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与幻听有什么区别
耳鸣和幻听的区别在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面不同,建议发生不适症状后,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1、发病机制:耳鸣和幻听的区别在于耳鸣是神经性疾病,幻听是精神性疾病。耳鸣的病理基础是耳蜗或者神经有病理改变,导致耳鸣的产生。幻听是患者幻想出来的声音,当精神正常的时候无法听到,只有在发病状态时才能幻想着有一些声音存在;
2、临床表现:耳鸣患者在整个精神状态完全正常的情况下,能够感受到脑子里或耳朵里有声音,可分为主观性耳鸣、客观性耳鸣。主观性是在外界没有声音,患者注意力集中,安静的环境时只有患者可以听到耳鸣的声音。客观性耳鸣是指音源存在,而且在患者体内,有些耳鸣的声音其他人也可以听到,这是由于神经有自发性放电导致耳鸣产生。幻听大部分患者可以听到具体内容,患者会幻想着别人在说他坏话,或者有一些语言内容;
3、治疗方面不同:耳鸣一般用改善内耳微循环以及营养神经的药物,比如甲钴胺、银杏叶片等。幻听需要应用精神类药物,例如利培酮片、阿立哌唑片等。
幻觉、错觉和空想的区分是什么?
在常人眼中,幻听是那么的神秘,富有戏剧性,没有声音你怎么就偏说有声音呢?它真实吗?幻听究竟是什么东西?
毫无疑问,幻听是真实存在的,很多人确实会出现幻听的症状。幻听的内容多为指责、否定、诋毁、侮辱,有时则是对自己的赞扬和肯定,不同的患者幻听的内容不同。
幻觉是感知觉障碍的一种形式,指在无外界刺激并且意识清楚的情况下体验到类似于真实知觉的体验。在所有的幻觉中,听幻觉是最常发生的。有统计显示,74%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会有幻觉,其中,幻听又是最常发生的,有7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都会发生幻听。
不仅在精神分裂患者中常见,在其他非精神类疾病中也较常见。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中出现幻听的发生率为 40%-50%,双相障碍为 37%,边缘性人格障碍为 30%,抑郁症为 10% -23%,强迫障碍为14%,痴呆为 14%,帕金森病为 10% 。
其中这几种幻听最为常见:
1.评论性幻听:听到别人在议论自己,议论的内容以负性的评价、讽刺、责骂、诬陷常见。
2.命令性幻听:听到有声音命令自己去做某事,如打人、拒绝进食、自伤或自杀。
3.争论性幻听:幻听觉的内容与患者本人无关,患者听到的是另外两个人的争论,有时舌战的内容可以以患者为中心,其中一人揭露患者的错误,另一人为这位患者辩护,但均以“他”来称呼患者。
4.思维鸣响:在病人感觉到思维活动的同时,其脑内出现与思维活动一样的言语伴随思维活动而出现。
幻听是突然产生的,有时患者称声音来自自己的脑内,有的患者搞不清它是否是真实的或是想象的,更多的患者坚信这是真实的。
为什么会产生幻听?
