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自媒体的娱乐化倾向——以微博为例

是丫丫呀1年前 (2023-12-04)阅读数 8#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周易受众

现如今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以微博等为首的自媒体平台也逐渐成为了大众娱乐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这些自媒体带来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存在有过分娱乐化的倾向。 娱乐圈明星们的一举一动通过自媒体平台的传播都有可能引发大规模国民的热议,进而也频频登上各大头条。自媒体中娱乐化泛滥的现象愈发严重。本文将重点阐述以微博为例的自媒体平台所产生的娱乐化倾向及其影响。

一、微博平台上娱乐化倾向的表现

(一)热搜TOP10中,娱乐圈事件所占比例

截止12月30日13点33分,微博实时榜前十条涉及娱乐圈新闻的有3条;最热搜前十娱乐圈新闻有6条。通过随机查看两天的数据说明,微博上娱乐新闻数不胜数,甚至成为人们搜索点击量最多的内容。而如时政、财经、体育赛事等类型的新闻较少登上实时榜前十,最热搜更是少之又少。

(二)明星事件与政治时事阅读量、转发量的对比

2017年9月16日,演员李晨在微博公开向范冰冰求婚。其微博点赞总计445万,转发量270万。瞬间微博求婚话题直登热搜榜第一,相关话题充斥头条,众多拥有一定数量的高级微博号以文章、、视频等形式宣传着这一事件,连续一周热搜不断。而在此之前的一天,9月15号,我国“天眼之父”南仁东病逝。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等官方微博报道了此次事件。点赞总计10余万,转发1万。南仁东先生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的发起者和奠基人。他主导提出利用我国贵州省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从概念提出、论证立项到工程建设、落成启用历时22年,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为“中国天眼”工程发挥了关键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不计个人名利得失,长期默默无闻地奉献在科技工作第一线。与全体工程团队一起通过不懈努力,迈过重重难关,实现了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望远镜的梦想。南仁东先生病逝在微博上并没有引起大范围的关注,也没有作为相关新闻的头条。在如此强烈的对比之下可以看出,微博这一平台的娱乐化倾向已失轻重。

2017年10月8日,著名歌手演员鹿晗在微博宣布与演员关晓彤之间的恋情。此微博一经发出点赞量总计578万,转发量为129万。微博搜索频次高达1500万,相关话题数达13万,两天阅读量共计10亿,覆盖人次11亿。微博平台甚至由于网友们过多的阅读点击而一度造成瘫痪。当日实时榜前三全是恋情话题,最热搜更是八卦本次事件不断,榜上其影响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另一件国内发生的事情似乎就显得异常平淡无奇。12月26日3时4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关于此次理应举国欢庆的盛事,央视新闻微博的报道转发量仅533,评论次数更是未过百。一个国家的航天事业无疑是显示本国综合国力的最有力体现,然而整件事情并没有得到适度的传播,让人唏嘘不已。可见,民众对于政治时事的关注度远远低于好奇娱乐圈八卦事件。

(三)漫画解读政治时事

“娱乐”一词本身并无褒贬之分,就漫画解读政治时事来看,这样的娱乐是为人们所推崇的。“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人民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这样一个高质量高水平内涵丰富的定义,相信许多人都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一组漫画解读“一带一路”,其中具体事宜、合作国家、发展前景、努力方向都用简单明了而又富有趣味的图画一一展现,简单化地使人了解“一带一路”。一个思想要想深入人心,首先人们就得了解它。军报记者官方微博漫画解读十九大精神同样赢来赞扬。有趣可爱的漫画一改往日军人严肃冷酷的形象,不仅温情满满,而更通俗易懂。十九大精神内涵丰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去看懂,去吃透,去行动,而漫画解读十九大精神就是一个途径,更要紧的是,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简单明了的漫画都不难去理解十九大了,这就是娱乐化恰到好处的表现。

二、娱乐化倾向出现的原因

微博娱乐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而微博出现娱乐化倾向这一现象,究其原因,无非有三点:

