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辖市和地级市有什么区别吗
省辖市和地级市在中国的行政区划体系中有一些区别。
1. 行政级别:省辖市是直辖市的一个下属行政单位,属于省级行政单位,而地级市则是省一级设立的行政区划单位。
2. 单位所属:省辖市在行政区划上和省份直接相关,是其直辖区域,而地级市则是所属的省份下辖的行政区划单元,成为省份的一部分。
3. 管理区域:省辖市的管辖区域较为集中和狭小,仅包括单独一个市辖区,而地级市的辖区范围则较广,包括市辖区以外的其他行政区域,例如县、镇、乡等。
4. 经济实力:一般来说,省辖市的地位在中国行政体制中更高,通常拥有更高的自主权和经济实力,其次是由于省辖市面积较小、拥有较为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优势产业、高度的城市化率,其经济实力也会相对较强。而地级市成为省份的一部分,更多的会受到省份行政管理的制约。
总的来说,省辖市和地级市在行政级别、单位所属、管理区域、经济实力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中国的县,是行政地位低于省辖市而高于乡、镇一级的行政区划。
县级市,行政区划行政地位与县相同,也即宪法所指的“不设区的市(即不设市辖区的市)”,自198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的步伐较快,大多数“市”都以撤县设市的方式建立。截至2013年2月,中国大陆地区共计370个县级市。
1990年代前,行政区划是,中央辖省(直辖市、自治区);省下面辖“地区”(也叫过“专区”),地区不是一级政府,只是省的派出机构,设行政公署(叫过专员公署)。“地区”相当于自治州。
后来,全国的地区陆续“撤地改市”,新成立的市成为一级政府,权力比原来的“地区”大多了。但它还是归省政府管。这类的“市”当时习惯叫“地级市”,也叫省辖市。
县级市,建立得早的,原来就归地区(即行政公署)领导,当时叫“地辖市”,后来地区成为“市”,就形成“市管市”,为了不混淆,才有了地级市县级市的说法。当然也有地级市成立后才建的县级市。
县级市和县在行政级别上没有不同,只是县要成为县级市,必须工商业发达,在经济总量、城市人口等方面达标。县级市一般受“地级市”(应该改口叫“省辖市”)的管辖。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