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定义不同
苔藓植物是一种小型的绿色植物,结构简单,仅包含茎和叶两部分,有时只有扁平的叶状体,没有真正的根和维管束。苔藓植物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生长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
藻类是以水生植物为主的一个大类群,其个体大小从微型到小树状。具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光能自养型生活的无根茎叶分化、无维管束、无胚的叶状体植物,又称原植体植物,一般生长在水体中。
2、生存环境不同
苔藓植物凡稍湿润而在一定时期内有适当雨量或云雾常留的山区均有苔藓植物的分布。在热带、亚热带雨林或常绿阔叶林由于树干和树枝密布苔藓植物而形成“苔藓林”,甚至可附生至叶面。苔藓植物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生长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
藻类主要生活在水里,也有的生活在潮湿的岩石、树干、土壤表面或内部。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在只有极低的营养浓度、极微弱的光照强度和相当低的温度下也能生活。不仅能生长在江河、溪流、湖泊和海洋,而且也能生长在短暂积水或潮湿的地方。从热带到两极,从积雪的高山到温热的泉水,从潮湿的地面到不很深的土壤内,几乎到处都有藻类分布。
3、形态特征不同
苔藓植物茎无真正维管束构造,或略有皮部和中轴的分化。假根多为单列细胞,着生于植物体基部或腹面,以固着功能为主,并具蓄水作用。茎叶分化类型的植物体为辐射对称,直立,茎稀少分枝,或匍匐基质呈不规则分枝或羽状分枝,或支茎下垂生长;叶通常为单层细胞,中央分化狭长多层细胞组成的单一中肋或短双中肋,或无中肋分化;几乎包括所有藓类植物及大部分苔类植物叶状体类型的植物均为背腹分化而呈左右对称,匍匐贴生基质,叉状分枝或不规则分枝,由单层或多层细胞组成,部分植物分化气室和气孔;包括苔类的地钱目、囊果苔目和角苔纲等。
藻类植物体大小悬殊,最小的直径只有1~2微米,肉眼见不到,而最大的长达60多米;形态相差很大,有单细胞、群体和多细胞。群体各体由许多单细胞个体群集而成。多细胞个体有丝状体、囊状体和皮壳状体等,也有类似根、茎、叶的外形,但不具备高等植物那样的内部构造和功能。
生殖器官多数由单细胞构成。合子不在母体内发育成胚。藻类植物细胞含有各式各样的色素,而不同的色素组成标志着进化的不同方向,是分门的主要依据。
但所有的藻类都含有叶绿素a和光合作用系统Ⅱ并能利用水作为氢的供体,在光合作用中释放出氧气。现大气中的游离氧气主要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大半是藻类所产生。4、繁殖方式不同
苔藓植物雌雄生殖器官着生同一植物体或为异株生长。雄性生殖器官的精子器为棒状或球形,伴生有配丝。雌性生殖器官的颈卵器呈颈瓶状,内含有卵细胞(图1)。受精作用是精子器内的精子破壁而出,进入颈卵器的腹部与卵细胞受精结合成合子。此过程即为配子体世代。合子在颈卵器内发育成胚体,并依赖于配子体的营养而继续发育成为孢子体。经多次分裂、再减数分裂成孢子。
自合子起的过程即孢子体世代
藻类植物的生殖有营养体生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营养体生殖方法很多,有特殊的营养枝,如黑顶藻的繁殖枝,掉地后则独立生长为新的个体;有依靠假根的繁殖方式,如海扇藻;也有依靠盘状幼体以度夏或度冬。无性生殖主要依靠游孢子,这些一般具有1~4根鞭毛,叶绿体和眼点,没有细胞壁,有自由游动的能力;缺少鞭毛因而没有游动能力的孢子也不少,如蓝藻门的内孢子,红藻门的四分孢子,绿藻门的厚壁孢子等。有性生殖依靠配子,可以是同配或异配。同配由形状大小一样的配子相互接近,融合形成厚壁的合子,而异配则由大小不同,甚至形状不一样的配子融合形成合子。卵配是一种异配,其雌性细胞较大,一般不能游动,而其雄性细胞较小,有两根鞭毛,能自由游动。红藻的卵配尤其特殊,卵囊称果胞,为一瓶状构造,卵在瓶底,瓶颈即受精丝,而精子在精子囊内,不能游动,随水漂流,遇于受精丝则粘着上,精子破囊而出,顺着受精丝进入果胞与卵子结合成为合子,后者立即发育成为一个双倍体的果孢子体,寄生在雌性个体上。果孢子体成熟产生果孢子,发育则成为独立的孢子体。蓝藻无有性生殖现象。
当我们熟悉了各种根、茎的形态和变态以后,就会明白,长在地下的不一定都是茎,长在地下的也不一定都是根;形态像根的,不能说一定是根,形态不像茎的,也不一定不是茎。那么根和茎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它们的本质区别有三点:
第一,凡是茎,都有节,不管是地上茎、地下茎、匍匐茎或鳞茎……,在它们上面都可以找到节。但有些节很明显,有些节并不那么清楚。
而在根上没有节。有时在根上也看到似乎像节一样的形态,例如萝卜的根上,也会有像马铃薯块茎上的凹穴,其实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是萝卜肉质直根上侧根脱落后的痕迹,而后者却是长鳞片状叶的节。
第二,凡是茎,都长叶。不管是什么茎,在其节上都会长出叶,即使在变态茎上也不例外,只不过它们的叶有时很不明显,或者长得很细小,不注意时几乎看不清,这些叶在形态上和正常的叶差别很大,有时呈膜质,有时呈鳞片状或者呈鞘状,这都是在特殊环境中,由正常叶转化而来的。在茎的叶腋处有芽,这些芽有些是长成枝条的,因此枝条也总是长在芽上,“节外生枝”的情况是极少见的,偶而在栀子花的茎上可以看到。
但在根上决不会长叶,它即不会长正常的叶,也不可能长出特化的叶。在成千上万种植物中,没有一种植物的根上会长出一片叶的。
第三个特点是茎上能开花。所有开花的植物,花都是从茎上长出来的。即使变态的茎,也有开花的特性,如荷花就是从要有茎上长出来的,也就是从藕的侧芽上发育而成的,有少数几种植物,花朵会从叶片上开放,如百部,这是由于花梗同叶柄结合起来的缘故,使看上去花朵像着生在叶片上。
而在根上是不可能长出一个花蕾,而开出一朵鲜花的。在某些植物的根上有时会长出一些芽,如构树的根上会长芽,发展成为一棵新的植株。但这种芽生长的位置从来不固定,谁也说不准它会从什么地方冒出来。它不同于茎上的侧芽、顶芽有固定的部位。因此根上的这种芽,属于不定芽。这种芽始终是一种叶芽,决不可能是花芽。在热带地方,某些植物的根上会长出一朵巨大的花,叫大王花,其直径可达1.4米,这其实是一种寄生现象,是大王花寄生的某些植物的根上,是两种植物间的寄生关系,并非在某种植物的根上开出自己的花。
根据以上三方面的比较,区分根和茎就不困难了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