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功的功法阶段
佛家功以修禅为本,不过,由于佛教的流派教多,所以功法也有很多区别。修禅一般分成小乘法和大乘法两种。小乘追求的是个人的自我解脱,把灰身灭智,证得阿罗汉作为最高目标,修习时注重三十七道品的宗教道德修养。阿罗汉即罗汉,这是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其功法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神通六个阶段:
在准备阶段,主要是解决练功者身心方面的一些缺陷,以便为日后提高功力打好基础。用的方法叫做不净观法,主要包括四种:不净观、慈悲法、思维法、数息法,针对不同的对象区别对待使用。
其中数息法又分为数息、随息、止息、观息四个阶段。此法后来被天台宗发展成为六妙法门和止观法门,不净观具有较强的止念除欲功能,是一种很重要的入手功法。
初禅的目标是排除一切欲念而生喜。喜的出现是完成第二个阶段的标志。二禅的目的是除喜。除喜即能生乐。在佛教概念中,乐和喜不同,喜是从心里高兴,乐是浑身上下都高兴。乐的出现,标志着二禅的修习已经完成。
三禅修习的过程主要是除乐,无所谓苦、无所谓乐的出现是完成三禅的标志。
四禅的修习目的是让不苦不乐即极乐境界的情绪完全稳定下来,实现完全的如如不动的静定。
四禅完成后便具备了神通、神变的基础。但要运用和发挥自如,还必须有一个较长的掌握、学习、提高的过程,即十遍行、十遍行即地遍、风遍、水遍、火遍、青遍、赤遍、灵遍、白遍、光明遍、限定虚空遍等十种功法。这种功法具有提高定力的特点,而定力至极时,参以某些意念就可以实现更高层次的神通。据说这种功法的功效很大,能显现各种功能,对开发智力作用很大。其实这就是一种排除杂念,提高记忆力的方式,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我们常说的专心致志就是这种意思,不过佛教的功法更系统化一些。
大乘宣传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把成佛度世、建立佛国净土作为最高目标。在修习方面,大乘提倡以六度为主要内容的菩萨行。
六度,就是六种从生死此岸到达涅槃彼岸的方法或途径。包括1、布施;2、持戒;3、忍、4、精进;5、定;6、智慧。
布施是指施与他人财物、体力和智慧等,为他人造福成智而积累功德,直至解脱的一种修行办法。持戒指遵守一切佛教教义所允许的思想、言行,屏弃相反的行为。忍则指安于苦难和耻辱。精进指在修善断恶、去染转净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用功修炼。定指为获得佛教智慧或功德、神通而修习的心专一境的功法。智慧指以假有性空理论去观察一切现象的特殊观点和方法。
大乘佛教的教义比小乘的要求宽松,适合一般百姓接受、修炼,所以在我国古代的传播过程中被广大百姓以及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并形成了众多中国化的流派,如著名的天台宗、禅宗和密宗。在这些流派当中,修禅的方法也有了各自的突出特点: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