(一)平台特点

一是平台本身平台特点。微博发言更自由,成为娱乐新闻的发声口和传播场;微博热门话题中娱乐化信息比重大、频率高。微博自身定位失衡,娱乐休闲内容比例过多。微博最初的定位是一款大型生活休闲社交平台。微博的多媒体传播更强、娱乐化效果显著。页面设计凸显娱乐功能,强化用户娱乐体验。

(二)受众需求

二是受众的需求。在微博中博主与粉丝的选择是一种双向性的选择,受众对自身的选择和关注内容以及对于兴趣人物的选择完全依据自身的意愿来进行的,其所进行互动的对象既可以是现实中的人物关系,也能够通过与陌生人的交流增加传播深度和广度甚至可以打破交往界限获得明星名人的关注。可以说微博将传统的人际交往如论是在深度或是广度方面都带来全面的拓展,成为日常人际传播在网络社会中的一种延伸,它形成了一种更为便捷与灵活的人际交往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渴望与需求。现在人们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人们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有数据显示,93.18%的用户使用微博的目的是为了“放松心情,打发时间”,娱乐为登录微博的第一动机,学习和社交需求明显,开阔眼界。受众群体多样性,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新浪微博数据中心曾发布报告,指出17~33岁青年群体是构成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用户占全部用户的83%,我国的网民结构以年轻网民为主且依然在不断地往低年龄群体发展,用户年龄结构失衡,低年龄群体表现出活力、开放、单纯、好奇等群体特征,年龄越低,相应社会经历越少。从整体上看,低年龄群体易接受新鲜事物追逐时尚潮流,也容易被舆论所左右。追星群体大多以学生为主,微博是他们关注、了解偶像的一大平台。他们的需求更倾向于娱乐和明星。还有就是微博话语的使用者也是以低学历人群为主,他们的话语特点主要表现为需求层次较低、表达方式浅显、表达欲望高涨,因此他们在话语表达中倾向于浅显易懂的口语化文本。受八卦心理和从众心理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在聊天中,人们总会时不时蹦出一些微博热词,这也让一些不了解微博,不了解热词的人们开始去关注微博,为的就是能跟上时代,不至于out。一般来说,对于陌生的信息受众选择接触几率较低,然而,当身边的人都在谈论某一事件,或发表自己的看法,转发,评论,当所有都关注一个事件时,受从众心理的影响,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很容易在不了解或不感兴趣某一件事时也会去关注、讨论。就像鹿晗和关晓彤公布恋情的时,微博曾出现瘫痪情况,对于这一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是猎奇心理在起作用,大众往往对与自己生活有距离、有差距的人的生活有高度的好奇心。有些用户为了迎合大部分网友的八卦心理,搜刮明星的私人生活,博人眼球,人们也会更加关注这些八卦新闻。

自媒体的娱乐化倾向——以微博为例

(三)现代生活节奏加快

三是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在一个快节奏的生活中,往往都是在来去匆匆,压力越来越大,责任越来越大,以致于他们无时无刻不想停下来休息片刻,放松娱乐一下。而微博信息种类多,趣味性强,并且篇幅短小,而且都是最新消息,以前的政治新闻都是长篇大论,但都是关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而现在通过微博,变成篇幅短小,并且易懂,也更符合人们了解时事、了解政治的需求,符合快节奏人们的需求,并且能让他们停下来休息片刻的同时,又不耽误事情。人们每天都会面临庞大的信息涌向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选择性接触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就是方便、快速。

三、娱乐化倾向的影响

微博娱乐化的倾向愈发显著,而娱乐化倾向现象所展现出来的的影响,大致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

