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是丫丫呀1年前 (2023-12-04)阅读数 12#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人民币学生

 《认识人民币》这一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都要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老师要让学生对人民币有初步认识。下面是由我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更多优秀的文章尽在,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教材分析

 《认识人民币》课程是在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认识人民币的。由于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学生已经具备了对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方法。课程可以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过程中更深入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学生分析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也少,对人民币只是初步的认识,对于要用到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初步的意识。本节课的教学会使学生对人民币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

  设计理念

 数学知识要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适当调整教材的呈现方式,力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课堂上以“聪聪”和“明明”两个小精灵为主线,让它们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当它们自己遇到难题时,让学生帮助解决,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2.培养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3.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玩具熊,笔、橡皮、尺、练习本等。

 每个学生一个钱袋(内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流程

  一、导入: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老师出示一件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师:猜一猜,用多少钱买来的?

 2.日常生活,哪些地方要使用钱?(请学生回答。)

 师:好的,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教师边看边问: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3.出示一位小朋友存钱的示意图,问:“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渗透德育: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

 小结: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看课件)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朋友:

 (课件播放配音)“我叫聪聪。我叫明明。嗨!大家好,认识我们吗?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比一比,看谁学得好。”

 师:同学们,加油呀,可不能输给聪聪和明明。

  二、新授: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

 师: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第5套人民币(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

 (1)区别新版和旧版:以10元为例。

 ①课件显示放大的“10元”,问: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点击数字“10”和汉字“拾”,点击单位“圆”(大写)。

 ②课件显示放大的“10元”(新版),问: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

 小结:对!看人民币上的数字和数字后的单位就能知道它的面值。

 ③区别: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图案、大小、颜色,等等。)

 ④联系实际:10元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2)区别纸币和硬币。

 ①课件显示5角纸币,问:你是怎样认识的?

 ②课件显示5角硬币,认一认。

 ③课件同时出现5角纸币和硬币,区别不同。

 ④课件出示背面,问:背面是什么?(国徽。)

 小结: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随意损坏它。

 2.随意点几张大额人民币,集体回答。

 20元,50元(新、旧版),100(新、旧版)。

 3.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人民币,把它拿出来。

 活动形式:两人一组,一个拿,一个认。

 4.分类: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请小朋友想办法分类整理一下。

 (1)按单位分:元、角、分(板书)。

 (2)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3)按数字大小分。

 (4)按新版、旧版分。

 请学生汇报:展示台上展示。

 5.请小朋友们把钱推到左上角,将书翻到第47页,你发现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到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课件显示。)

 小结: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叫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三、换钱游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不知道聪聪、明明认识了没有?

 (课件播放配音)“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

 一张2角可以换________个1角。

 一张5角可以换________个1角。

 小朋友们,动手换一换吧!

 活动形式:两人一组,可以左右两人一组,也可以前后两人一组。

 (引导)小朋友,我们看聪聪、明明在干什么呢?

 2.情景对话:出示课件并配音。

 聪聪:“明明,明明,你到哪去?”明明(手里拿着一堆钱):“我拿10个1角钱去买一把尺。”

 聪聪:“你拿这么多1角钱,丢了一个多可惜呀!”“那怎么办呢?谁来帮帮我?”

 请学生回答。

 明明:“谢谢你!现在我知道了。1元钱可以换10个1角钱。”

 (板书:1元=10角)

  四、实践活动

 (课件显示,配音)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元、角之间的关系,同学们想不想活动活动,老师准备了一些小奖品,奖给活动中表现好的同学。

 1.师生互换:老师手中有1元钱,能换你手中几张2角钱?(同桌可以互相帮忙。)

 2.生生互换(解决不同的付钱方法):找方法多的和最简便的。

 师:(拿一件玩具)买这件玩具要花1元1角,有几种付钱方法?

 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请小组汇报(组员可以帮忙),发给点子最多那组奖品,表扬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许多种方法,再说出哪种方法最简便。

 3.(课件播放配音)小朋友们想不想用自已手中的钱去买自已想要的东西?好,让我们去“小小超市”看一看吧!(配音乐)

 选四名售货员,开始自由下座位买。

 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用过钱后洗干净手,买自己需要的东西,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五、总结

 (课件配音)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课件配音)你们说得真好,小朋友们再见。

 生:聪聪、明明再见!

 聪聪和明明是本套新教材新引入的小精灵。它们扮演的角色是:遇到难题让学生帮助(以达到激趣的目的);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达到解困的目的)。整节课上以这两个小精灵为主线,成为本节课学生学习上的伙伴。

 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初步的概念。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会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而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肯定也少。怎样弥补学生学习上的这个不足?本节课上,教师多处创设了良好的购物环境,让学生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认识并使用人民币。

 为了能让学生切实认识人民币,教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钱袋,钱袋中有收集的各种元币(10元、5元、2元、1元),角币(5角、2角、1角)和分币(5分、2分、1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上有了直观的感受,认识人民币自然就不困难了。

 认识之后便是会使用人民币,体现它的社会价值。首先,教师创设了良好的购物环境。在课前,教师拍摄了一段录像,让学生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使用到人民币,体现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其次,让学生学会用多种付钱的方法去买东西,开拓思路,体现了开放性,趣味性;在掌握多种方法的基础上,找到最简便的付钱方法,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并体现了实用性。最后,“小小超市”活动,配以动听的音乐,让学生仿佛处在真实的购物环境中,利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教师在此准备了许多的物品,任意让学生购买。而学生在买的同时,经历了用一定数量的钱买单一物品;用一定数量的钱买多种物品;用钱买过物品后,售货员阿姨找回相应的钱数等。这些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买东西的乐趣,使学生在模拟买卖物品活动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这是学生本节课中最大的收获。活动一开始,学生就情绪高涨,活动过程中,体现出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在此学到了平时没有学到的知识,活动结束时还意犹未尽。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具体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3、关键: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多观察、多操作、多实践,熟记“1元=10角、1角=10分”的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认识人币

  简单的计算

 1、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第46页的第例1----------例2  (认识人民币)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CAI课件一套 常用的面额的人民币(不同版本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为你们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CAI演示:点击出现蓝猫图像)你们认识它们吗?今天是蓝猫文具店开业的日子,它邀请我们全班去参观文具店,你们想去吗?一起来吧!

