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有什么作用
硫磺是无机农药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商品为**固体或粉末,有明显气味,能挥发。硫磺水悬液呈微酸性,不溶于水,与碱反应生成
。硫磺燃烧时发出
,伴随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气体。用于防治病虫害常把硫磺加工成胶悬剂。它对人、畜安全,不易使作物产生药害。 硫磺属多功能药剂,除有杀菌作用外,还能杀螨和杀虫。用于防治各种作物的白粉病和叶螬等,持效期可达半月左右。 蔬菜使用硫磺胶悬剂主要用于防治瓜类白粉病,如黄瓜、甜瓜(香瓜)、南瓜等,使用时将50%硫磺胶悬剂稀释成200-400倍液喷雾。每隔10天左右喷洒1次,一般发病轻的用药2次,发病重者用药3次。 硫磺制剂的防治效果与气温关系密切,适宜使用的气温为4-32℃。早春或晚秋低温季节使用浓度宜高,多喷洒200-300倍液,以保证药效,夏季高温季节使用浓度宜低,多喷洒400-500倍液,以免产生药害。 外,中药中也有对于硫磺的记载。 硫磺就是一味中药,是一种矿物质. 它性酸,温,有毒,归肾和大肠经. 功效是外用能杀虫止痒。可用于疥癣、湿疹、
。也有人用其烧烟熏,治男阴囊或是女子外阴的瘙痒;也可研粉外撒。现在认为它与皮肤接触后产生硫化氢和五硫磺酸,能杀疥虫,杀霉菌,还能脱毛。 内服主要是补肾壮阳通便。可用于肾虚寒喘,阳萎,寒性的便秘。古人皇帝多用其炼丹来壮阳,且常服,超量,故一般皇帝活的时间较短。“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故不能和朴硝同用。量:入丸散不入煎剂:1-3克。 分子式(Formula): S 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32.06 CAS No.: 7704-34-9 随着运输业的发展,
将逐步取代斜胶胎。由此,
作为生产
的主要硫化剂更加引人注目。可是,我国目前年产
约3000 t,这与“九五”规划预测2000年
年需求量9000 t相差甚远。又由于国外生产不溶性硫磺的国家只有少数几个,其主要是日、美、俄、德。故不溶性硫磺的市场价格高达1600~1800美元/t,大概是我国普通硫磺价格的10倍。所以,不溶性硫磺的生产前景非常看好
希望采纳一下
矿泉水是在地层深部循环形成的,含有国家标准规定的矿物质及限定指标。根据身体状况及地区饮用水的差异,选择合适的矿泉水饮用,可以起到补充矿物质,特别是微量元素的作用。盛夏季节饮用矿泉水补充因出汗流失的矿物质,是有效手段。
国家标准中规定的九项界限指标包括锂、锶、锌、硒、溴化物、碘化物、偏硅酸、游离二氧化碳和溶解性总固体,矿泉水中必须有一项或一项以上达到界限指标的要求,其要求含量分别为(单位:mg/L):锂、锌、碘化物均≥0.2,硒≥0.01,溴化物≥1.0,偏硅酸≥25,游离二氧化碳≥250和溶解性总固体≥1000。市场上大部分矿泉水属于锶(Sr)型和偏硅酸型。
选用矿泉水,不要选择限量指标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产品。在选购时,应注意瓶盖是否松动,瓶身是否透亮,有无异物漂浮等。另外,矿泉水表面张力大,用一枚硬币进行水面轻放试验,硬币可浮在矿泉水上,而不能浮于普遍饮用不上。
我国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规定:饮用天然矿泉水是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受污染的地下矿泉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和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份、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国标"还确定了达到矿泉水标准的界限指标,如锂、锶、锌、溴化物、碘化物,偏硅酸、硒、游离二氧化碳以及溶解性总固体。其中必须有一项(或一项以上)指标符合上述成份,即可称为天然矿泉水。"