(一)更易于受众理解、接受

一方面,经过娱乐化处理的信息和资讯更易于广大受众的理解和接受。近些年,以往晦涩难懂的一些文化突然与大众亲近起来。在各种信息传播平台上以娱乐化的方式,谈先秦诸子,谈三国风云,或古今中外无所不谈。文化和信息的通俗化是必要的,走向大众也是值得肯定的。信息和资讯娱乐化时,已经事先考虑到大众的接受水平,所以会将那些最专业最难懂的部分牺牲掉,这样一来便从理解和接受的角度上迎合了大众。信息和资讯的通俗化,其实一直以各种方式在进行着,只不过今天的处理信息和资讯的方式是将其娱乐化。而现在,经过娱乐化处理的信息和资讯,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影响着大众的生活。例如,抽烟有害,如今通过娱乐化处理后出来的表现方式如:漫画与插图等形式进行传播后,尽人皆知,不然抽烟有害,不过是实验室里的结论,大众对其的危害更不会有如今这般深刻的意识和观念,更不会推动世界上各个国家禁烟事业的发展。在一些时候,受众的需求即是满足暂时的、消遣性的需求和刺激,是作为一种日益紧张的工作和生活的调剂。娱乐化信息和资讯正是满足了这一心理需求而大行其道,而且这种需求满足了人类最原始的生理冲动,它较少受到个人素质、品德的影响,因此有较大的受众范围。在易于广大受众的理解和接受的角度来看,娱乐化处理的信息和资讯是有一定益处的。

(二)导致网络低俗化现象出现

另一方面,经过娱乐化处理的信息和资讯的广泛传播,也导致了网络低俗化现象的出现。娱乐化的目的,无非是名与利,迎合和讨好大众,就是广泛传播经过娱乐化处理的信息和资讯的基本策略。网络上接受信息和资讯的大众最想听什么和最想看什么,听了和看了什么最开心,他们就说什么和给大众看什么。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名与利,为了讨得大众更多的喜爱,网络低俗化现象也就随之出现了。网络上刮起了低俗化旋风,在这股旋风中,一些所谓的大V和公知,把丑化他人的形象作为取悦观众的笑料;有的则在相互调侃中常带上“性”色彩,甚至走上了色情的道路,什么裸体、性、同性恋、不一而足,极大的污染了网络环境;一些打的是擦边球、准**,在网络上招摇,把日常生活中难以启齿的肉麻语言搬上了网络;在网络上炒作明星绯闻和犯罪新闻;宣扬低俗、庸俗的社会现象,为制造“卖点”不惜无中生有、捕风捉影、传播虚假新闻,甚至从严肃新闻中挖掘所谓的娱乐价值……网络的娱乐化就此变成了网络低俗化。随着网络低俗化现象的泛滥,加速了网络低俗化语言的扩散,造成了更坏的社会效果,一些不规范又粗俗的网络语言在网络上泛滥成灾,如“屌丝”“撕逼”“逼格”等网络粗鄙词汇。就以上这些而言,经过娱乐化处理的信息和资讯的广泛传播,所导致的网络低俗化现象的出现和不断扩展蔓延,对于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长期和健康发展来说都是及其不利的。

纵观现如今网络时代,自媒体恰逢遇上良好发展机遇。同时,在机遇面前,也迎来了更多的挑战。过分的娱乐化倾向就是自媒体在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道路歪曲,如果不及时更改路线,而是继续发展下去,其结果必然会适得其反。

娱乐化倾向的出现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与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分不开的。自媒体作为传播者,就必须要坚持真实性第一原则,不得肆意捏造新闻以博人眼球。

自媒体作为新闻传播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要正确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传播者的立场、观点都代表着一定的价值观念。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正确的舆论引导极其重要。

总的来说,并不能对娱乐化倾向全盘否定,但也必须要谨慎对待,众所周知,物极必反。自媒体唯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坚持“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上心”,这其中,当然不能是紧抓“戏子”的家事了,这样才能被越来越多的受众所接受与喜爱。

文字:戴桂欣? 韦秋婷? 蓝倩茹? 黄文慧? 冯诗欢

八卦的定义是什么?

