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有关霍去病的故事

泡在奶味里1年前 (2023-12-04)阅读数 9#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单于匈奴

1、初战-小试锋芒、崭露头角

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霍去病尚不满十八岁,以骠姚校尉衔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即历史上的漠南之战),由于霍去病的一再请战,卫青挑了八百名勇壮骁骑归其指挥,初披战袍。

霍少没有任何实战和指挥经验,凭一腔热情和血气之勇带着八百精壮离大军数百里,偷袭得手。“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捕季父罗姑比”。大胜而还,战果空前,消息传来汉武帝十分高兴,赐封“冠军侯”,取其勇冠三军之意。

此战,霍去病年青、骁勇,没有经验,能一战封侯确实有运气的成份,八百骁骑虽然悍勇,但大漠中敌我不明,极可能遭遇匈奴主力,被聚而歼之、血本无归,(汉匈战争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苏建、李广都有这样的经历,赵信也是在寡不敌众部下将尽的情况下复归匈奴的。

2、一战功成,铁军立威

初战令霍去病脱颖而出,所以在下一次重要军事行动中他成为汉武用将的首选人物,在这里与其说霍去病喜欢冒险,不如说汉武本人更喜欢冒险。

让霍去病去放手一搏,碰碰运气,汉武急于打破双方各占胜场的胶着状态,渴望均势的突破,放眼朝中诸将,最能贯彻他战略意图的恐怕就是这个天赋极高而尚缺火候的冠军侯了。元狩二年(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精骑一万人,从陇西(今甘肃省临洮县)出发,攻打匈奴。

霍去病果然不孚众望,长驱直入,势如破竹,“逾乌盭,讨脩濮,涉狐奴,历五王国,冀获单于子。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鏖皋兰下,杀折兰王,斩卢侯王,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捷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收休屠祭天金人”。

曾经在汉王朝头上为所欲为、使汉朝人家破人亡无数的匈奴终于也唱出了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这是霍少闪击战术的首次正规大兵团试验战,结果大获全胜,战果辉煌,一扫过去与匈奴战争的颓势,取得空前的成功。

3、漠北决战,煌煌华章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为了彻底消灭匈奴主力,汉武帝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漠北之战,是汉军在距离中原最远的战场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也最艰巨的战役。汉武帝调10万骑兵、14万战马,步兵几十万人,由卫青和霍去病带领,分2路进军漠北。

这时的霍去病,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汉军的王牌,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更将他的大兵团长途奔袭战法发挥到了颠峰。在深入漠此寻找匈奴主力的过程中,霍去病率部奔袭两千多里,以一万五千的损失数量,歼敌七万多人,俘虏匈奴王爷三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

大约是渴望碰上匈奴单于,“独孤求败”的霍去病一路追杀,来到了今蒙古肯特山一带。就在这里,霍去病暂作停顿,率大军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举行,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翰海,方才回兵。

4、忠孝两全

霍去病生为奴子,长于绮罗,却从来不曾沉溺于富贵豪华,他将国家安危和建功立业放在一切之前。汉武帝曾经为霍去病修建过一座豪华的府邸,霍去病却断然拒绝,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霍去病是霍仲孺的私生子。其父未曾尽过一天当父亲的责任,但霍去病长大后,知道了父亲的事,有次任骠骑将军出征时顺道到了平阳(今山西临汾),霍去病便命下属将霍仲孺请到休息的旅舍。

跪拜道:“去病早先不知道自己是大人(大人:汉唐时指父亲)之子。”霍仲孺愧不敢应,匍匐叩头说:“老臣得托将军,此天力也。”随后,霍去病为霍仲孺置办田宅奴婢,并在领军归来后将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带到长安栽培成材。

5、射杀李敢

漠北大战时,李敢曾随霍去病出战匈奴。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李敢因其父李广之死,怨恨大将军卫青,打伤大将军卫青。卫青隐藏了这件事,但没过多久(居无何),霍去病为卫青亲外甥,在甘泉宫的射猎中射杀了李敢。

武行德并州文言文答案

一、译文

李陵,字少卿,少年时任侍中建章监。善于骑射,爱护关心他人,对部下谦让,很有好名声。武帝觉得他有李广的风度,让他带领八百骑兵,深入匈奴领地二千多里,经过居延地区察看了地形,不见匈奴,返回。

拜官骑都尉,率勇士五千人,在酒泉、张掖地区教射箭,以防备匈奴侵犯。过了几年,汉派贰师将军讨伐大宛,派李陵率五校兵随后。行军到边塞时,遇到贰师将军返回。皇上赐书李陵,李陵留下军官和士兵,与轻骑五百出敦煌,到盐水,迎接贰师将军还师,然后驻屯张掖。

天汉二年,贰师将军率三万骑出兵酒泉,在天山攻击匈奴右贤王。皇上召见李陵,想让他担任贰师将军的辎重运输任务。李陵在武台被召见,叩头自请说:“臣所率领的屯边士兵,都是荆楚的勇士奇材剑客,力大可扼虎,射箭能中目标,希望独立带领一队,到兰干山南去吸引单于的兵力,不让匈奴集中兵力攻击贰师将军。”

皇上说:“哪里能拨给你人马呀!我派出了很多部队,已经没有骑兵派给你了。”李陵回答说:“无须派骑兵,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就可以开进单于王庭。”皇上认为他勇壮便答应了,于是令强弩都尉路博德率兵在途中迎接李陵军。

路博德原是伏波将军,也耻于为李陵的后卫,上奏说:“正当秋天匈奴马肥之际,不可与之交战,臣愿留李陵到春天,同时率酒泉、张掖骑兵各五千人,一起出击东西浚稽,一定可以擒获单于。”

书奏上以后,皇上大怒,怀疑李陵后悔不想出兵,而让路博德上书,便下诏对路博德说:“我想派给李陵骑兵,他说‘欲以少击众,。如今匈奴进入西河,我军应率兵奔西河,你要去钩营阻挡敌军。”