国标" 还规定了某些元素和化学化合物,放射性物质的限量指标和卫生学指标,以保证饮用者的安全。根据矿泉水的水质成分,一般来说,在界线指标内,所含有益元素,对于偶尔饮用者是起不到实质性的生理或药理效应。但如长期饮用矿泉水,对人体确有较明显的营养保健作用。以我国天然矿泉水含量达标较多的偏硅酸、锂、锶为例,这些元素具有与钙、镁相似的生物学作用,能促进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有利于骨骼钙化,防治骨质疏松;还能预防高血压,保护心脏,降低心脑血管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偏硅酸含量高低,是世界各 国评价矿泉水质量最常用、最重要的界限指标之一。矿泉水中的锂和溴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具有安定情绪和镇静作用。长期饮用矿泉水还能补充膳食中钙、镁、锌、硒、碘等营养素的不足,对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预防肿瘤,防治高血压,痛风与风湿性疾病也有着良好作用。此外,绝大多数矿泉水属微碱性,适合于人体内环境的生理特点,有利于维持正常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疲劳恢复。
温泉的形成温泉的形成,一般而言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地壳内部的岩浆作用所形成,或为火山喷发所伴随产生,火山活动过的死火山地形区,因地壳板块运动隆起的地表,其地底下还有未冷却的岩浆,均会不断地释放出大量的热能由于此类热源之热量集中,因此只要附近有孔隙的含水岩层,不仅会受热成为高温的热水,而且大部份会沸腾为蒸气。多为硫酸盐泉。 二则是受地表水渗透循环作用所形成。也就是说当雨水降到地表向下渗透,深入到地壳深处的含水层形成地下水,(砂岩、砾岩、火山岩、这些良好的含水层)。地下水受下方的地热加热成为热水,深部热水多数含有气体,这些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当热水温度升高,上面若有致密、不透水的岩层阻挡去路,会使压力愈来愈高,以致热水、蒸气处于高压状态,一有裂缝即窜涌而上。热水上升后愈接近地表压力则逐渐减少,由于压力渐减而使所含气体逐渐膨胀,减轻热水的密度,这些膨胀的蒸气更有利于热水上升。上升的热水再与下沉较迟受热的冷水因密度不同所产生的压力(静水压力差)反复循环产生对流,在开放性裂隙阻力较小的情况下,循裂隙上升涌出地表,热水即可源源不绝涌升,终至流出地面,形成温泉。在高山深谷地形配合下,谷底地面水可能较高山中地下水位低,因此深谷谷底可能为静水压力差最大之处,而热水上涌也应以自谷底涌出的可能性最大,温泉大多发生在山谷中河床上。一般说来,温泉的形成需具下列三条件:(一)地下必须有热水存在;(二)必须有静水压力差导致热水上涌;(三)岩石中必须有深长裂隙供热水通达地面。 台湾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位于欧亚和太平洋两大阪块之间,即是火山活动相当发达的地形之一,因此造就了台湾的三大火山系统->大屯火山系(基隆火山、龟山岛)、东部海岸山脉以及澎湖群岛区但大多数火山皆为死火山,由于地底深处尚有未冷却的火山岩桨继续流窜,地热也致使台湾的温泉分布及活动相当的活跃,因此火山区域内往往可以发现温泉与喷气孔。火山型温泉的硫化物需遇热才会大量溶解于水中,形成「硫酸泉(石膏泉,俗称为硫磺泉)」与「盐酸泉」。另外一种主要系统,则是为贯穿全岛的中央山脉两侧,此区的温泉数量几占全台八成以上,属于变质岩和沉积岩,由于含有丰富的碳酸氢离子,与岩石中的纳、镁、钙、钾矿物质作用而成的「碳酸泉」,因此多为中性或碱性。但多数台湾的温泉仍属于中温的碳酸盐泉。全岛仅有云林县、彰化县和澎湖县中没有温泉存在。 从日据时代起,北投、阳明山、关仔岭、四重溪就同时榜上有名的并列为台湾四大温泉。
依照温泉的所在环境来区分温泉,可以将温泉归类为火山型温泉和非火山型温泉。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