从心理的角度讲,有研究发现,87%的受试者在幻听发生之前经历过长期社会及人际关系不良,家庭冲突、童年受到虐待(情感虐待、身体虐待、性虐待及忽视)在这些受试者中也较多。且许多受试者能够明确自己在何种环境及情绪状态下诱发幻听。76%的人诉在罪恶感、羞耻感、不安全感、悲伤、焦虑及性欲等情感状态下易引发幻听。当然,幻觉的病理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但是跟大脑生理结构的改变是存在着很大的关系
为什么有的人会产生“无中生有”的知觉经验?比如说,他们可能对别人讲,他“看”到了黑夜树丛中人影在闪动,他“听”到了滚滚而来的雷鸣声,他讲得绘声绘色、有鼻有眼。其实,在他所处的现实环境里,并没有那种形象和那种声音。这种在缺乏真实的外在刺激的情景下,所产生出来的知觉经验,就是“幻觉”。患有幻觉症的人,往往用想象的知觉经验来代替真实的知觉经验。
有人把幻觉和“特异功能”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幻觉一般是在没有外界刺激物的情况下,“看见”别人所不能看见的事物(这叫做“幻视”),“听到”别人所不能听到的声音(这叫做“幻听”);而“特异功能”则是可以看见一般人所不能看见的确有其物的形象,听到一般人所不能听到的确有其物的声音。
因此,幻觉的对象是虚构的;而“特异功能”的对象是实在的、确确实实地有实物存在着。正因为幻觉的对象是虚构的、假想的,所以也可以说幻觉是没有对象的知觉、不存在对象的知觉、虚无缥缈的知觉、莫须有的知觉。
一、幻觉的种类
幻觉的种类很多,有些病理心理学家们说,人们的身体内部与外部的感觉器官有多少,就会有多少种幻觉。这种主张的理论根据就是:因为人体内部与外部的感官接受刺激后,都会传入大脑,于是就会相应地形成各种各样的主观幻觉。现已查明的幻觉,主要有下列几种:
1.听觉幻觉
幻听在幻觉中所占比例最大。比如说,很多人自认为有人在“咒骂”他、有人在“命令”他等。而且幻听的类别形态也最多,清晰的、模糊的,大声的、小声的,远的、近的,多的、少的,等等。幻听经常和夸大妄想同时出现,因此也就容易造成“妄想狂”。
2.视觉幻觉
幻视常常是因为生理上的原因所造成的,机能性质的纯属心理上的原因所造成的视觉幻觉比较少见。比如,酗酒成癖的“酒鬼”常常会产生幻视,他在醉酒后讲,一群小虫在他的眼前飞舞着等,这就是因酒精中毒的结果。
3.味觉幻觉和嗅觉幻觉
味觉幻觉和嗅觉幻觉经常和迫害妄想相联系,他们自认为嗅到了或尝到了有人想谋害他的毒气、毒药等。味觉幻觉有污秽的,也有美妙的;嗅觉幻觉也可能既有花香、水果香;也会有恶臭、焚烧物臭等。总之,自述为所谓好的和坏的两极都可能同时并存。
4.肤觉幻觉
这种体感幻觉也是形形色色的。比如,有些人“感”到自己的腹部膨胀,或者是在下沉着;“感”到寒冷、灼热、疼痛、皮肤上面有小虫在爬,等等。
二、幻觉和错觉的区别
幻觉和错觉不一样。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比如,“杯弓蛇影”这句成语,说的就是一个人在饮酒时,看见酒杯里有一条蛇,疑神疑鬼地以为自己吞进了蛇,吓得生了一场病。后来,知道是挂在墙上的一张弓(也有的人考证是古代军队中的一种乐器)的影子照射在杯子里,解除了心疑,病也就好了。可以看出,这位饮酒者的惊吓病的病因,就是由“错觉”所引起的。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往往错误地理解一些事物,比如,她对我那样地一笑,是不是对我产生了好感;他对我的发型连看都不看一眼,肯定是对我变心了,等等。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古诗词的句子“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风摇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等。当正常人发生这样一些误解的时候,他们会通过观察、辨认实际情况,而后恍然大悟,一笑了之。但是对于病态心理者说来,他们却往往会固执地把错觉作为事实。
产生错觉的原因有2个方面:
(1)客观刺激物本身特点的影响。比如,战争时,把飞机、大炮、坦克以至士兵的衣服、帽子等都用绿色的树叶、草或绿颜色的布加以伪装,目的是和周围大地的绿色“融为一体”,使敌机从高空上发觉不了。
(2)观察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影响。来自生理方面的原因,是和感知觉器官的机构和特性有关系;来自心理方面的原因,是和生存条件以及生活经验有关系。