又下诏对李陵说:“从九月出发,出兵遮虏鄣,到束浚稽山南龙勒水边,来回寻找匈奴,要是没有发现敌军,便从浞野侯趟破奴的旧路抵受降城休整兵士,按骑兵驿站安排休整。与路博德讲了些什么话,全都写出来上报。”

于是李陵率领步兵五千从居延出发,北行三十13,到浚稽山驻扎,将所过山川I地形全部画出来,派部下骑将陈步乐上报朝廷。陈步乐被召见,陈述了李陵作为将领能得士兵效命的情况,皇上很高兴,拜陈步乐为郎。

李陵到浚稽山,与单于遭遇,足有三万骑兵包围了李陵军。李陵军队在两山之间,以大车为营。李陵带士兵出营外排列战阵,前行执戟、盾牌,后行持弓弩,下令说:“听到鼓声进击,听到钮声止步。”匈奴见汉军人少,就径直冲到营前,李陵交战相攻,千弩齐发,敌军应弦而倒。匈奴退回上山,漠军进击,杀死数千敌兵。

单于大惊,召集左右步兵、骑兵八万多人攻击李陵。奎瞳且战且退,南行数E1,到达山谷中。连续交战,士兵中箭受伤,三处受伤的躺在车上,二处受伤的驾车,一处受伤的执兵器作战。李陵说:“我军士气减低衰退,鼓不起来的原因是什么?军中难道有女人吗?”

开始出兵时,关东群盗的妻子徙边的便随军当了士兵的妻子,深藏车中。垄陆搜出来,全部杀掉。第二天再战,斩杀敌兵三千多人。率军向东南行进,沿着旧龙城道路行军,四五天到达大泽葭苇中,匈奴从上风放火,李陵也让军中放火烧出隔离带以自救。

南行到山下,单于在南山上,派他的儿子率骑兵攻击李陵。李陵军在树林中交战,又杀死敌军几千人,用连弩射单于,单于下山退走。这一天捕到俘虏,交待说:

“单于讲:‘这些是汉朝的精兵,攻击不能取胜,日夜诱我南近边界,会不会有伏兵呢?’各部落当户君长都说:‘单于亲自率领几万骑兵不能消灭几千人的汉兵,以后再也无法派遣入边的人了,会让汉朝更加轻视我匈奴。再到山谷中大战,还有四五十里才到平地,不能击败,就退回来。”

当时,李陵军更加危急,匈奴骑兵多,一日交战数十回合,又杀死敌军二千余人。匈奴不利,想退兵,正遇李陵军军候管敢被校尉所辱,逃降匈奴,讲述了汉军情况,说“李陵军无后援,箭也快射完了,独率部下及成安侯校官各八百人为前锋,用黄、白二色旗帜,应当用精锐骑兵箭射便可消灭汉军。”

成安侯是颖川人,父亲韩千秋,原为济南相,征讨南越时战死,汉武帝封其子延年为侯,以校尉身份随李陵出征。单于得到管敢后大喜,派骑兵总攻漠军,大声疾呼:“李陵、韩延年赶快投降!”于是拦截道路,攻击李陵。汉军在山谷中,匈奴在山上,四面箭如雨下。

汉军南下,没有到达鞑汗山,一天就消耗掉五十万支箭,立即弃车而退兵。士兵还有三千多人,只是砍断车辐当作武器,军官持短刀,深入到峡谷之中。单于断了汉军后路,就山势下投垒石,士兵伤亡惨重,不能行进。黄昏后,李陵便衣独步出营,制止左右随从说: “不要跟随我,大丈夫一人去捉单于就可以了!”过了很久。

李陵返回来,叹息着说:“兵败,就死吧!”有的军吏说: “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能如愿,以后找一条返回去的道路,像浞野侯那样被俘后又逃回来,天子还是礼遇他,何况将军呢!”李陵说:“你不要说丫,我不死,非壮士。”于是砍掉所有旗帜,埋藏了珍宝,李陵叹息说: “再有几十支箭,足可以逃走了。

今天没有武器再战,天亮了就坐等被俘!大家各自逃命,还会有脱身回报天子的人。”令军士每人带二升粮,一大片冰,约定到遮虏鄣等待。半夜时,击鼓起程,鼓没有响。李陵与韩延年都上了马,跟从的壮士有十几人。

包抠数千骑兵追击,韩延年战死。奎堕说:“没有面目向陛下报告了!”于是便投降。军人们分散逃走,逃到边塞的有四百多人。

李陵失败处距边塞有一百多里,边塞上报消息。皇上希望李陵死战,召来李陵的老母、妻室,让看相的观察,没有死丧之色。后来听说李陵投降,皇上非常愤怒,责问陈步乐,陈步乐自杀。群臣皆怪罪李陵,皇上问太史令司马迁对此事的看法,司马迁极力说: “李陵对亲人孝敬,对士人诚信,经常奋不顾身解救国家危难。

从他的一向表现来看,有国士之风。今天他办了一件不幸的事,那些贪生怕死只顾保全身家性命的臣子,便任意构陷,夸大其罪,是令人痛心的!况且李陵祇率领不到五千人的步兵,长驱直入到达匈奴腹地,面对数万敌军,使匈奴顾不上救死扶伤,招来全部会射箭的民众一同围攻李陵。

李陵转战千里,箭尽路绝,士兵拉的是空弩,冒着白刃箭雨,还是同敌人拼死搏斗,能得到士兵拼死之力,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能超过他。他虽然失败被俘,然而他所摧败敌军的战绩,也足以光耀天下了。李陵所以不死,是想在适当的时机报效汉朝。”

当初,皇上派贰师将军出征,李陵只是协助之兵,到李陵与单于遭遇,贰师战功很少。皇上便以司马迁诬蠛、诋毁贰师,为李陵游说为罪名,判处他腐刑。

过了很久,皇上后悔没有及时救援李陵,说:“李陵出塞时,就应让强弩都尉去迎接。在朝廷下诏,才让老将路博德心生奸诈,使李陵军覆没。”于是派使者慰劳赏赐李陵军中逃回的士兵。

