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野生菌识别

是丫丫呀12个月前 (12-04)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云南生长

1、观外形:无毒野生菌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野生菌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秆上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2、闻气味:可食用野生菌有菌子固有的香味,无异味;有毒野生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3、看分泌物:无毒野生菌分泌物清亮如水;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4、看生长环境:可食用的野生菌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下,有毒的野生菌多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一、观外形

1、有毒野生菌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秆上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无毒野生菌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野生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有紫、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菌伞上也会有红紫、**或杂色斑点,采摘后容易变色。

2、当然,以色彩判断野生菌是否有毒并不准确,譬如:部分色彩不艳、长相不好看的野生菌也是有毒的,如灰色的灰花纹鹅膏、拟灰花纹鹅膏和白色的致命鹅膏就为剧毒种类;而鸡油菌和红菇等一些颜色鲜艳的种类却是美味的食用菌。

二、闻气味

一般有毒的野生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而可食用的野生菌则有菌子固有的香味,没有其他异味。

三、看分泌物

将野生菌折断菌杆看其分泌物,有毒的野生菌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折断后在空气中会氧化变色;无毒的菌类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但要注意的是,可食用的菌类如见手青也是因其触碰后变青色而得名。

四、看生长环境

可食用的野生菌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下,而有毒的野生菌多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注意:生长在桉树下的野生菌不要采食,无论是不是自身所熟识的野生菌,生长在桉树下的野生菌与桉树的某些成分结合后均为毒菌。

五、做变色试验

野生菌识别

准备一些葱白,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还可以观察,如果是毒菌,那么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则会变成蓝色或褐色。

六、做牛奶试验

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面上,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很大可能是毒菌,反之则无毒。

吃野生菌,不仅可能会中毒,也还有重金属超标等风险,那为什么云南人还对野生菌如此执着?因为野生菌真的要比人工菌好吃很多倍。

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台湾施建大学、云南大学等多个研究所对此都有过研究,他们检测了商业蘑菇及野生蘑菇的成分发现:常见可食用野生菌如牛肝菌、鸡油菌等,所含的鲜味、甜味氨基酸总量是香菇等人工菌的2-6倍。

尽管目前的人工培养技术,已经可以让人工香菇基本模拟出野生香菇的生长环境、风味,甚至可以通过调整菌丝培养液的成分,让人工菌的氨基酸含量比野生菌更高。

但野生菌的好吃,不仅体现在氨基酸总量上,更是因为品种。在好吃这个维度上,蘑菇与蘑菇之间品种的差异远大于技术差异。

每一种野生菌的风味都是来自多种氨基酸之间的随机搭配,外加可溶性糖、甚至还有铁、锌等微量元素味道的随机混合,复杂程度宛如编程。

因此,未被破译组合成分的野生菌,风味具有不可复制性。云南的可食用野生菌有882种,实现了人工栽培的只有70多种,还有高达800种野生菌的味觉密码等待破译。

能生长出品种繁多的野生菌,云南作为全世界最主要的野生菌产区,靠的是他们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

最好吃的野蘑菇在云南

全世界已知有2000多种野生食用菌的种类,云南占全国的80%,全世界的40%以上,全省境内有126个县城出产野生菌,每年吃菌的时间长达半年。

事实上,野生菌的生长条件颇为苛刻。菌丝刚刚萌发的时候,热量必须充足但温度和光照却不可过强,空气中的干湿变化必须非常明显;而到了收获期,却又要求昼夜温差大,同时热量和降水稳定适中。

这些生长条件在地理环境上分别有对应,湿热气候多在低纬,低纬但凉爽的地方只有高原,干湿温差变化大的地方则是山地。

低纬、高原和山地,联想一下这几个关键词,云南的形象就呼之欲出了。中科院等多个研究所分别截取了全国可食用野生菌的主要产地,测算了气温、地温、光照、降水等影响因子,最后对比发现全国最符合野生菌生长需求的地方,就是云贵高原,尤其是滇中楚雄一带。

或许在夏季的晴雨交替间,高纬度的内蒙和东北会有一至两周短暂的时期满足蘑菇生长的要求,但却无法像云贵高原一样,从4月到10月都一直保持这样的气候特点。

时间延续的长短,直接决定了野生菌的最终产量。别的产区也能出产好吃的野生菌,只是一年只长几朵,而在云南,可以论吨卖。至此,云南人终于可以理直气壮的表示,他们在地缘上占据了吃菌的压倒性优势。

然而,虽然云南的野生菌又多又美味,但吃蘑菇其实一直是一件充满危险的事。

云南人吃菌的路子有多野?每年七八月都是大型花样中毒魔幻现场。

《洼侄彝族医药抄本》等资料记载:据不完全统计,云南巫医历史上出现过颜色验毒,夜光验毒,虫子验毒等方法,其中最大众的大蒜验毒至今还流传于家庭厨房。解毒的迷之操作也不少,包括但不限于吃烧焦的鹿舌头、煨芒果树皮汤还有喝泥巴水。

云南已知可食用菌800多种,剧毒野生菌近500种,仅从种类的比例上看,在属性不明随机采食的情况下,古代云南人食用野生菌的中毒几率大于50%。

此外,野生菌在密林里生长极为分散,不说毒虫瘴气,仅是有攻击性的大型野兽出没(比如西双版纳野象)就能使采集成本变得极高。由此,明清以前的云南人虽然也将野生菌作为食物来源,但最大范围的吃菌,却是从清朝开始的。

看到这里,或许你也想知道,云南人为什么拼了命也要吃野生菌?云南人也是被逼上了绝路,主要是因为穷。

被迫吃蘑菇的云南人

清朝以前,云南多为少数民族土司自治,人口稀疏,与中原交流较少,云南人靠薄田和粗放的农耕技术也能自给自足。但云南是典型的喀什特山地石灰岩红土地貌,与同时期四川、两湖等地相比,耕地总量极少且土地产粮能力弱。

从清初期,云南就开始大规模开发铜矿,采矿不仅带来了人口暴增,还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破坏。云南不是煤矿的主产区,当地炼铜的主要燃料是木材,而大量伐薪炼矿严重破坏了云南本就脆弱的生态,陷入生态破坏恶循环,云南不仅主食匮乏,更要命的是蛋白质摄入短缺,也就是吃不上肉。

人类获得肉食的主要途径是饲养大型家畜。但其中猪的饲料与人的口粮高度重合,所以缺粮会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发展,而牛必须用来耕地,所以当时云南人最大的肉食来源就是山地牧羊。

生态破坏后,原本可以维生的放牧业也受到了打击,水土流失、草场破坏使当地人再无法通过放牧来获得稳定的肉食。

无肉也无粮,再加上严重生态破坏引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云南人在清朝中期率先迎来了末日危机,仅是记录在册的大规模鼠疫,云南15州府总共就在170年间爆发了66次,饿殍遍野。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