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佛教中的"色"和"法"区别是什么?

百变鹏仔1年前 (2023-12-04)阅读数 10#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之义菩萨

 (术语)变坏之义,变碍之义,质碍之义。变坏者辅变破坏也,变碍者变坏质碍也,质碍者有形质而互为障碍也。是从五根境等之极微而成。又色者示现之义,诸色法中独取五境中之色尘而名为色者,以彼有质碍与示现两义,色之义胜故也。俱舍论一曰:‘由变坏故,(中略)变碍故,名为色。’同八曰:‘或示现义。’大乘义章二曰:‘质碍名色。’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指一切有形象和占有空间的物质。色可分为内色、外色、显色、表色、形色五种。内色是指眼耳鼻舌身之五根,因属于内身,故名内色;外色是指色声香味触之五境,因属于外境,故名外色;显色是指我们常见的各种颜色,如青黄赤白等等;表色是指有情众生色身的各种动作,如取舍伸屈等等之表相;形色是指物体的形状,如长短方圆等等。

FROM:《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色即是空

 (术语)色者总谓有形之万物。此等万物,为因缘所生者,非本来实有故是空也,是谓之色即是空。即是指事物当体而言。是就五蕴说有空即之理也。般若心经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梵Ru%panis/u%nyata%。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佛教中的"色"和"法"区别是什么?

 (术语)法者梵云达磨Dharma,为通于一切之语。小者大者,有形者,无形者,真实者,虚妄者,事物其物者,道理其物者,皆悉为法也。唯识论以自体任持与轨生物解二义解法。自体任持者,谓竹有竹之自体,梅有梅之自体,有形者,有形之自体,无形者,有无形之自体,各保任维持其自体也。轨生物解者,谓如是既各有自体,皆为自体任持之状,然只限于有体,不能容无体,法者,兼摄无体,该尽一切也。唯识论一曰:‘法谓轨持。’同述记一本曰:‘法谓轨持,轨谓轨范。可生物解,持谓任持,不舍自相。’俱舍论光记一曰:‘释法名有二:一能持自性,谓一切法各守自性,如色等性常不改变。二轨生胜解,如无常等生人无常等解。’大乘义章十曰:‘法者,外国正音名为达磨,亦名昙无。本是一音,传之别耳。此翻名法,法义不同。泛释有二:一自体为法,二者轨则名法。’唯识述记二末曰:‘法者,道理义也。有般涅槃之义,名般涅槃法。’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法性

 (术语)又名实相真如,法界,涅槃等,异名同体也。性之为言体也,不改也,真如为万法之体,在染在净在有情数在非情数,其性不改不变,故曰法性。此法性小乘多不言之,大乘诸家则盛论之。其论有四家之不同。第一法相慈恩家,言法性为三性中之圆成实性,是依地起性,一切有为万法之所依也,为法所依之本体,故名法性,此万法与法性,有为无为,毕竟隔别,以不许法性随缘之义也。第二三论嘉祥家,不许彼圆成实性之实有,以真空为法性,法性即真空之异名也。诸法之性为真空,真空即妙有,妙有之性即真空,是即法性也。第三华严贤首家,谓真如有不变随缘之二义,以随缘之义,变造一切诸法,虽变造,而犹保真如不变,例如水变为波,犹不变水之性也。如是真如随缘变造万法,故称真如曰法性。然此法性之真如,淳善无垢,更无染分之性,但所变之法有染净之别者,由缘有染净也。第四天台智者家,谓法性固具染净,谓之性善性恶,因性具善恶,而生染净之诸法也。六波罗蜜经曰:‘众生无定性,犹如水上波。愿得智慧风,吹入法性海。’华严经升须弥山品曰:‘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智度论三十二曰:‘法性者如前说:各法空,同为一空,是为法性。’又曰:‘法性者,法名涅槃。不可坏不可戏论,名本分种。如黄石中有金性,白石中有银性,如是一切世间法中皆有涅槃性。’唯识述记二本曰:‘性者体也,诸法真理故名法性。’同九末曰:‘性者体义,一切法体故名法性。’嘉祥法华疏五曰:‘法性即是实相,三乘得道莫不由之。’大乘义章一曰:‘言法性者,自体名法。法之体性,故云法性。’注维摩经二曰:‘肇曰:如法性实际,此三空同一实耳。’起信论义记上曰:‘法性者,明是真体普遍义。(中略)通与一切法为性,即显真如遍于染净,通情非情深广之义。’止观一曰:‘法性自天而然,集不能染,苦不能恼,道不能通,灭不能净。如云笼月,不能妨害。却烦恼已,乃见法性。’又曰:‘法性名为实相,尚非二乘境界,况复凡夫!’同五曰:‘问一念具十法界,为作念具为任运具?答:法性自尔,非作所成,如一微尘具十方分。’圆觉经曰:‘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菩萨处胎经曰:‘法性如大海,不说有是非。凡夫贤圣人,平等无高下。唯在心垢灭,取证如反掌。’