奎堕在包抠一年多,皇上派因杆将军公孙敖率军深入匈奴迎接李陵。公孙敖军无功而回,说:“捕到的俘虏说:李陵教单于用兵以防备汉军,因此臣无所获。”皇上听到报告,于是将李陆家灭族,母、弟、妻、子皆被杀。陇西士大夫以奎压灭族为羞愧。

后来,汉派使者出使匈奴,李陵责问使者说:“我为汉率领步兵五千人横扫鲤塑,因为没有救兵支援而失败,有什么对不起莲室的,要杀我全家?”使者说:“汉室听说李少卿教包塑用兵。”

奎堕说: “是奎毖,不是我。”奎绪原来是还塞外都尉,屯圣±泌,鱼躯攻击,奎钟投降,单于礼遇奎绪,常在李陵上坐。李陵痛恨自己的家因李绪而灭族,派人刺杀李绪。大板氏想杀李陵,单于把他藏在北方,大辟氏死后才回来。

单于认为奎堕壮勇,把女儿嫁给李陵为妻,立为右校王,卫律为丁灵王,都受到尊崇而重用。卫律的父亲原本是长水胡人。卫律生长在坠,与协律都尉奎延年友善,奎旦蝗推荐{鼬出使鲤塑。返回时,正遇奎延年被抄家,街建畏惧被杀,逃走投降匈奴。匈奴喜爱他,常在单于左右。奎瞳居外庭,有大事,才入内议事。

昭帝立为帝,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向来与李陵友好,派李陵的老朋友陇西人任逃生等三人一同到包塑招回奎堕。任立迪等到达包躯,单于摆酒赐濩使者,奎陆、餐律都在座。任立迪等见到奎堕,没有机会私语,便目视李陆,多次抚摸佩刀上的环,摸捉李陵的脚,暗谕可以归莲。

后来,奎陆、聋硿都用牛肉和酒慰劳选使者,换杯而饮,两人都着胡服,扎一撮发髻。任立政大声说: “汉已经大赦,中原安乐,主上年少,霍子盂、上官少叔执政。”用这话来先打动李陵。李陵默不作声,总是看着并抚摸自己的头发,回答说:“我已经穿上胡服了!”

不一会儿,卫律起身更衣,任立政说:“哎,少卿劳苦了!霍子孟、上官少叔向你问好。”李陵说:“霍与上官二位无恙吧?”任立政说:“请少卿回归故乡,不必担忧富贵。”

李陵叫着任立政的字说:“少公,回去容易,恐怕再受凌辱,怎么办!”话没说完,卫律返回,听到了余音,便接着说:“李少卿是贤人,不只是居住在一国。范蠡遍游天下,由余离开西戎到了秦国,今天谈话为何如此亲密!”随后撤去宴席。

任立政随即问李陵说:“你也有意回去吗?”李陵说:“大丈夫不能第二次受辱。”

李陵在匈奴二十多年,汉元平元年病死。

二、原文

陵字少卿,少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甚得名誉。武帝以为有广之风,使将八百骑,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不见虏,还。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

数年,汉遣贰师将军伐大宛,使陵将五校兵随后。行至塞,会贰师还。上赐陵书,陵留吏士,与轻骑五百出敦煌,至盐水,迎贰师还,复留屯张掖。

天汉二年,贰师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召见武台,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

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毋骑予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因诏强弩都尉路博德将兵半道迎陵军。博德故伏波将军,亦羞为陵后距,奏言:“方秋匈奴马肥,未可与战,臣愿留陵至春,俱将酒泉、张掖骑各五千人并击东西浚稽,可必禽也。”

书奏,上怒,疑陵悔不欲出而教博德上书,乃诏博德:“吾欲予李陵骑,云‘欲以少击众’。今虏入西河,其引兵走西河,遮钩营之道。”诏陵:“以九月发,出庶虏鄣,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即亡所见,从浞野侯赵破奴故道抵受降城休士,因骑置以闻。

所与博德言者云何?具以书对。”陵于是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止营,举图所过山川地形,使麾下骑陈步乐还以闻。步乐召见,道陵将率得士死力,上甚说,拜步乐为郎。

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军居两山间,以大车为营。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

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陵且战且引,南行数日,抵山谷中。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陵曰:“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始军出时,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大匿车中。

陵搜得,皆剑斩之。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引兵东南,循故龙城道行四五日,抵大泽葭苇中,虏从上风纵火,陵亦令军中纵火以自救。南行至山下,单于在南山上,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

是日捕得虏,言:“单于曰:‘此汉精兵,击之不能下,日夜引吾南近塞,得毋有伏兵乎?’诸当户君长皆言:‘单于自将数万骑击汉数千人不能灭,后无以复使边臣,令汉益轻匈奴。’复力战山谷间,尚四五十里得平地,不能破,乃还。”

是时,陵军益急,匈奴骑多,战一日数十合,复伤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独将军麾下及成安侯校各八百人为前行,以黄与白为帜,当使精骑射之即破矣。”成安侯者,颍川人,父韩千秋,故济南相,奋击南越战死,武帝封子延年为侯,以校尉随陵。

单于得敢大喜,使骑并攻汉军,疾呼曰:“李陵、韩延年趣降!”遂遮道急攻陵。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峡谷。

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军吏或曰:“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后求道径还归,如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陵曰:“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

于是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陵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令军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期至遮虏鄣者相待。夜半时,击鼓起士,鼓不鸣。

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上欲陵死战,召陵母及妇,使相者视之,无死丧色。后闻陵降,上怒甚,责问陈步乐,步乐自杀。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糵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

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初,上遣贰师大军出,财令陵为助兵,及陵与单于相值,而贰师功少。上以迁诬罔,欲沮贰师,为陵游说,下迁腐刑。久之,上悔陵无救,曰:“陵当发出塞,乃诏强弩都尉令迎军。坐预诏之,得令老将生奸诈。”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

陵在匈奴岁余,上遣因杅将军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上闻,于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其后,汉遣使使匈奴,陵谓使者曰:“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