新媒体凭借其广泛的受众、快速的传播速度成为目前市场营销的主要手段。柯震东更是凭借新媒体扭转了自己的公众形象。那么如何做好新媒体营销呢?只需遵循以下四大原则。

正面八卦——新媒体的趣味原则

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它在情感上与受众人群走得更近,这就是所谓的“接地气”。因此新媒体的内容营销很大程度上都带有娱乐化倾向,俗称“八卦”。八卦也有正面、负面之分,吸毒就是负面八卦。扭转形象需要正面八卦,比如恋情、婚姻。

最成功的案例莫过于严屹宽与杜若溪的婚礼。宣传阵地是新浪微博。2013年4月严屹宽求婚成功,七夕前严屹宽晒结婚照。随后二人婚纱照曝光、杜若溪微博发誓减肥穿婚纱、今年1月婚礼踩点、3月好友在微博晒出二人婚礼请帖。微博俨然成为二人的宣传阵地。引发网友长达1年的讨论。

发放福利——新媒体的利益原则

新媒体可以为受众提供资讯、信息、功能、服务、物质利益,甚至是心理上的满足。以上这些都算是利益。没有利益,新媒体将寸步难行——新媒体利益原则。柯震东如何利用利益原则拯救自己岌岌可危的演艺事业?可以向杜蕾斯讨教一下经验。

前两年,杜蕾斯在微信平台发布了一条消息,大意是送出十份杜蕾斯魔法装,只要在微信回复“我要福利”就能参与活动。虽然活动很简单,类似微博抽奖活动,但是收到的效果十分惊人:活动推出2小时,就收到几万条回复。10份奖品换几万活跃粉丝,这笔账很划算!

粉丝经济——新媒体的互动原则

新媒体不仅仅是将信息送达受众人群,还要与受众交流,让受众成为粉丝,主动参与营销的互动和创造。粉丝经济,是互动原则的外在体现。作为新生代男神,柯震东并不缺乏粉丝,目前要做的就是如何发展粉丝经济。

利用新媒体平台产生粉丝经济的成功案例非陈坤、罗振宇微信平台卖会员莫属了。每月花18元就能看到陈坤的私房照、听到他说“早安”“晚安”,还有可能得到陈坤本人的回复。当时有消息称试水微信会员收费制的陈坤一天进账700万元。微博拥有60多万粉丝罗振宇通过微信“罗辑思维”卖会员,6小时收入160万元。新媒体让粉丝经济来得更猛烈!

展现差异——新媒体的个性原则

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想要让受众产生“焦点关注”的满足感,就要个性化营销。传统营销环境下,个性化营销难度大,成本高,但新媒体时代,个性化营销变得简单、便宜。

在粤语中,“八卦”的本意就是到处说是非、饶舌。娱乐新闻和狗仔队为了吸引读者,到处挖掘明星的隐私广而告之,所以,这样挖出来的新闻被称为“八卦新闻”。另一说好象追溯得更远,更能体现八卦精神:“八卦杂志”的称号由来是早年香港**书刊发行时,封面上极其清凉养眼的照片会在重点部位加贴八卦图,类似马赛克效果,这类报道明星私生活内容的杂志由此得名,“八卦”一词,甚至从名词衍生出形容词和动词。

为什么要叫八卦呢?

1.易经有言:"阴阳生太极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而香港八卦杂志的创办人,认为世界上纷纷扰扰的小道消息,其中大多是源自于男(阳)女(阴)间的恩怨情仇,好比阴阳衍生出八卦一般,故名八卦杂志.

2.台湾演艺圈以「八卦」表示外国的gossip一词,应该是由台湾艺人 曹启泰开始当时他用这个词应该是「八婆」一词的演变.

3.八卦这词的由来也蛮好玩的, 据说是当年香港gossip杂志有露点照片时就拿个八卦小图案在那个"点"上 (台湾好象是用星星还是爱心的样子)久而久之就把八卦当gossip的代名词了

“八卦”最初应来源于粤语,指一种不无烦琐主义的生活态度,凡事都要卜卦,故“八卦”在粤语中的全称是“诸事八卦”。“八卦新闻”,则由“八卦”直接衍生而来,相当于英语之Gossip或Fluffy News。此外还有这样一种说法,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报刊争相刊登美女裸照,因受制于法律和社会道德,不得不在裸照的“三点”位置贴上一个“八卦”图案,相当于后来的“马赛克”,“八卦新闻”遂由此而得名

八卦,是儒家经典《周易》中的重要概念,又称"经卦",指的是《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卦形由阳爻"-"