人们的知觉在有些情况下,和事实本身不相符合,可这并不是错觉。比如,你看“哈哈镜”、或者看汽车上的凸面的倒车镜的时候,你会感到你的面孔产生了歪曲变形;你把筷子斜插在有水的杯子里,你会发现筷子变得曲折不直了。这些都是特定条件的影响形成的,而非错觉。至于像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望庐山瀑布》名诗中所咏叹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情况,更不是错觉,而是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力所作的夸张和比喻,不应把它们和病态心理混为一谈。
由主观经验所引起的错觉,可以用客观的经验来加以验证、核实。例如,黑夜里看一棵远方的小树,好像是一个人站立在那里;但再仔细辨认时,仍旧是树而不是人。又例如,听到一种呜咽的声音,好像是音乐又好像是一个人在哭泣;但是经过仔细分辨后,才发觉是风声。
心态正常的人一旦知道是误差后,心理上的反应也便会改变过来,而且会理解到“看错了”或者“听错了”,原来是发生了一次错觉。但是,如果一个人固执地认定树是人,把风声听成是音乐或哭泣,“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不顾事实真相,也就是说,他不能用其他别的客观经验来核实他的主观错觉,辨认出他的主观错觉,那么,就可以肯定地说,这个人是患了变态的错觉,他(她)在知觉上是心理失常的。
如果一个人总是产生错觉,整天里嘀嘀咕咕、疑神疑鬼,心神不得安宁,那么,万般烦恼、无穷苦闷就会接踵而至了。发生笑话、自寻烦恼、妨碍团结都还算是轻的小事,严重的会发生意料不到的不良后果。
有些青年人容易产生错觉,往往是和他的知识经验不足,以及和他的分析批判能力较差有关系。那么怎么办?为了避免产生错觉,就得多学习、多阅历、锻炼思考力。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勤动脑筋、多去辨认;要实事求是,而不要主观臆断。
三、幻觉和幻想的区别
由于幻想的对象也是常常指向环境以外的不真实的事物,因而不少人把幻想和幻觉混同起来。其实,幻想是一种和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而不是知觉。幻想有2种:①在正确世界观的指导下,符合现实生活的发展规律,并且是有可能实现的积极幻想,这种幻想就是“理想”;②完全脱离现实的发展规律,并且毫无实现的可能,这种幻想就是“空想”,空想往往是消极有害的幻想。
有些空想可以起缓冲烦恼的作用。有些心理学家把这种空想看作是一种“安慰剂”,从现实中得不到的心理满足,可以到空想中去寻找,从而得到补偿,也就是俗话讲的“聊以自慰”。常态人的空想是一种“遁世思想”,暂时地逃避严酷的现实环境,而沉溺在虚无渺茫的空想中,借以摆脱心理上的苦闷和烦恼等。
可是心理上正常与失常的人,他们对待空想的态度却是大为不同的。正常的人可以从空想中苏醒恢复过来,最后仍然是面向现实,他们明白空想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场慰藉而已。这就好比“曲终人散”,你还是现实中的你,而不是空想中的那个你。但是,心理失常的人却分不清真实和想象的界限,常常会把空想中的那个虚我、假我,误认为是现实中的这个实我、真我,于是种种心理疾病或悲剧就因此而产生出来。因此,对心理失常的人来讲,他们的空想往往就是幻觉;而对心理正常的人讲来,空想就是空想!
空想也可以叫做“白日梦”。病理心理学把“白日梦”分作2种形态:①逃避现实。有些人由于经受不了强大的心理压力,或者摆脱不了所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就把自己逃遁到自己创造的空想世界的小天地里寻求安慰。这应该说成是弱者的表现。②聊以自慰,也可以叫做聊以解嘲。例如,一位年轻的急于成名成家的业余文学爱好者,写了几篇创作都因质量差、水平低而未被刊出,于是他就经常沉入空想,想象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备受他的女友和伙伴们的称赞,沉溺于自我欣赏、自我满足之中。
由此可见,逃避现实和聊以自慰,都是借空想来满足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所不能达到的愿望。在空幻的想象中,他们的情绪可以得到恣意地放纵和发展,填补了心灵上的空虚感,获得满足感。但是,如若这样地恶性循环下去,那么,它的后果,就势必是越发地不能适应现实环境。
国外有些心理学家认为,白日梦可以使人暂时地脱离激烈争夺的严酷现实,使人的情绪在遭受到挫折失败后,得到暂时的缓冲,不致被挫折和失败击倒而一蹶不振,甚至可以给人“一线曙光”,对未来萌发希望。但这些心理学家们又指出:白日梦丝毫不能帮助你解决实际问题,也不能帮助你适应社会,因为战胜挫折与失败的唯一办法,还是需要面对现实。
白日梦是一种对挫折的退缩式反应。有些人受挫折后,不是勇敢地面对现实,而是用脱离现实的方式去应付,在自己编织的空想网罩里,寻找自我安慰和自我满足。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