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烃的族组成
利用氯仿萃取法,将地层流体水样中含有较高含量的溶解烃分离出来,获得溶解烃样。将已分离的溶解烃样用石油醚沉淀脱沥青质后,用氧化铝/硅胶柱层析进行族组分分离,分别用石油醚、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乙醇混合溶剂冲洗,得到饱和烃、芳烃和非烃组分。
对溶解烃样品的族组成分析(表4-1)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溶解烃都具有饱和烃含量高(72.94%~90.71%)和饱和烃/芳烃较高(4.34%~21.15%)的特点,芳烃(占4.29%~17.77%)和非烃(5.00%~18.3%)较低,沥青质极低或缺乏。可见,溶解烃族组成中轻组分含量高,重质成分含量低,显示出轻质烃的特征,反映了烃类的宏观化学组成,这是烃类成因类型、成熟度、运移分馏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以菌藻类低等生源为主的原始母质、高的成熟度和较长距离的运移均会导致烃类组成中轻组分含量增加,重组分含量下降。此外,在运移过程中,极性大的组分易被吸附,也会使芳烃和沥青质含量降低。
表4-1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溶解烃样品的族组成分析结果
从族组成三角图(图4-1)中可以更直观地看出,这些溶解烃样品尽管都分布在偏向饱和烃端元,落在高成熟—过成熟烃的区域,但它们之间仍有一定的差异,表现为除陕81井外,陕78井、陕12井相对具有较低的饱和烃含量,较高的芳烃和非烃+沥青质含量;而陕37、陕34井具有高的饱和烃含量,低的芳烃和非烃+沥青质含量。这种差异可能主要与烃源岩有机质生源和烃类运移作用等有关。
图4-1 中部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溶解烃样的族组成三角图(底图据周光甲等,1987)
第四族主族是碳族元素,第五族主族是氮族元素,第六族主族是氧族元素。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6个族。每一个横行叫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作一个族(VIII族包含三个纵列)。这7个周期又可分成短周期(1、2、3)、长周期(4、5、6、7)。共有16个族,从左到右每个纵列算一族(VIII族除外)。例如:氢属于IA族元素,而氦属于0族元素。
扩展资料:
现代化学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首先创造的,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依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制成元素周期表的雏形。经过多年修订后才成为当代的周期表。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跟元素的原子结构有如下关系:
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