八卦的起源,有种种揣测,一说起源于结绳改书契时,阳爻代表大结,阴爻代表小结;一说起源于生殖崇拜;一说模仿占卜的龟兆;一说代表一种原始文字;一说起源于蓍草排列的方式。其中,作为占卜的筮具蓍单变化的说法比较合理。

《易传·系辞下》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①春秋战国时,八卦就已同某些特定的意义相联系,即:乾象征天、光、玉、君、天子、父;坤象征土、帛、马、母、众、顺、温、安、正、厚;

坎象征水、川、众、夫、劳、强、和;离象征火、日、鸟、牛、公、侯、姑,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乾、坤两卦,将它们比类为阳阴、天地、父母,当作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的初源。

汉代对于《周易》的解释和研究是谶纬学的一部分,形成了卦气说。所谓卦气,据汉郑康成《易纬稽览图》卷上注:

"诸卦谓六十四卦也,气谓用事所当效气,温寒清浊者,各如其所者"。②即将易卦同气候历法相配合,以坎、离、震、兑配合四方与四时,称为四正卦或四方伯,以四卦的二十四卦爻分别配于二十四节气,将初爻分别主冬至、夏至、春分、秋分。以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遁、否、观、剥、坤等十二卦配十二月,称为十二消息卦或十二辟卦。十二月卦共有七十二爻,配七十二候。六十四卦除去四正卦称为六十杂卦,六十杂卦共三百六十爻,配以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每卦配以六又八十分之七日,世称六日七分。卦气说的产生和发展,是为了预测天灾、人祸,是为了以《周易》解释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情,因此,是为"政权神授"的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汉代以后,象数学的发展,逐渐与术数命相之类相结合,《易纬乾凿度》有太乙行九宫之法,南北朝时演化为奇门遁甲术,以十干的乙丙丁为三奇,以戊己庚辛壬癸为六仪,三奇和六仪分别置于九宫,以甲统一,视其加临吉凶,以为趋避。

后世各种命相之术也都以八卦和天干地支相配测算人的天命吉凶。汉代随着以天然磁石琢成的"司南"出现,八卦与四方、五行、二十八宿相配,形成了堪舆的理法和形法。在确定住宅位置、朝向和选择坟墓方位时,也普遍采用了八卦之说。清代盛行的"八宅明镜",就是按卦图区分住宅朝向,称乾、兑、艮、坤为西四宅,离、震、巽、坎为东四宅。东四宅只能住属于东四命的人,西四宅只能住属于西四命的人。宅内房室布置也按"九星"(即卦爻变化)流布推断,规定门、床、住房配于吉方,厕所和杂室配于凶方,等等。

汉代以后,易的义理学的发展,成为中国哲学思想史的一个组成部分。魏晋时期,王弼提出达意由象、以言明象的主张:"象者,出意者也;言者,名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认为"触类可为其象,合义可为其征",因此,人是可以"寻言以观象","寻象以观意"的,③着重于以《老子》之义解释卦的玄虚之意。宋明理学家大多对象数学持批评态度,程颐称:"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易》因象以明理,由象而知数。得其义,则象数在其中矣。必欲穷象之隐微,尽数之毫忽,乃寻流逐末,术家所尚,非儒者之所务也。"④理学家们以道德人事阐发《易》理,朱熹认为"盖《易》不比《诗》《书》,它是说尽天下后世无穷无尽底事理","又人须是经历天下许多事变,读《易》方知各有一理,精审端正"。⑤他也不同意程颐把乾卦各爻解释为虞舜从平民地位经过闻时、历试而成帝王的说法,指出"程《易》所以推说得无穷,然非《易》本义也"。⑥在《朱文公别集》中,朱熹明确提出要将义理和象数两种研究《周易》的方法结合起来,"要须先以卜筮占决之,求经文本意,而复以传释之,则其命词之意,与其所自来之故,皆可渐次而见矣"。⑦元明清以后,对于作为一种象征符号系统的"八卦"的研究和阐释,基本上是历史上的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的延续。