  二、探究新知

 1、参观文具店回答问题 (CAI演示)

 (1)、师:谁能说说文具店有什么文具?价钱是多少?(学生回答)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

 (2)师:你们喜欢这些文具吗?可是用什么买呢?(学生回答)

 2、认识人民币

 (1)、师:中国的钱币叫人民币,你们认识人民币吗?

 (2)、操作初认人民币

 师:将桌面上的人民币拿出,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看谁认得多(学生活动)

 a:汇报认识情况(学生回答,师板贴人民币:硬、纸币)

 问:观察这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纸做的钱币是纸币,金属做的人民币叫硬币

 (3)再认人民币

 师:(指纸币)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的纸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活动后,汇报识别方法)

 师: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读时有一个相同处是什么?所以它们的单位是元,那你能说说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单位是什么? (学生口答)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纸币我们会认了,那么硬币你会辨认吗?

 师:识别人民币可以从人民币的大小、图案、面值、颜色上来记住。观察1元、5角硬币正面,它们有相同的标记是什么?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而且是中国制造的,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上面乱写乱画。

 (4)、元、角、分的关系

 师:蓝猫想让大家看一个小片段,看完后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观看CAI课件: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关系)

 师:看完了这个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元=10角  1角=10分)

 问:你知道1元=(    )分吗?

 (可以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3、分类 : 按单位分: 元、角、分

 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看书上人民币与平时所见到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有红色斜线,这样叫样币。

  三、换线游戏:

 (1)我指人民币,你举起与我相同的人民币

 (2)我说面值,你举起起相应的面值

 (3)我说颜色,你来回答

 (4)一张2角可以换( )个1角

 一张5角可以换( )个1角

 小朋友动手换一换。

  四、活动

 1、拿一件玩具,这件玩具是1元1角,有几种付钱方法,找出哪种方法最简单。

 2、选四名售货员,开始下位购买

 五、小结: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分类 : 按单位分: 元、角、分

 按质地分:纸币、硬币

 1元=10角

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课时,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因为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学生也都有购物的经历,对人民币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这节课我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回顾这节课我觉得做得好的地方有:

 1、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我先让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做准备,分别从家里拿来1角、2角、5角、1元、2元、5元等面值较小的纸币和硬币。而1分、2分、5分的面值的人民币在市面上已经没有了流通,所以我自己准备这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和较大面值的人民币。为学生在真实的认识人民币面前认识人民币的探索学习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2、《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我也是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摸钱、认钱、比钱、分类、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我始终是一个合作者和引导者。学生在这个环节中热情高涨,人人抢着参与,都能说得出根据人民币的颜色、图案、大小、数字等来辨别,这为后面学习换币和简单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这个理念在这节课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让我疑惑:

 1、合作式学习,落实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一节课下来,总会有个别同学成了观战者,特别是个别后进生,虽然我强调组长要督促好成员,帮助后进生,一起合作参与,但真正动手操作之后就各顾各的,应该怎样落实更好呢?

 2、一年级的学生贪玩好动,组织纪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感觉活动一旦开始就有点不听指挥了,虽然也能完成教学目标,但学生没有顺着老师的教学设计一步步地去探索研究,是否只需顺着学生的生成材料去教学就可以了呢?

 总之有待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吸取经验,不断学习、提高。

看冠字,所谓冠字即每张钱币阿拉伯数字前的罗马字,背绿水印都是“三罗马”。从冠字上可以99%的判定真假背绿水印,目前发现的背绿水印的冠字除几种大罗马数字外只有三种。

此外,有经验的藏家还会利用水印图形和纸张厚度识别法来进行鉴别,因为假的背绿水印里面的水印都是后来人为加进去的。有的是用背绿一角按横切面撕开加进水印再粘合起来,也有用红三凸水印一角的正面加上背绿的背面加工而成。

红三凸水印一角正面+背绿的背面加工而成的背绿水印,这种假的背绿水印其水印是用红三凸水印一角的水印,与真背绿水印没有区别,因此看水印看不出来,这种二面粘合起来的纸币一定会比真品更厚。

而那些撕开后加进水印再粘合成的假币破绽是纸张厚,水印过于清晰,角太尖,水印边缘与纸币的过度很不自然。相比之下,真品有一定模糊,边缘过度自然,还有很多赝品连水印放的位置都是一样的,明显出自同一人之手。

扩展资料:

大多数人在检验纸币真假时都只是采用简单摸一摸或者在光线下看水印,这种方法其实对于大多数不专业的人来讲,根本不能辨别出真伪。很多人也喜欢用一些偏门方法,例如对于第五版人民币中一百元,喜欢把它在白色的墙上一刮,看看是否有红色,这种方法也是明显不科学的。

还有人喜欢大力扯几下纸币,通过声音来辨别,这种方法也更是毫无依据。其实对于普通的老百姓辨别旧版人民币真假或者辨别流通中的人民币,在学习正确的辨别方法外不妨带一些简便的检验工具,例如紫外线笔。这样也会大大降低被骗的几率。

人民网-纸币收藏旧版人民币仍是主流 业内提醒防假货(图)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