浆细胞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浆细胞的医学检查 4.1 检查名称 4.2 分类 4.3 化验取材 4.4 浆细胞的测定原理 4.5 试剂 4.6 操作方法 4.7 正常值 4.8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 4.9 附注 4.10 相关疾病 1 拼音
jiāng xì bāo
2 英文参考pla *** a cell
3 概述浆细胞:椭圆形,直径8~20μm。核圆形,明显偏心,紫红色染色质成粗凝块,排列成车轮状(病理情况下一个细胞中有时可存有2~4个胞核)。胞浆丰富,灰蓝色,有的呈紫丁香花色,有时出现很多空泡,可有少许嗜天青颗粒。近核处有一明显的半圆形空白区。此外,还偶见胞浆出现多板层,胞浆内之内质网膨胀、破碎或成圆形。最后形成空泡,在涂片上可见这种空泡由小变大。直至成为大空泡的过程;并见含这些空泡之各种过渡型细胞,这些变性细胞最终被巨噬细胞所吞噬。再生障碍性贫血时,这种细胞增加。
此外,浆细胞和幼浆细胞亦可在血中出现,这是由于抗原 *** 或某些感染性疾患所引起的,特别是风疹时,可有各式各样的浆细胞。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弓形体病、梅毒、结核病等疾患时,血片中可出现浆细胞。
4 浆细胞的医学检查 4.1 检查名称浆细胞
4.2 分类
临床血液检查 > 白细胞
4.3 化验取材血液
4.4 浆细胞的测定原理用浆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同时破坏红细胞并将白细胞胞质染淡红色。稀释后滴入计数盘中,计一定范围内浆细胞数,即可直接求得每升血液中浆细细胞数。
4.5 试剂下述瑞氏姬姆萨复合试剂或快速染液可任选一种。
(1)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液:甲液:取瑞氏染粉1g,姬姆萨染粉0.3g,置干燥清洁研钵中,另备甲醇(不含水或丙酮)500ml分数次加少量甲醇研磨,分次收集于棕色玻璃瓶中,每天早晚各摇匀3min,经1周后即可应用。乙液(磷酸缓冲液)(pH值6.8~7.0):磷酸二氢钾(无水)0.3g,磷酸氢二钠(无水)0.2g,加适量水溶解,校正pH值,加水至1L,可加入0.01% TritonX100改善染色性。
(2)快速染液甲液:取磷酸二氢钾6.64g,磷酸氢二钠2.56g,水溶性伊红4g(或伊红B2.5g)加水1L,酚40ml。乙液:亚甲蓝4g,高锰酸钾2.4g,水1L,煮沸,冷后备用。
4.6 操作方法(1)采血1小滴于载玻片一端,用一推片以35°~45°倾斜推出四周留有适量空隙,可分清头、体、尾的薄血片。血膜长度不少于2.5cm,末梢至玻片另一端尚余空隙约1cm。血膜干后染色。
(2)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法:平置血片于染色架上,加染色液3~5滴,立即盖满血膜,约30s后加缓冲液5~10滴,轻轻摇动玻片或轻轻吹气使染液与缓冲液混和,5~10min后用水冲去染液,待干后镜检。
(3)快速法:将快速染液甲液、乙液分别置于适当大小染色缸中,将血片先浸入甲液30s,水洗,再浸入乙液30s,水洗,待干后镜检。
(4)镜检:选择血膜体尾交界处,红细胞已基本不相重叠之处用油镜检查,检查应上下左右有一定方向,并顾及血膜长径两侧边缘,否则影响各类细胞的检出率。计数100~200个白细胞,按其形态分类,并求出百分率。
4.7 正常值无。
4.8 化验结果临床意义浆细胞白血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疹、猩红热、多发性骨髓瘤、流行性出血热、弓形体病、结核病等。
4.9 附注白细胞分类受技术因素和细胞分布因素等原因而有较大变异,故分类计数的离散度较大,且分类中占大比例的如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变异呈正态分布,占小比例的如嗜酸粒细胞、嗜堿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呈普哇松分布。根据Rümke等研究,白细胞分类计数的95%及99%可信限范围,可参见下表(表1)查得。例如某血片作200个白细胞分类,其中粒细胞为60%(p),其他细胞为40%(q),则出现p可能性的标准误(SEp)为,n为计数的细胞数,查表Low95%及High95%行与p60,q40列,相交处得53及67,即本例分类95%可信限最低为53%,最高为67%,同理99%可信限为51%~69%。也即对同份血片或同一病人的另一张血片再作白细胞分类计数时,有95%的可能性,粒细胞的分类计数范围在53%~67%,99%的可能性范围为51%~69%。超出此范围的即认为分类计数误差过大,不符质量要求,应予重视。
4.10 相关疾病浆细胞(Plasma cell),亦称为效应B细胞(effector B cell),是免疫系统中释放大量抗体的细胞。直径10-20μm,细胞核较小,占细胞的一半以下,多偏于一侧,偶尔可有双核。
浆细胞的染色质粗密、 聚集成堆、常呈紫丁香色、不均匀,在近核处一边常伸出半月状淡染区;浆中偶见有空泡或有泡沫感。
扩展资料:
浆细胞是由B细胞对于CD4+淋巴细胞的刺激异化而来,因此也称浆B细胞(Plasma B cell)。抗原入侵后,B细胞起到一个APC(抗原呈递细胞)的作用,吞噬了相应的抗原。
此抗原被B细胞的吞噬作用(phagocytosis)吸收后,在吞噬体(phagosomes)中因和溶酶体(lysosomes)结合而分解,释放出付着在抗原上的蛋白酶。此酶分解了抗原后,抗原的碎片就付着在MHC II(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I)分子上,并出现在其外表面。
百度百科-浆细胞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