有人认为《周易》思想和道家思想有共同之处,但是《老子》中确实无八卦以及各种卦名的叙述。《庄子》中述及《周易》称"《易》以导阴阳",是"百家之学"的一种。⑧汉代《淮南子》述及《周易》,称其为"六艺"之一,只是已将"六艺"和"道"联系了起来,认为"六艺异科而皆同道",在《要略》中又称:"今《易》之乾坤足以穷道通意也,八卦可以识吉凶、知祸福矣,然而伏羲为之六十四变,周室增以六爻,所以原测淑清之道,而捃逐万物之祖也。"⑨意思是人们可以通过八卦的卦象变化来"穷道通意"。在《通玄真经》(《文子》)以及其后成书的《冲虚至德真经》(《列子》)之中,也多有述及《周易》、八卦和《河图》《洛书》的,但也都是借《易》理来"穷道通意"而已。

早期道教太平道,在《太平经》中也以易理八卦来"穷道通意"。卷七十二有《斋戒思神救死诀》称:"八卦乾坤,天地之体也,尚有休囚废绝少气之时,何况人乎?",意即八卦的卦象变化,体现了天地的生死、壮老的气的兴衰变化。卷一百十七的《天咎四人辱道诫》也称"天者名生称父,地者名养称母,因六甲十二子八卦之气以为纪,更相生转相使,故天道得常在不毁败,是常行施化之功也",也将八卦作为天地"更相生转相使"的变化之纪。当然,太平道也受到汉代"卦气说"的影响,并将卦象变化的理论吸收作为其表述教义思想的一种手段,卷一百十九的《三者为一家阳火数五诀》称,甲子是天正,乙丑是地正,丙寅是人正,"此三者,俱天地人初生之始,物之根本也。初生属阳,阳者本天地人元气。故乾坎艮震,在东北之面,其中和在坎艮之间,阴阳合生于中央"。CD但是,早期道教另一派五斗米道,在其《老子想尔注》的残卷中却只是以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解释道意,并无八卦卦象变化的词语。东晋时,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称"道者涵乾括坤,其本无名",意思是乾坤两卦被包含在道之中,是道的体现,不过,葛洪同时也认为易只是"弥纶阴阳",其他"不可复加","善《易》者"并不能回答天地之间的一些问题,诸如:"周天之度数,四海之广狭,宇宙之相去,凡为几理,上何所极,下何所据,及其转动,谁所推引",等等。

据《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东晋时已有《八卦符》,并称其为"大符也",CE可以推测,其时道教中已有人将八卦之卦象神化为遣神克鬼的符图了。易学义理学派的发展似乎在道教教义体系的构架过程中并未留下显著的痕迹。《阴符经》称:

"圣人知自然之不可为,因以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枢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CF唐末五代谭峭的《化书》也称:"陶炼五行,火之道也;流行无穷,水之道也;八卦环转,天地之道也;神物乃生,变化之道也。"CG从上引重要经论中的论述可见,在道教教义思想体系中,八卦卦象的意义,始终停留在作为认识和阐述天地之道、变化万状的象征之上。

道教内丹炼养的论著中,八卦的象数学说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成书于东汉的道教"丹经之王"《周易参同契》就是一本将周易、黄老和炼养术结合起来,以象数之学阐述内养外炼的著作。唐宋以后,内丹炼养逐渐替代外丹术,无论南宗、北宗,或者中派、东派、西派,在其内丹著述中大多采用八卦的卦象变化来阐发一些难以言传的问题。李道纯《中和集》中有《自得》诗,其二云:"一切有为法,般般尽是尘。

穷通诸物理,放下此心身。随处安禅定,趋时乐至真。每将周易髓,警拔世间人"。CH他认为只有领会易理的精髓,才能真正放下心身,掌握修炼中的"无为"要领。

坎离,原是两个卦名,其卦形是"离中虚,坎中满"。在内丹炼养著作中,坎离指的是药物,也就是人的精、气、神。

朱熹说过:"《参同契》所言'坎离、水火、龙虎、铅汞'之属,只是互换其名,其实只是精气二者而已。精,水也。坎,龙也,汞也。气,火也。离,虎也,铅也。其法:以神运精气结而为丹,阳气在下,初成水,以火炼之则凝成丹。"CI《周易参同契》称"坎离冠首,光耀垂敷",CJ意思是:认识和掌握坎月离日是内丹炼养中重要的一项,只有置坎离于首,才能使日月光辉垂照。内丹家们通过坎离卦象及其变化,阐发的道理就是:离开内炼药物"精气神",人的内丹修炼是无法进行的,如同世界失去日月光华一样。

