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楦的尺码37码247mm,我平常穿37码鞋235mm,会不会大啊?不知道鞋楦和脚掌大小有什么区别
鞋号来自于脚长加上放余量、鞋号相当于楦底样长减去放余量。
标准鞋号235(俗称37码)可以认为该款鞋适用于脚长235毫米的穿着者。
一般头形越小(尖、窄)放余量越大;反之头形越大(厚、宽)放余量越小。
鞋楦底样长247毫米的37码楦,放余量12毫米,一般适合,并关注以上图表的参考提示。
1.鞋楦的意思:
鞋楦 [xié xuàn]
亦作“鞵楦”。用来楦鞋的楦子。多用硬木做成。旧题 宋 苏轼 《艾子杂说·木履》:“有人献木履於 齐宣王 者,无刻斲之迹。
王 曰:‘其美如此,岂非生成?’ 艾子 曰:‘鞵楦乃其核也。’”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小经纪》:“鞵楦、桶钵、搭罗儿。”
2.鞋楦的解释:
鞋楦,中国传统的制鞋用具。又称楦头。流行于全国大多数地区。把木制削成足形,填在鞋中以便适合入脚。
鞋楦是鞋的母体。是鞋的成型模具。鞋楦不仅决定鞋造型和式样,更决定着鞋是否合脚,能否起到保护脚的作用。因此,鞋楦设计必须以脚型为基础,但又不能与脚型一样,因为脚在静止和运动状态下,其形状、尺寸、应力等都有变化,加上鞋的品种、式样、加工工艺,原辅材料性能,穿着环境和条件也不同,鞋楦的造型和各部位尺寸不可能与脚型完全一样。因此,现代鞋楦设计既牵连多种学科又对手工技艺和经验要求十分高。但很远的古代就已出现了鞋楦。公元前1世纪赫克兰内姆(意大利西南部古城)壁画上有制鞋人从鞋内往外拔鞋楦的形象,而我国于1961年在新疆古丝绸之路上的尼雅废墟遗址出土了两只木楦实物。一只男楦长24厘米、宽8.5厘米、厚8厘米,另一只女楦,长21.5厘米、宽7厘米、厚6厘米,是距今一千四百年前的唐代作品。中国最早的制楦作坊是1851年上海王阿荣开设的王记鞋楦坊。1855年英国开始有机制鞋楦,直至20世纪初才有制楦工业。鞋楦有木、塑料和金属3种。
鞋楦的演变
2.鞋楦的分类:
1、木楦:是取自槭树、山毛举、角树、白鸡油木等质地坚硬,密度高,纹理细致的树材所制成。
优点:较轻便,可打钉,较容易才成型,表面处理较单纯。
缺点:不耐高温,易龟裂变型,易受潮,不能回收再制,使用时需防止甲苯渗透而将鞋面 粘在楦头上。
2、塑胶楦:材料为HDPE 高密度聚乙烯,为现代制鞋工业用鞋楦的主要类型。注塑成鞋楦毛坯,然后使用鞋楦机铣切加工而成。
优点:循环再用,绿色环保,容易修改。
3、铝楦:根据鞋子形状制作模具,铸造后手工打磨而成。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