辶是走字底还是走之旁?
辶是走之旁。“辶”的基本含义为同“辵”,用作偏旁。 字源演变 “辶”,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
走之旁的字有:込,辽,达,辿,迀,迁,迂,迃,迄,迅,迤,过,迈,迉,迊,迋,迌,迍,迎等。
汉字释义:
一、达
1.通;到。例?:抵达。
2.对事理认识得透彻:通达事理。
3.达到;实现:目的已达。
二、迂
1.曲折;绕远:迂回。
2.拘泥保守、不切实际的:迂腐。
三、迈
1.提脚向前走;跨:迈步。
2.姓。
3.老:老迈。
四、迁
1.迁移:拆迁。
2.转变:变迁。
3.调动官职:左迁。
五、迤
往;向(表示在某一方向上的延伸):天安门迤西是中山公园
走字底的字和走路、发生一段地理位置上的位移有关系。
“辶”,读音为chuò,用作偏旁,俗称“走之旁”、“走之底”,简称“走之”、“走之儿”。其本义并非“走”或“之”,而是源于“辵”(chuò),走走停停的意思。以“辶”作为偏旁的字多与脚步动作或速度有关,如“追”、“逃”、“速”、“迎”等字。
相对楷书而言,行书中的走之旁书写时更加的轻盈灵动,并且具有多样化,甚至在保证易于识别的前提下还可以适当的借鉴草法,以提升其书写的流畅性。
用辶做偏旁的字很多,它们是:辽、边、过、达、迈、迪、迁、迅、速、远、近、运、还、返、迎、这、选、追、进、退、送、迭、迫、透、逝、适、迂、遇、逢、遏、递、遥、邀、遛等。
走之旁的汉字解释:
1、辽,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liáo,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辽”的基本含义为远,如辽远、辽阔;引申含义为中国朝代名,如辽代。
2、迈,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mài,最早见于西周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迈”的基本含义为抬起腿来跨步,如迈步、迈进;引申含义为老,如老迈、年迈。
3、运,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yùn,最早见于秦朝小篆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运”字的基本含义为运行,运转,转动,如:运衡;引申含义为搬运,运输,如:运输。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