使者曰:“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陵曰:“乃李绪,非我也。”李绪本汉塞外都尉,居奚侯城,匈奴攻之,绪降,而单于客遇绪,常坐陵上。陵痛其家以李绪而诛,使人刺杀绪。大阏氏欲杀陵,单于匿之北方,大阏氏死乃还。

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卫律为丁灵王,皆贵用事。卫律者,父本长水胡人。律生长汉,善协律都尉李延年,延年荐言律使匈奴。使还,会延年家收,律惧并诛,亡还降匈奴。匈奴爱之,常在单于左右。陵居外,有大事,乃入议。

昭帝立,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素与陵善,遣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立政等至,单于置酒赐汉使者,李陵、卫律皆侍坐。立政等见陵,未得私语,即目视陵,而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

后陵、律持牛酒劳汉使,博饮,两人皆胡服椎结。立政大言曰:“汉已大赦,中国安乐,主上富于春秋,霍子孟、上官少叔用事。”以此言微动之。陵墨不应,孰视而自循其发,答曰:“吾已胡服矣!”有顷,律起更衣,立政曰:“咄,少卿良苦!霍子孟、上官少叔谢女。”陵曰:“霍与上官无恙乎?”

立政曰:“请少卿来归故乡,毋忧富贵。”陵字立政曰:“少公,归易耳,恐再辱,奈何!”语未卒,卫律还,颇闻余语,曰:“李少卿贤者,不独居一国。范蠡遍游天下,由余去戎人秦,今何语之亲也!”因罢去。立政随谓陵曰:“亦有意乎?”陵曰:“丈夫不能再辱。”

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三、出处

《汉书》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为其编写续篇。据《史通·正义》记载,写过《史记》续篇的人就有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人,书名仍称《史记》。班固的父亲班彪(公元3年~公元54年)对这些续篇感到很不满意,遂“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作《后传》六十五篇”。

班彪死后,年仅22岁的班固,动手整理父亲的遗稿,决心继承父业,完成这部接续巨作。

二、作品赏析

在叙事上,《汉书》的特点是注重史事的系统、完备,凡事力求有始有终,记述明白。这为我们了解、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至今,凡是研究西汉历史,无不以《汉书》作为基本史料。

在体裁方面。《汉书》与《史记》同为纪传体史书。不同的是,《史记》起于传说“三皇五帝”,止于汉武帝时代,是一部通史;而《汉书》却是专一记述西汉一朝史事的断代史。这种纪传体的断代史体裁,是班固的创造。以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了这种体裁。这是班固对于我国史学的重大贡献。

三、作者简介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东汉历史学家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卒于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岁。班固自幼聪敏,“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著有《白虎通德论》六卷,《汉书》一百二十卷,《集》十七卷。

百度百科-李陵传

1. 隋文帝子秦文俊为并州总管······的翻译

一、译文

隋文帝的儿子秦王俊是并州总管,因奢侈、骄纵而触犯刑律被免去官职。杨素启奏道:“秦王,陛下十分疼爱他,臣请求陛下不追究他的罪过。”

有关霍去病的故事

文帝说:“谁也不可违反法律。如果按照你的意思处理这件事,我就仅仅成了秦王俊的父亲,而不是天下人的父亲了,倘真如此,为什么不另外制订专门适用于天子的儿子的法律呢?我怎么能像你说的那样做使法律的尊严受到损害?”最终隋文帝没有答应杨素的请求,赦免杨俊。

二、原文

隋文帝子秦王俊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杨素启奏:“王,陛下爱之,请舍其过。”文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乎?我安能亏法?”卒不许。

三、出处

《旧唐书》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

《旧唐书》的修撰离唐朝灭亡时间不远,资料来源比较丰富。

二、作品赏析

因为《新唐书》的作者宋祁、欧阳修,都是文坛大家,后人一般也都沿袭他们的看法,对《旧唐书》贬责颇多,明末顾炎武评之为“颇步繁芜”。的确,它本身有不少缺点。但平心而论,应当说《旧唐书》在如实保存史料方面,有着它巨大的功劳。这一点是应该给予充分肯定的。

《旧唐书》还保存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文章。如《吕才传》、《卢藏用传》分别登载了两人反迷信的重要文章;《贾耽传》登载了他进奏所编地理图志的表奏。这些都是中国思想史和地理学史的重要文献。

三、作者简介

刘昫(公元887—946年),字耀远,涿州归义(今属河北雄县)人,五代时期历史学家,后晋政治家。后唐庄宗时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后晋时,官至司空、平章事。后晋出帝开运二年(945年)受命监修国史、负责编纂《旧唐书》。其是二十四史之一。

百度百科-隋文帝不赦子

百度百科-王志愔

2. 赵刚字僧庆文言文答案

赵刚,字僧庆,河南洛阳人也。曾祖蔚,魏并州刺史。祖宁,高平太守。父和,太平中,陵江将军,南讨度淮,闻父丧,辄还。所司将致之于法,和曰:“罔极之恩,终天莫报。若许安厝,礼毕而即罪戮,死且无恨。”言讫号恸,悲感傍人。主司以闻,遂宥之。丧毕,除宁远将军。大统初,追赠右将军、胶州刺史。

大统初,刚于霸上见太祖,具陈关东情实。太祖嘉之,封阳邑县子,邑三百户,除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论复东荆州功,进爵临汝县伯,邑五百户。初,贺拔胜、独孤信以孝武西迁之后,并流寓江左。至是刚言于魏文帝,请追而复之。乃以刚为兼给事黄门侍郎,使梁魏兴,赍移书与其梁州刺史杜怀宝等论邻好,并致请胜等移书。宝即与刚盟歃,受移送建康,仍遣行人随刚报命。是年,又诏刚使三荆,听在所便宜从事。使还,称旨,进爵武城县侯,除大丞相府帐内都督。复使魏兴,重申前命。寻而梁人礼送贺拔胜、独孤信等。

顷之,御史中尉董绍进策,请图梁汉。以绍为行台、梁州刺史,率士马向汉中。刚以为不可,而朝议已决,遂出军。绍竟无功而还,免为庶人。除刚颍川郡守,加通直散骑常侍、卫大将军。

