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马字的写法
汉字“马”的 小篆?、?隶书、 行书 、 楷书4种字体的不同写法如下:
小篆:
隶书:
行书:
楷书:
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扩展资料:
1、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2、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 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3、大篆
大篆是西周时期普遍采用的字体,针对不同的书写媒介,大篆有不同的写法。
4、小篆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5、隶书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6、草书
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7、楷书
楷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
8、行书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参考资料:
古代的马怎么写
马指成年马,矮马或者幼时的马在古代叫做驹。
马是一种草食性动物,现存家马和普氏野马两个亚种。根据马匹原产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以及马的外形特征和性能等方面的差异可将马分为草原种、沙漠种、山地种和森林种。
驹,两岁以下的马。《说文》:驹,马二岁曰驹,三岁曰駣。从马句声。
驹,形声字。从马,丩(句)声。
西周时声旁丩或句一般放在左边,而春秋以后声旁句一般放在右边。战国时“驹”字也可以从简写的“马”字写作,但隶楷阶段的字形则仍然保留了这个字的原始结构。《简化字总表》规定“马”作偏旁简化为“马”,故“驹”字类推简化为“驹”。本义为二岁的马,幼马,泛指幼兽。
《周礼·夏官·校人》:“春祭马祖,执驹。”郑玄注:“郑司农曰:二岁曰驹。” 《庄子·天下》:“孤驹未尝有母。”《尸子》卷下:“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引申为少年英才。《汉书·刘德传》:“德字路叔,修黄老术。少时数言事,召见甘泉宫,武帝谓之‘千里驹’。”颜师古注:“年齿幼少,故谓之驹。”
如金文字形马字:
如石鼓文马字:
写法还有篆隶楷行草等。
篆
隶
楷
行
草
马?mǎ
〈名〉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匹。骏~。~到成功。~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2. 大:~蜂。~勺。
3. 姓。
常用词组:
马鞍 马鞍形 马帮 马鞭 马弁 马表 马鳖 马兵 马泊六 马不停蹄 马步 马车 马齿苋 马褡子 马达 马大哈 马刀 马到成功 马德里 马灯 马店 马队 马贩子 马房 马蜂 马蜂窝 马夫 马革裹尸 马褂
金文,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清代吴式芬把商周铜器铭文编成《捃古录金文》一书,收集的资料多,考释严谨,影响颇大,金文一词遂有了界说。这时所谓金文皆指整篇的铭文,不称单字。1925年容庚编《金文编》把商周铜器铭文中的字按照《说文解字》的顺序编为字典,从此金文成为一种书体名称。
金文--是指各种镂刻或鋳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商代至秦汉时期,统治者和贵族主要采用铜和锡的合金构成青铜,因为加了锡的成分,铸造出来的器物呈青灰色,故称青铜器。其上常常鋳上或刻有文字,通称铭文,又称金文。青铜器中的礼器以鼎居多,乐器以钟居多,所以前人便把钟和鼎作为青铜器的别称,其铭文又称为钟鼎文。
石刻--指刻在石头上的文字,包括石经、碑版、墓志、石阙等。如果不算原始的石刻岩画、石刻符号,石头作为文献载体的历史可能同青铜器一样早。《墨子-明鬼》就说过:鋳之盘盂,镂之金石。秦汉以来,石刻逐渐取代了金刻的主要地位。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