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宰相、相国,有什么区别?
我们先来说一下丞相,丞相是中国的古代官名,一般指仅次于皇帝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结管理百政的官员,古代中国战国、秦朝、汉朝时辅佐君主的最高官吏,但要注意的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权力和官职的对应。比如在唐玄宗时期改尚书仆射为丞相,当时的丞相就不是宰相之职,元朝的行省丞相则为地方官,亦非宰相。
宰相古时候通常也指最高行政长官,?宰?的意思即为主宰,商超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时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际已为官的通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其为正式官名,其他各朝各代所代表的官员,权力职位各不相同,而且五花八门,通常和丞相是差不多的概念。
相国是汉朝廷臣最高职务,战国时期称为?相邦?,如秦国的吕不韦。汉高祖刘邦就位后,为避讳则改为相国,汉朝的相国最初是由萧何担任,萧何去世后由曹参继任。曹参之后不设相国,以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吕雉死后,他侄子吕产一度担任相国。直到东汉末年董卓就任相国。
相国名称成为萧曹二人代名词。《史记》萧何、曹参的传记为《萧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之后,相国官职正式任命一般是篡位的权臣。后代对担任宰相的官员,也敬称相国。明朝清朝对于内阁大学士也称相国,后来慢慢变成只有?丞相?一职。
这三个官称在不同朝代不同时期不同的区域都有着相同或者不相同或相差不大的权力地位,只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区域内会有所不同而已。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