FROM:《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色,也是指“相”,有相的,也叫做色相,色和法本身没有太大关联,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也没“法”什么事,若说相同,色与法都是唯识所现,若不同,唯明法而破色相,法者,又有有为法和无为法,“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何况是色尘?区别就在于,认识色相色尘是初级阶段,明白断法执和我执,你就离成就不远矣!这中间还有勘破无明,明心见性,总之,修行的路很长,愿你我共同努力学习吧!

佛法中蕴色和处色的区别

在传统佛教道场,一进山门第一座建筑物就是天王殿,主要供养弥勒菩萨与四大天王。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道场的建立正是教学的艺术(教学跟博物馆合一),不但佛菩萨形像给我们修学的启示,里面的艺术品都含有很深广的教学目标,如果我们不懂,对佛法就很难入门。天王殿是入佛门的第一课。什麼人能入佛门?换句话说,佛办学校,什麼样的条件资格,才能来此求学?天王殿告诉我们,入门的条件资格就是「弥勒菩萨」,像他那个样子就有资格做佛的学生。弥勒菩萨满面笑容,肚皮很大(有肚量、能包容),所以弥勒菩萨所代表的是生喜悦相(欢欢喜喜的相),生平等心。如果对待一切大众有好恶之心,慈悲、欢喜就显露不出来。这个人我喜欢他,那个人我讨厌他,这种人不能入佛门,不能接受佛陀教育。接受佛陀教育的条件||心要平等、要慈悲、要欢喜,这样的人才能入佛门。弥勒菩萨的形像是提倡微笑运动,不是把他当作神明来供养,而是要学他。一踏进门,是护法神。护谁的法?护持我们自己。不是护佛的法,佛不要人护,佛的智慧福德大圆满,天王比不上他,哪能护他!是护我们这些学生。我们必须知道四大天王表法教学的意思。东方持国天王,持是保持,国是国家。在社会上如何保全自己,保全家庭,乃至保护我们的社会国家,这是东方天王提醒我们的。他提醒我们四个字||负责尽分。我们在这社会上有自己的身分。在家庭,对父母我们尽儿女的职责就是尽孝;对自己的儿女,我们要尽慈爱的责任。在社会上,做老板的,对员工要爱护;做员工的,对老板要尽忠心的责任。晓得自己的身分,知道自己的职责,并且能尽心尽力把自己的本分做好,自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家庭才能圆满、社会才能和谐。东方天王教的是这个,这就是护你的法。南方增长天王,表示尽本分还不够,如果不努力求进步,就会落伍。增长就是天天求进步,每天求改进,把错误改正过来。就像现代的产品,天天改进,第三代比第二代的产品好。不保守,天天求进步,就是佛家的精进,儒家的日新又新。这个社会永远在进步,我们的智慧要增长,我们的技术要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准也要天天往上提升。可见佛教不消极,不落伍,佛教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永远领导这个社会。东方与南方天王代表很深的意趣,但是要怎样才能圆满的达到呢?西方广目天王与北方多闻天王教我们方法。「广目」教我们多看,「多闻」教我们多学,即古人所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此,才知道尽本分、尽职责,才知道怎样有效达到进步。用现代的话说,一定要念书,念古人的书,古书是前人累积的智慧经验,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知道过去,观察现在,就能够判断将来。一个人有历史的眼光,处理事情眼光就远大,不会只看眼前,会看到三十年、一百年、二百年以后;如此,一切构想设施就远大了,对后人才能造真正的福利。现代人的著作,其他各个文化的接触,是横的;读古书是竖的,博古通今,成就圆满的智慧,成就真实的学问。不仅要读书,还要亲身去观光考察。到各个地方去看看人家的长处,看看人家的缺点,然后回来,取人之长,舍人之短,来建造自己的社会国家。西方极乐世界为什麼是任何诸佛国土比不上的,就是阿弥陀佛到每一个佛国土去考察、观光,好的,通通照样做,不好的、不理想的,通通不要,所以他的世界集一切诸佛世界的精华。他不是凭空设想的,不是闭门造车在家里造极乐世界,他是读书、考察而成就的。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佛,跟他讲解一切诸佛国土的状况,讲了千亿岁的时间,然后又把一切诸佛刹土的现象以神力显现在他面前,他通通都看到。我们要能看到其他国家的社会制度、教育,和所有一切设施的得失,才能够达到前面所言的负责尽职、日新又新。我们自己的智慧能力不断地提升,我们的幸福圆满逐渐真正的能够实现,这样去观光、考察就真正有收获,不致於口袋光光的回来。四天王表法教学的意思,要是真正懂得,到了寺院门口,四天王一句话不说,就已经上了踏实的一课,真正得到佛法教育的用意。