乾坤,也是两个卦名,其卦形是"乾三连,坤六段"。在内丹炼养著作中,乾坤指的是鼎器,也就是人体内部炼养精气的部位,大致相当于上下丹田。《悟真篇》中称"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抟乌兔药来烹","安炉立鼎法乾坤,锻炼精华制魂魄"。CK意思是,认识和掌握内炼部位也是内丹术中重要的一项。按先天八卦图的方位而言,乾为头部,相当于上丹田的部位;坤为腹部,相当于下丹田的部位。

火候,是内丹术中要认识和掌握的另一项重要内容。《陈虚白规中指南》称:"内丹之要有三,曰:玄牝、药物、火候。"CL古人也说,圣人传药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这就是说炼丹家们将火候的理论和操作视作秘密,从不传外人。《悟真篇》中也称:"契论丹经讲至真,不将火候著于文。要知口诀通玄处,须共真仙仔细论。"CM意思是,火候极难以言辞表达,只能意会,也只有同有修炼功夫的"真仙"才能加以讨论,局外人听了或者看了也是不能领悟的。内丹家们述及火候时也多用卦象变化来作种种比喻。《周易参同契》称:"朔旦屯直事,至暮蒙当受"。ND一般认为,以一月三十日同各卦相配,除去乾坤坎离四卦,屯蒙指的是初一的日夜两卦的卦象。不过,内丹家们以"朝屯暮蒙"作为火候的法则。清代黄元吉在《乐育堂语录》中告诫弟子:"吾见生等阳生之时,进火之际,尚未明得易道朝屯暮蒙真正法则。盖易之屯卦,坎在上为药,以坎中一阳生也。震在下为火,以震下一阳,即所进之火也。

尔等逢阳生时,不管它气机往来何如,略以微微真意,下注尾闾,那真元一气,从前之顺行者,至此不许他顺,且意思向上,而顺行之当道遂阻,顺道既阻,无远可去,自然气机往上而升。自后而上,势必至于泥丸,此自然之理,有不待导之而后升,引之而后上者。暮取蒙之义,何也?蒙坎水在下,中有一阳,即药在下也。艮山在上,上有一阳,阳即所退之符,符即阳气升于泥丸。温养片时,化成甘露神水,实皆阳之所化,非真属阴也。以其行工至此,精化为气,气化为丹,宜行顺道,不宜如前进火时,运刚健之气,故曰阴符。"NE清代道士刘一明在《象言破疑》中曾对内丹家们以卦象阐述丹道的规律作过小结:"丹经皆借六十四卦,为阳火阴符之法象。以乾坤二卦为鼎炉者,取其阳刚阴柔为体也;以坎离二卦为药物者,取其刚柔中正为用也。复姤二卦为阴阳之交界。取其刚柔运用各有时节也。屯蒙二卦为造化之始,取其当进火而须用刚,当退火而须用柔也。既未为造化之终,取其阳火而用刚,不可太过,阴符而用柔,不可不及也。其余五十四卦皆随乾坤坎离复姤屯蒙既未十卦运用,自然而然。约而言之,总以阴阳相当,两而合一,归于混成之象而后已。"NF刘一明的归纳说明,内丹家著述中言及卦图和卦象,并非是对《周易》的义理和象数学的研究本身有何种创新和突破,充其量只是《易》的象数学的一种应用。因此,宋代张伯端在《悟真篇》中就提醒过后学:"此中得意休求象,若究群爻谩役情。"NG意思是读丹经学内丹的人,千万不要过分拘泥于象数之学,不然会劳而无功,徒费情思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