从复弘农。进拜大都督、东道军司,节度开府李延孙等七军,攻复阳城,擒太守王智纳。转陈留郡守。东魏行台吉宁率众三万攻陷郡城,刚突出,还保颍川,重行郡事。复为侯景所破,乃率余众赴洛阳。大行台元海遣刚还郡征粮。时景众已入颍川,刚于西界招复阳翟二万户,转输送洛。明年,洛阳不守。刚远隔敌中,连战破东魏广州刺史李仲侃。时侯景别帅陆太、颍川郡守高冲等众八千人,寇襄城等五郡。刚简步骑五百,大破冲等。开府李延孙为长史杨伯兰所害,刚击斩之。又攻拔广州,进军阳翟。侯景自叶入鲁阳,与刚接战。旬有三日,旋军宜阳。时河南城邑,一彼一此。刚复出军伊、洛,侯景亦度河筑城。刚前后下景三郡,获郡守一人,别破其行台梅迁,斩首千余级。除尚书金部郎中。高仲密台北豫州来附,兼大行台左丞,持节赴颍川节度义军。师还,刚别破侯景前驱于南陆,复获其郡守二人。

3. 薛修义字公让文言翻译

薛修义,字公让,河东汾阴人也。曾祖绍,魏七兵尚书。祖寿仁,秦州刺史、汾阴公。父宝集,定阳太守。

修义少而奸侠,轻财重气。魏正光末,天下兵起,特诏募能得三千人者,用为别将。脩义得七千余人,假安北将军、西道别将。以军功,拜龙门镇将。

后宗人凤贤等作乱,围镇城,修义以天下纷扰,遂为逆,自号黄钺大将军。诏都督宗正珍孙讨之,军未至,修义惭悔,遣表乞一大将招慰,乃降。凤贤等犹据险不降,修义与书,降之。乃授凤贤龙骧将军,阳夏子,改封汾阴县侯。尔朱荣以修义反覆,录送晋阳,与高昂等并见拘防。荣赴洛,并以自随,置于驼牛署。荣死,魏孝庄以修义为弘农、河北、河东、正平四郡大都督。时神武为晋州刺史,见之,相待甚厚。及韩陵之捷,以修义行并州事。孝武帝入关,神武以修义为关右行台,自龙门济河,招下西魏北华州刺史薛崇礼。

初,神武欲大城晋,中外府司马房毓曰:“若使贼到此处,虽城何益?”乃止。及沙苑之败,徙秦、南汾、东雍三州人于并州,又欲弃晋,以遣家属向英雄城。修义谏曰:“若晋州败,定州亦不可保。”神武怒曰:“尔辈皆负我,前不听我城并州城,使我无所趣。”修义曰:“若失守,则请诛。”斛律金曰:“还仰汉小儿守,收家口为质,勿与兵马。”神武从之,以修义行晋州事。及西魏仪同长孙子彦围逼城下,修义开门伏甲侍之。子彦不测虚实,于是遁去。神武嘉之,就拜晋州刺史。后除齐州刺史,以黩货除名。追其守晋州功,复其官爵。俄以军功,进正平郡公,加开府。天保中,卒于太子太保,赠司空。子文殊嗣。

修义从弟嘉族,性亦豪爽。从神武平四胡于韩陵。历华、阳二州刺史,卒官。子震,字文雄,位廉州刺史,亦著军功。又历南汾、谯二州刺史。

4. 《“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人”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爱问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人。父鉴,隋戎州刺史,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故俭雅与秦王游。

俭爽迈少绳检,然事亲以孝闻。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大计。

高祖尝召访之,俭曰:“公若外啸豪杰,北招戎狄,右收燕、赵,济河而南,以据秦、雍,汤、武之业也。 ”及大将军府开,授记室参军。

从定京师,晋昌郡公。武德初,迁中书侍郎。

吕崇茂以夏县反,与刘武周连和。诏永安王孝基、独孤怀恩率兵致讨。

俭以使适至军,会孝基等为武周所虏,俭亦见禽。始,怀恩屯蒲州,阴与部将元君实谋反,会俱在贼中。

君实私语俭曰:“独孤尚书将举兵图大事,犹豫不发,故及此。所谓当断不断而受乱者。”

俄而怀恩脱归,诏复守蒲。俭恐必乱,密遣刘世让归白发其谋。

会高祖幸蒲津,舟及中流而世让至,高祖惊,曰:“岂非天也!”命趋还舟,捕反者,怀恩自杀,余党皆诛。俄而武周败,亡入突厥。

俭封府库、籍兵甲以待秦王。高祖嘉俭身幽辱而不忘朝廷,诏复旧官,许以便宜。

尽簿怀恩赀产赐俭。还为天策府长史。

贞观初,使突厥还,太宗谓俭曰:“卿观颉利可取乎?”对曰:“衔国威灵,庶有成功。”四年,驰传往诱使归款,颉利许之,兵懈弛,李靖因袭破之,俭脱身还。

岁余,为民部尚书。从猎洛阳苑,群豕突出于林,帝射四发,辄殪四豕。

一豕跃及镫,俭投马搏之。帝拔剑断豕,顾笑曰:“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邪,何惧之甚?”对曰:“汉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

陛下神武定四方,岂复快心于一兽?”帝为罢猎。 俭居官不事事,与宾客纵酒为乐。

坐小法,贬光禄大夫。显庆初卒,年七十八,谥曰襄。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高祖善,尝偕典军卫 典:主管 B.故俭雅与秦王游 雅:平素C.衔国威灵,庶有成功 庶:差不多、会 D.坐小法,贬光禄大夫 坐:因为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唐俭忠于唐室的一组是( )①事亲以孝闻 ②见隋政浸乱,阴说秦王建大计③密遣刘世让归白发其谋 ④命趋还舟,捕反者⑤身幽辱而不忘朝廷 ⑥一豕跃及镫,俭投马搏之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俭富有政治远见。 看到隋室昏乱,他暗中游说秦王建树大业;在受到高祖召见时,唐俭分析天下大势,为高祖出谋划策。

