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诉合一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捕诉合一”指的是将批捕权和起诉权归于一个检察官行使。在“捕诉分离”的模式之下,批捕权由侦监科行使,公诉权由公诉科行使,批捕和公诉由不同部门的不同检察官分别承担。而实行“捕诉合一”之后,这两个部门的职能将合并,一个案件的批捕和公诉由一个检察官来完成。
“捕诉合一”合的是人,合的不是程序。一个案件依然要经过批捕和公诉这两个工序。办案流程不变。实行“捕诉合一”之后,对于嫌疑人和辩护律师而言,从形式上看,律师依然可以在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阶段进行两次辩护,律师的辩护工作流程没有变化。而事实上,就同一个案件而言,律师在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阶段面临的是同一个检察官,我们可以自行脑补一下辩护难度会有怎样的变化。
“捕诉合一"模式下,在形式,上依然是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阶段的两次审查,但是,是同一个检查官在审查。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捕诉合一”制度的利弊 捕诉合一制度就是指在现行法律框架内,由检察机关内部同一个职能部门依法承担批捕和审查起诉工作并履行相关法律监督的工作机制。其实质是检察机关内部职权的重新组合;其目的是建立起一种起诉统帅侦查,侦查服务于起诉的新型追诉犯罪的机制。它是相对现行追诉体制中捕诉分立而言的。现行追诉体制中一个刑事案件的流程大致经过“侦查部门立案—批捕部门批捕—侦查部门侦查预审—起诉部门决定起诉”等4个阶段。在这里批捕和起诉分别由检察机关内部两个不同的部门行使;捕诉合一制度中则将批捕和起诉两项职能集中由检察机关内部一个部门统一承担。
诉讼和起诉有什么区别
1、实施阶段不同。
不批准逮捕和走直诉,从刑事诉讼的角度说,是不同阶段的不同工作。首先检察院和法院的控审分离,在控审分离、相互制约的诉讼法原则之下,法官和检察官的诉讼职能和诉讼角色是不同的,因此,对被告人诉讼行为的认识也可能是不同的。
2、适用条件不同。
当证据不足时,检察院会不予批准逮捕,反之就是检察院认为证据十分充足时就可以直接提起诉讼。
3、实施机关不同。
不批准逮捕是指中国刑事诉讼法规定,逮捕人犯,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公安机关要求逮捕人犯时,必须报请人民检察院批准。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不应逮捕的,依法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应立即将被拘留者释放。
走直诉,就是现在常见的侦查机关直接将犯罪嫌疑人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不再报请批准逮捕。这是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直接形式。直诉的,说明侦查机关认为被移送审查起诉的人已经构成了确切无疑的犯罪。
扩展资料:
检察院对报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不批准逮捕的,现在与过去有不同的情况。以往批准逮捕的条件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三个条件,就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的”,都应当予以逮捕。
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取保候审期限届满或者发现不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的,应当及时解除或者撤销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即将到期的,执行机关应当在期限届满十五日前书面通知决定机关,由决定机关作出解除取保候审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并于期限届满前书面通知执行机关。但在实际中,存在部分直诉案件的侦查期限过长问题。
由于公安机关忙于大案要案,而大多数直诉案件相对来讲比较简单,有时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移送审查起诉,待期间届满,发还了保证金,又对其变更为监视居住,甚至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全部届满,才移送审查起诉。
在公民做出了任何的违法行为后,不仅会给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危害,同时也会影响到社会的治安和秩序,所以公安机关是一定会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进行调查,当犯罪嫌疑人的较为轻微时,也是可以不将犯罪嫌疑人进行逮捕,直接将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百度百科-不批准逮捕
百度百科-直诉
诉讼与起诉的区别有以下方面:
1、定义不同。起诉是依法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对特定案件进行审判的行为。诉讼指纠纷当事人通过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另一方当事人解决纠纷的形式;
2、过程不同。起诉是整个法院审判案件的开始,诉讼是整个法院审判案件的全过程,起诉、审查、开庭、判决,结案的整个过程;
3、引发原因不同。起诉是民事诉讼中纠纷产生了,开始起诉对方,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触犯犯刑法,公安局逮捕立案后,检察院根据情况向法院起诉,行政案件中,因为对裁决对复议的不满,开启行政诉讼后,开始起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第一百二十四条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第一百二十三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