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随烦恼四相差别什么意思?如何解释?
诸随烦恼四相差别 瑜伽五十八卷六页云:云何名随烦恼?略由四相差别建立。一、通一切不善心起;二、通一切染污心起;三、于各别不善心起;四、善不善无记心起,非一切处,非一切时。谓无惭、无愧、名通一切不善心起随烦恼。放逸、掉举、惛沈、不信、懈怠、邪欲、邪胜解、邪念、散乱、不正知、此十随烦恼,通一切染污心起。通一切处,三界所系。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此十随烦恼,各别不善心起。若一生时,必无第二。如是十种,皆欲界系。除诳谄憍。由诳及谄,至初静虑;憍通三界。此并前二,若在上地;唯无记性。寻、伺、恶作、睡眠、此四随烦恼,通善不善无记心起。非一切处,非一切时。若有极久寻求伺察,便令身疲、念失、心亦劳损。是故寻伺,名随烦恼。此二乃至初静虑地。恶作、睡眠、唯在欲界。又有定地诸随烦恼。谓寻、伺、诳、谄、惛沈、掉举、憍、放逸、懈怠等。初静虑地,有初四种;余通一切地。
诸行无常。我们的身体,是有生老病死的父母所生,必须遵循生老病死的存在规律;我们的灵性,则是不生不灭的宇宙赋予,不是父母所生,必然具有不生不灭的宇宙特性,不受生老病死的制约束缚,既能和身体结合而存在,也能在脱离身体之后,或因迷惑而再次投胎,报恩抱怨,不出轮回;或因觉悟甚至觉醒而重归宇宙,超越轮回,和本源同在共存。实在说来,有生有死的身体,只是我们灵性寄托的载体;不生不灭的灵性,才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明了身体和灵性的存在真相,便不会对无常存在的身体产生执着的意念行为,追求身体的长生不老,颠倒梦想甚至幻想,烦恼痛苦,而会坦然顺随身体的生老病死,心无挂碍。
当不放逸。佛学中的不放逸有五种,一、依在家品不放逸。二、依出家品不放逸。三、能远离不善不放逸。四、能摄受诸善不放逸。五、修习相续不放逸。依在家品不放逸者:复有五种。如前已说。依出家品不放逸者:复有十种。如声闻地决择毗奈耶相应中,我当广说。能远离不善不放逸者:当知?是前二正断。能摄受诸善不放逸者:当知?是后二正断。修习相续不放逸者:。谓于善法,无间殷重,精勤修习。
希望能给你帮助!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