B.唐俭为人不拘小节。年轻时爽快豪迈,不受约束;后来身居高位,在官任上却不好处理政事,喜欢与宾客纵酒玩乐。

C.唐俭屡建奇功。 他曾参与平定京师;在奉命守卫蒲州时,及时发现独孤怀恩的反叛阴谋,解救了高祖的危难;后来又在击败突厥过程中立下大功。

D.唐俭善于因势利导。他跟随太宗打猎时,看到太宗拔剑砍死野猪,趁机劝谏太宗不要沉溺于打猎而忘了治国之策,太宗为此停止了打猎。

11.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俭以使适至军,会孝基等为武周所虏,俭亦见禽。

(2)俄而武周败,亡入突厥。俭封府库、籍兵甲以待秦王。

参考答案:8.D(坐:因犯……罪)9.B(①是说唐俭以孝事亲;④是高祖所为)10.C(“奉命守卫蒲州”的是独孤怀恩而非唐俭)11.(1)唐俭凭借使节身份到军中去,/ 正赶上孝基等人被刘武周俘虏,唐俭也被擒获。 (2)不久刘武周战败,逃入突厥。

/ 唐俭封存府库、登记兵器甲仗等待秦王。参考译文: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阳人。

父亲名鉴,在隋朝任戎州刺史,唐鉴与唐高祖李渊私交很好,曾一同统领军卫,因此唐俭平时与秦王有交往。 唐俭爽快豪迈不受约束,但侍奉亲人以孝顺闻名。

唐俭看到隋朝政治渐乱,暗中游说秦王建树大业。高祖曾召他询问,唐俭说:“您如果向外聚集豪杰,向北招抚戎狄,向西收服燕、赵之地,渡河向南,从而据有秦、雍之地,这是商汤王、周武王的大业。”

等到(高祖)开设大将军府,让他担任记室参军。 跟随平定京城,被封为晋昌郡公。

武德初年,升任中书侍郎。吕崇茂在夏县造反,与刘武周联合。

(高祖)下诏永安王李孝基、独孤怀恩率兵前去讨伐。唐俭凭借使节身份到军中去,正赶上孝基等人被刘武周俘虏,唐俭也被擒获。

开始,独孤怀恩屯驻蒲州的时候,暗中与部将元君实图谋反叛,恰巧都(被囚)在贼军中。 元君实私下对唐俭说:“独孤尚书准备起兵图谋建立大业,因犹豫而没有发动,因此到了这一步。

正是人们常说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不久独孤怀恩逃回,(高祖)下诏仍命他镇守蒲州。

唐俭担心他迟早必要做乱,悄悄派刘世让回去揭发他的阴谋。正赶上高祖前往蒲津,船行到河中央的时候刘世让赶到了,高祖大惊,说:“这难道不是天命啊!”立即下令返回,捕捉反叛的人,独孤怀恩自杀,余党全部被诛杀。

不久刘武周战败,逃入突厥。唐俭封存府库、登记兵器甲仗等待秦王。

高祖表彰唐俭被囚禁受屈辱却不忘朝廷,下诏恢复了他的原职,并允许他见机行事。没收独孤怀恩的全部财产赐予唐俭。

回朝后任天策府长史。贞观初年,(唐俭)出使突厥返回后,太宗对唐俭说:“卿观察颉利可以谋取吗?”唐俭回答说:“仰赖国家的声威,可望会成功。

”贞观四年,唐俭奉命出使突厥,劝说。

5. 文言文阅读《崔延伯传》的答案是什么

崔延伯,博陵人也。祖寿,于彭城陷入江南。延伯有气力,少以勇壮闻。仕萧赜,为缘淮游军,带濠口戍主。太和中入国,高祖深嘉之,常为统帅。胆气绝人,兼有谋略,所在征讨,咸立战功。积劳稍进,除征虏将军、荆州刺史,赐爵定陵男。荆州土险,蛮左为寇,每有聚结,延伯辄自讨之,莫不摧殄。由是穰土帖然,无敢为患。