佛门每一个殿堂,所有一切佛菩萨全是表法,全是代表教学的内容、宗旨和意趣;可惜的是,我们今天把他当作神来看待,烧香磕头,求他加持。除了这些佛菩萨、罗汉、诸天护法神像表达教学意趣之外,这麼多的名号,这麼多的形像,代表佛教教学的科目无量无边。佛像前面所有的供养具也是表法的,地藏经科注提到一些,华严经疏钞讲得最详细。佛堂是教室。佛前供花,花不是给佛菩萨看的,是给我们看的。花代表修因,代表六波罗密。植物先开花后结果。花提醒我们要修行,修行是开花,将来才能证果。我们修净土,往生不退成佛是果,想得到这个果报,一定要修因,花开得好,果报一定非常殊胜;换句话说,我们要有真正好的修行。树上开的花,地上长的花,无论在什麼地方见到花,就想到我要修菩萨行,「花」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不忘六度。不仅鲜花、假花,甚至画一朵花挂在墙上,或是看到穿花衣服的,都是在提醒我们广行六度,这是把课堂上所学习到的运用在生活中||张开眼睛,看到一切花,都知道我应当修菩萨行,修六度之因。佛前供果,代表菩萨涅盘的果报是我们希求的。供养香(不要烧很多,会污染空气),烧香是供养我们自己,一支好香就够了。香代表戒定真香、五分法身香,是我们修学的目的。见到香,闻到香,知道自己要修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香」提醒我们修学的目标。燃灯,从前点油灯、点蜡烛,代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换句话说,我们在社会上,要知道牺牲自己成就别人,这是菩萨行。以我们的智慧、技能、劳力,无条件的为社会大众服务,这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佛门的一切设施,都含有深广的教育道理,无时无刻不提醒我们行菩萨道,让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念念都觉而不迷,心地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很可惜,今天懂得庄严设施意义的人已不多。佛弟子必须使自己时时刻刻都在菩提道上,才不会失掉正知正见,同时,随时随地机会教育大众,把真实的佛法介绍给别人。

佛法中蕴色和处色的区别,其中的色蕴,不仅指眼睛所见的色法,还包括耳朵听到的声音,以及重量、光明、黑暗、各种不同的形状等等很多东西。换言之,色蕴也就是上述各种东西综合在一起的总称。

为了大家便于理解,此处我们把这些概念转换成现代常用词来讲解。如果用现代人的用词来讲,佛教当中的“色蕴”,主要是指肉体以及外界物质;而其他受、想、行、识诸蕴,又主要是指精神,以及肉体、物质与精神的运动。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