)阅读数 9#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菊花白菊

小红菊花(也叫红菊花)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草药,其主要功效与作用如下:

1.清热解毒:小红菊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有效地消除体内毒素,预防感冒、喉炎、肺炎、疮疖等疾病。

2.止血散淤:小红菊花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和皂甙等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微血管的弹性和韧性,使血液不易凝结,具有止血散淤的作用,对于外伤出血、内出血等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3.抗炎镇痛:小红菊花可以有效地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疼痛症状,对于肝炎、胃炎、风湿病等炎症性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4.养颜美容:小红菊花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和维生素,能够防止细胞老化,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具有一定的养颜美容功效。

5.调节血脂:小红菊花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和氨基酸,能够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

总之,小红菊花具有多种功效,对于人体健康非常有益。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个体差异以及药物配伍等原因,小红菊花不能单独作为治疗手段,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

白菊花的功效与作用白菊花对人体有什么好处

在《本草纲目》中对菊花茶的药效有详细的记载: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现代科学分析,菊花的主要成分是菊甙、腺嘌呤、胆碱、水苏碱、黄酮类等,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及铁、锌、铜、硒等微量元素。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中的有效成分对革兰氏阳性菌、结核杆菌、流感病毒及皮肤真菌都有抑制作用,并有降压、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等功效。

可以用来入药的菊花有几种:黄紫菊花可以消肿拔毒,红菊花能平肝凉血,白菊花能清热明目,紫菊花能利肺清喘。药用菊花一般都是花头多,花朵较小。

临床证实,菊花对老年高血脂、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等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不愧为保健益寿佳品,也说明菊花自古被誉为“延寿客”是有些道理的。

建议提问的朋友遇到正确答案时,能够及时将最快回答正确的答案采纳,免得其他朋友以为前面还没正确的答案而费尽脑筋。

采纳他人的答案,既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肯定,对答题者也是一种鼓励,且提问者和答题者双方都能获得财富值,正所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如果觉得我的回答未彻底解决你的问题或有其它疑难,尽可向我发起追问,亦可求助于我的团队。

核心功效

清肝明目、清心降火、润喉生津

简介:

白菊花一般指杭白菊,是我国传统的茶用菊,也是菊花茶中最好的一个品种。杭白菊亦名小汤黄、小白菊,为杭州地区的特产。它与安徽的滁菊、亳菊以及河南的怀菊都是国内驰名的茶用菊。杭菊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杭白贡菊”一向与“龙井名茶”并提,古时曾作贡品。

功效与作用:

1、清肝明目,杭白菊归肺、肝经,可以清肝泻火、平肝明目,对于目赤昏花、目赤肿痛等症有帮助。可以和枸杞一起饮用,能够增强清肝明目的功效。

2、清心降火,杭白菊性辛、甘、苦,微寒,有疏散风热的功效,对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均有不错辅助疗效。同时,日常适量饮用杭白菊茶,可以有效控制上火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便秘、眼睛红肿、皮肤干燥等。

3、润喉生津,杭白菊的肉质肥厚,味道清醇甜美,特别适合泡茶饮用。尤其是夏季天气太热,有喉咙不适、口干口渴之证的人群,可搭配罗汉果、蜂蜜等食材来喝,起到利咽润喉、生津止渴的功效。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适宜

小红菊花的功效与作用

禁忌人群

体质偏虚寒者、咽喉炎症患者、慢性结肠炎患者、过敏体质者。

不宜同食

鸡肉、猪肉、芹菜

原因:菊花与鸡肉、猪肉一起煮会中毒,而且也不可以和芹菜一起食用,可能会引起呕吐等症状。

食用方法:

1、白菊花茶

将金银花、白菊花、山楂片一起放进杯中,再冲入开水泡一会儿,即可饮用。

2、菊花粥

取白菊花末10~15克、大米100克,大米淘洗干净,与白菊花一起倒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粥,煮上30-60分钟,食用前加白糖更佳。菊花粥,适用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