二年,除安北将军、并州刺史。在州贪污,闻于远近。还为金紫光禄大夫。出为镇南将军、行岐州刺史,假征西将军,赐骅骝马一匹。正光五年秋,以往在扬州建淮桥之勋,封当利县开国男,食邑二百户,寻增邑一百户,改封新丰,进爵为子。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A句译为:常遇向张永德道贺并道歉说.谢:道歉、谢罪.(2)此句译为:张永德将自己的母亲和妻子接到宋州.当时盗贼横行,张永德于是和妻子、母亲换上破旧的衣服,毁坏妆容仪表,住在僻陋的小巷中.有盗贼经过,就堵截盗贼向他们乞讨,欺骗他们说:“这里是收容乞丐的地方.”可从句子中寻找一些关键词,如“乃”“焉”“曰”等,然后根据句子大意初步断句,如“迎其母妻诣宋州”后应断开,排除AD.“有贼过”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意思,由此可选出答案B.(3)D“张永德识破并鞭笞了他”不合文意,是太祖让曹翰“察之”,高进招认自己是“报私愤”,然后曹翰把高进交给张永德,张永德当众鞭笞了高进.原文“翰以进授永德,永德遽解缚就市,笞而释之”.(4)①“得非…耶”,难道…吗;“莅”,来;“累”,连累.译为:难道不是来杀我的吗?我就是(即使)死也没有怨言,只是怕连累了君侯您家罢了. ②“则已”,罢了、算了;“痛惩”, 严加惩罚;“失”,过失.译为:陛下想要固守疆界就算了,(但是)如果一定要开疆拓土,威加四海,就应该严加惩罚他们的过失. 答案:(1)A(2)B (3)D(4)①难道不是来杀我的吗?我就是(即使)死也没有怨言,只是怕连累了君侯您家罢了.②陛下想要固守疆界就算了,(但是)如果一定要开疆拓土,威加四海,就应该严加惩罚他们的过失.参考翻译张永德字抱一,并州阳曲人.家中世代财产丰足.父亲张颖在后晋做官,官至安州防御使.张永德长到四岁,母亲马氏被驱离,他由祖母抚养长大,侍奉继母刘氏,凭借着孝敬长辈闻名.周祖当年担任侍卫吏时,与张颖交好,就把女儿许配给张永德为妻.张永德将自己的母亲和妻子接到宋州.当时盗贼横行,张永德于是和妻子、母亲换上破旧的衣服,毁坏妆容仪表,住在僻陋的小巷中.有盗贼经过,就堵截盗贼向他们乞讨,欺骗他们说:“这里是收容乞丐的地方.”盗贼于是放开他们离去,一家人由此得以免除灾祸. 乾祐年间,朝廷命令赏赐潞帅常遇生日贺礼.常遇,是周祖的表兄弟.当时,周祖镇守邺城,被人进谗言,家族被诛灭.张永德在潞州,听说有密诏授予常遇,张永德打探得知他的意图,对常遇说:“难道不是来杀我的吗?我就是死也没有怨言,只是怕连累了君侯您家罢了.”常遇吃惊地说:“这是什么意思?”张永德说:“奸邪败坏政治,郭公发誓清除君王身边的奸臣,希望您暂且把我交给下面的官吏,事情成功了,足以为恩德,如果事情失败了,到时候您再杀我也不迟.”常遇认为张永德说得对,只下令让手下严密守卫,然而馈赠的食物很丰厚.常遇亲自问他说:“你看你丈人的事能成功吗?”张永德说:“恐怕一定能成功.”不久,周祖的使者到达,常遇向张永德道贺并道歉说:“老夫差点耽误了大事.” 显德元年,并州刘崇带领契丹军队前来侵犯.周世宗(柴荣)亲自出征,在高平与敌军交战,大将樊爱能、何徽临阵退缩.当时太祖和张永德各率领士兵二千人,张永德的部下善于从左边攻击,太祖与张永德厉兵秣马分头进攻,取得大捷,俘获刘崇士兵七千多人.等到驻军上党,世宗大白天躺在帐中,召张永德前来说:“前日高平一战,主将毫 不效命,樊爱能以下,我将依法追究.”张永德说:“陛下想要固守疆界就算了,(但是)如果一定要开疆拓土,威加四海,就应该严加惩罚他们的过失.”世宗把枕头摔在地上,大声称好.第二天,诛杀了(樊爱能、何徽)两员大将以示众人,军威大振. 太祖(赵匡胤)即位,加官兼侍中.恰巧碰到出兵讨伐金陵,张永德用自己的钱建造了几十艘战船,运送粮食一万斛,从顺阳沿汉水而下.有个富民高进,强横不能管理,张永德于是揭发他做的坏事,依法处置他.高进偷偷来到朝廷,诬陷张永德凭借天险加固建设十多个寨子,图谋不轨.太祖命令枢密都承旨曹翰率领骑兵调查这件事,曹翰问高进寨子的位置在哪里,高进说:“张永德把我同宗亲戚快杀光了,我希望以违法的理由来中伤他,报私仇罢了.”曹翰把高进押解给张永德处置,张永德迅速解开绳索,把他押到市场上,责打之后释放了他.当时的人称颂张永德有德行.。

7. 隋书.列传第十三董纯传文言文阅读全文

董纯传译文

董纯,字德厚,陇西成纪人.董纯年少时很有体力,弓 马娴熟。在北周时历任司御上士、典驭下大夫,封为固始县男,采邑二百户。跟从周武帝平定北齐,以功拜仪同,进爵大兴县侯,增邑通前八百户。

隋文帝受禅,进爵汉曲县公。汉王杨谅(因不满其兄隋炀帝杨广即位),在并州起兵作乱,隋炀帝让董纯担任行军总管、河北道安抚副使,跟随杨素攻击并平定了杨谅。以功拜柱国,进爵为顺政郡公,增食邑二千户。转任左备身将军,赐女妓十人,彩绢五千匹。数年后,转左骁卫将军、彭城留守。

隋炀帝次子齐王杨暕因太骄纵被炀帝监禁,董纯因与杨暕交往而受牵连,炀帝当庭谴责他道:“你的官阶由皇宫护卫,升到大官,为何附傍我儿,是想要离间我父子吗?”董纯道:“臣本身份低微没有才学,过分蒙受奖励提拔,先帝察臣小心,宠爱超过本分,陛下重加录用,位至将军。想要竭尽余年,报答国恩。至于此前几次到齐王那里,只是因先帝、先后常在仁寿宫时,抱着元德太子(杨昭)及齐王坐在腿上,对臣说:‘你要照顾好这两个孩子,不要忘了我的话。’臣奉诏之后,才每次执班后出入齐王府看望齐王。臣确实不敢忘记先帝之言。那时陛下也在先帝身边服侍。”炀帝动容道:“确有此事。”于是放了他。数日后,外放为汶山太守。

一年后,突厥侵犯边境,朝廷因董纯是老将,调任为榆林太守。突厥有入境的,都被董纯击退。正逢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聚众达数万,占据悬簿山,在徐、兖等地抢掠。炀帝令董纯领兵征讨。董纯起初闭营不与敌兵接战,敌兵屡次挑战见官兵不出来,认为董纯怕敌,于是不加防备,纵兵大掠各地。董纯挑选精锐部队攻击他们,在昌虑将敌军围住大战,大获全胜,斩万余首级,筑成京观以警众贼。贼兵魏骐驎众万余人,抢掠单父,董纯进军攻击,又打败他们。等到炀帝再次征讨辽东,又让董纯为彭城留守。东海贼彭孝才聚众数千,掳掠怀仁县,转入沂水,占据了五不及山。董纯用精兵攻击他们,在阵中生擒彭孝才,用车裂刑处置了他,余党各自散去。当时百姓思乱,盗贼日益猖獗,董纯虽然多次征剿获胜,但任地仍盗贼蜂起。有人诬蔑他怯懦怕战,不能平贼,炀帝大怒,派使者将董纯锁拿回东都洛阳。官员见炀帝极为愤怒,就迎合帝王判了董纯死罪,董纯竟伏法被杀。

