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为什么宋朝是正统,而不是金或者辽呢?

是丫丫呀1年前 (2023-12-04)阅读数 8#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正统宋朝

首先,我们简要比较下这三个政权:

辽:907-1125年,鼎盛时人口4300万人,疆域489万平方公里

金:1115-1234年,鼎盛时人口5000多万,疆域361万平方公里

宋(含北宋和南宋):960-1279年,鼎盛时人口1.26亿,疆域280万平方公里,GDP占当时全球的22.7%.

从以上的数字可以看出宋在经济和人口规模上都强于辽、金,其而疆域少于鼎盛时候的辽和金,众所周知宋在文化上强于辽、金,但在军事上弱于他们。

综合看这三国在各自鼎盛期的实力基本相当的。但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宋依靠强大的经济和民族文化凝聚力有着比辽、金更强的生命力,这一点从金灭辽11年,蒙古灭金22年,蒙古灭南宋45年可以看出。

客观的讲辽、金、宋在历史上是基本可以并列的。

接下来,我们讨论下为什么在一般人的认识中,宋朝被认为是正统?

简单的讲,这是因为种族原因。一百年前,梁启超在《新史学?论正统》中总结出历代正统之辨的六项标准,其中之一是?以中国种族为正,而其余为伪也?。辽、金王朝的正统性之争,自始就是与种族问题纠缠在一起的。

中国的主体民族是汉,自宋以来占据舆论主导和历史研究地位的人多数也是汉族。辽的主体民族是契丹,金的主体民族是女真(和清代女真有渊源但并非其先祖)逐渐退出了中国历史,因此将宋作为正统也就顺理成章并可以理解了。

那么,宋作为正统王朝这一观点具体是怎么形成的呢?

1、元朝修史,就已经出现了谁是正统的争议

辽、金两国在统治的后期都已相当程度的完成了汉化,并将自己看作了中原正统王朝。

自元世祖开始元廷屡次议修宋辽金三史,均因正统之争而不得不搁置。

其间的主要分歧仍旧是自金朝亡国之日起就已产生的两种对立观点:究竟应当独尊宋为正统呢?还是应当将宋与辽金视为南北朝呢?两种对立的正统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代汉人和南人的政治倾向。

主张独尊宋统者无一例外全是南人如杨维桢、陶宗仪等人,而首倡南北朝说的修端是燕山(今北京)人。这种情况绝不是偶然的。最后,1343年在修史的总负责人蒙古人脱脱的主持下,终于做出决策选择了第二个观点,分别为三朝修史。

2、明朝修史,独尊宋为正统

明代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华夷观念最为强烈的一个时代,比起元人来,明朝士大夫对于宋辽金三史并列不能容忍,这就是明人纷纷重修《宋史》的主要动因。

都城的位置不同

为什么宋朝是正统,而不是金或者辽呢?

统治的面积不同

统治的意义不同

北宋,从宋太祖赵匡胤于公元960年登位起至公元1127年止,首尾历时168年,共传了9位皇帝。因为这一时期定都在北方的东京(现在的河南开封),史称“北宋”。

南宋,从宋高宗于公元1127年南渡起至公元1279年正月元军攻占崖山止,首尾历时153年,也共传了9位皇帝。因为这个时期定都南方的临安(现在的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宋真宗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1234年联蒙灭金,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

宋朝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北宋因推广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长,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

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学者不在少数。

宋朝立国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是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