8. 《杨廷璋阅读答案附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杨廷璋字温玉,真定人。家世素微贱,有姊寡居京师,周祖微时,欲聘之,姊不从,令媒氏传言恐逼,姊以告廷璋。

廷璋往见周祖,归谓姊曰:“此人姿貌异常,不可拒。”姊乃从之。

周祖从汉祖镇太原,廷璋屡省其姊,周祖爱其纯谨。姊卒,留廷璋给事左右。

及出讨三叛,入平国难,廷璋数献奇计。即位,追册廷璋姊为淑妃,擢廷璋为右飞龙使,廷璋固辞不拜。

世宗自澶渊还京,言廷璋有干材,迁客省使。 泾帅史懿称疾不朝,周祖命廷璋往代之。

将行,谓之曰:“懿不就命,即图之。”廷璋至,屏左右,以诏书示懿,谕以祸福,懿即日载路。

俄闻周主崩,廷璋呕血不食者数日。世宗立,拜左骁卫大将军,充宣徽北院使。

征刘崇,以为建雄军节度。在镇数年,颇有惠爱。

前后率兵入太原境,拔仁义、高壁等砦,获刺史、军校数十人,俘其民数千户,获兵器羊马数万计。并人弃沁州二百里,退保新城,廷璋遂置保安、兴同、白壁等十余砦。

会隰州刺史孙议卒,廷璋遣监军李谦溥领州事。谦溥至,并人来攻其城,议者以为宜速救之。

廷璋曰:“隰州城壁坚完,并人奄至,未能为攻城具,当出奇以破之。”乃募敢死士百余人,许以重赏,由间道遣人约谦溥为内应。

既至,即衔枚夜击,城中鼓噪以出,并人大溃。奏至,世宗喜曰:“吾舅真能御寇。”

诏褒之。宋初,加检校太尉。

吏民诣阙,请立碑颂功德。 太祖命卢多逊撰文赐之。

李筠叛,潜遣亲信使赍蜡书求援粼境,廷璋获之,械送京师,因上攻取之策,即下诏委以经略。及车驾亲征,诏廷璋率所部入阴地,分贼势。

贼平,归镇。(开宝)四年,卒,年六十。

廷璋美髯,长上短下,好修容仪,虽见小吏,未尝懈惰,幕府多知名人。 在晋州日,太祖命荆罕儒为钤辖。

罕儒以廷璋周朝近亲,疑有异志,每入府中,从者皆持刀剑,欲图廷璋。廷璋推诚待之,殊不设备,罕儒亦不敢发,终亦无患。

(《宋史》卷二五五·《列传》第十四)杨廷璋字温玉,真定人。 家世一向低微贫贱,有个姐姐守寡住在京城,周祖地位低下时,想要娶她,他姐姐没有答应,(周祖)让媒人传话恐吓威逼,姐姐把这事告诉了杨廷璋。

杨廷璋去见周祖,回来对姐姐说:“这个人相貌不一般,不可拒绝他。”姐姐就听从了他。

周祖随从汉祖镇守太原,杨廷璋多次探望他的姐姐,周祖喜欢他的纯朴谨慎。 姐姐去世, 留杨廷璋在身边供职。

等到外出讨伐三处叛乱,入京平定国难,杨廷璋多次献上奇妙的计谋。周祖即位,追认册封杨廷璋的姐姐为淑妃,破格提拔杨廷璋为右飞龙使,杨廷璋坚决推辞不接受。

周世宗从澶渊返回京城,说杨廷璋有办事能力,升为客省使。 泾帅史懿称病不朝见,周祖命令杨廷璋前去接替他。

(杨廷璋)将要出发,(周祖)对他说:“史懿(如果)不接受命令,就设法除了他。”杨廷璋到达后,让周围的人退避,把诏书给史懿看,告知祸福利害,史懿当天就上了路。

不久听说周主去世,杨廷璋几天吐血不进食。 周世宗即位,授予(杨廷璋)左骁卫大将军之职,使其担任宣徽北院使。

征讨刘崇的时候,让他担任建雄军节度。在职几年,广施恩惠。

先后率领部队进入太原境内,攻占了仁义、高壁等营寨,活捉敌方几十个刺史、军校,俘获敌方几千户百姓,缴获数以万计的兵器牛马。 并州人放弃方圆二百里的沁州,退守新城,杨廷璋于是设置保安、兴同、白壁等十几座营寨。

恰逢隰州刺史孙议去世,杨廷璋派遣监军李谦溥掌管州事。李谦溥到达,并州军来攻打这座城,参与谋划的人认为应当赶快救援他。

杨廷璋说:“隰州城墙坚固完整,并军仓促到来,不能制造攻城的器械,应当出奇计打败他们。 ”就招募不怕死的勇士一百多人,许诺给予重赏,从小路派人约李谦溥为内应。

到达后就悄悄在夜间出击,城中士兵呐喊冲出,并军大败。(报捷的)奏章送到(朝廷),世宗下诏褒奖他。

大宋初年,加官检校太尉。官吏百姓到朝廷去,请求立碑赞颂其功德。

太祖命令卢多逊撰写碑文赏赐他。李筠叛乱,暗中派遣亲信让他携带密封书信向邻国求援,杨廷璋捉获了信使,给他戴上镣铐押送京城,趁机献上攻取的计策,皇帝当即下诏把谋划的事委托给他。

等到皇帝亲征时,诏令杨廷璋率所辖军队进入阴地,分散贼势。贼军平定,返回军镇。

开宝四年去世,享年六十。杨廷璋须髯美丽,上须长而下须短,喜好修饰容貌仪表,即使会见小吏,也未曾怠惰,幕府中有很多知名人士。

在晋州时,太祖任命荆罕儒为钤辖。荆罕儒因为杨廷璋是周朝近亲,怀疑他有二心,每次进入府中,随从的人都手持刀剑,想要加害杨廷璋。

杨廷璋推诚相待,毫不设防,荆罕儒也不敢动手,最终也没有祸患。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