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检查PH、蛋白、尿糖、酮体
1、pH
肾脏参与机体内酸碱平衡调节,这种调节能力可以通过尿液pH 反映出来。由于内源性酸产生偏多,尿液pH 普遍偏酸,约为5.0~6.0。一般情况下,饭后会出现“碱潮”现象,尿液偏碱;酸性尿多见于进食肉食过多和某些种类的水果(如酸果蔓果实)、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以及使用排结石药物(如碳酸钙);碱性尿多见于进食素食和柑橘类水果、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一些肾脏疾病(如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pH 检测需新鲜尿标本,如果尿液放置时间过久,大多数细菌可分解尿素而释放氨,尿呈碱性;但有时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尿中碳酸缓冲对释放CO2,逸出至空气,尿pH 值增高。
[正常参考值] 5.0 ~ 8.0。
2、蛋白
正常生理情况下,少量蛋白从肾小球滤过,几乎在近端小管完全重吸收。因此,蛋白尿出现往往提示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和(或)肾小管重吸收能力降低。肾小球性蛋白尿常伴大分子量蛋白质丢失,一般> 1.5g/24 h;肾小管性蛋白尿常为少量小分子量蛋白,一般
试纸条法测定尿蛋白是半定量筛选蛋白尿的方法。试纸条法对尿中不同蛋白质的敏感性不同,对白蛋白最为敏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可以出现大量游离轻链,但试纸条法检测阴性。如果容器内有去垢剂残留,试纸条法尿蛋白检测可以假阳性,造影剂也会导致出现假阳性;尿液偏碱时,会破坏指示剂所在的缓冲范围而出现假阴性;尿液pH
[正常参考值] 阴性。
尿糖
尿中出现葡萄糖,主要由于肾前因素-高血糖导致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超出肾小管的重吸收阈值或肾性因素-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如果尿糖阳性,应结合临床区别是生理性糖尿还是病理性糖尿。生理性糖尿多见于饮食过度、应急状态和妊娠;病理性糖尿多见于血糖升高引起的糖尿、肾小管功能受损所导致的肾性糖尿以及一些内分泌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所引发的糖尿。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 或一些新型抗生素可以使结果呈假阳性,而高浓度酮体尿和高比重尿可以出现假阴性。
[ 正常参考值] 阴性。
3、酮体
当机体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脂肪酸代谢不完全,可导致大量酮体产生,此时尿液就会出现酮体。除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外,酮尿也可见于长期饥饿、急性发热、低糖类饮食、中毒引起的呕吐、腹泻等情况。降压药物甲基多巴、卡托普利以及一些双胍类降糖药(如苯乙双胍,商品名降糖灵),可使尿酮体检测呈阳性。苯丙酮尿症、尿液中存在酞类染料、防腐剂(8-羟喹啉)、左旋多巴的代谢产物等会导致检测结果呈假阳性;试纸条活性降低和酮体降解,会使检测结果呈假阴性。
[正常参考值] 阴性。
糖尿病筛查之尿糖检查
尿糖是准妈妈每个月都要做的尿常规检查中的一项,其他还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尿比重、尿酮体等。
Q:尿糖值有加号是什么意思?
A:对于妊娠糖尿病的判断来说,尿糖只能算是一项参考指标,不是确诊的依据。准妈妈在妊娠期间,全身各个系统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着变化,而且有的人血糖很高,但尿糖不高,有的人血糖低,但尿糖高,这是跟每个人的肾糖阈有关,肾糖阈高和低就像人的基础体温有高低一样,是个人体质和饮食环境不同造成的,也可以理解为是由先天因素决定。而真正能作为诊断妊娠糖尿病依据的,当属血液检查。
Q:如何对待尿糖呈阳性的结果?
A:如果偶尔一次尿常规的检查报告中显示有尿糖,首先应该排查原因,看看是不是餐后进行的尿常规化验,而且化验前吃了很多甜食,或者长期紧张疲劳影响了代谢情况等。之后再根据医生的建议复查血糖。如果尿糖连续呈阳性结果,就应该提高警惕,马上进行血糖检查及时排除糖尿病可能。要注意的是,尿常规检查一般不需要空腹,大多数人正常饮食后,不会影响尿的化验结果,所以尿常规的化验是可以随机进行的。
糖尿病筛查之血液检查
50克葡萄糖负荷试验,即糖筛,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初筛试验,也是产前检查的必要一项。如果糖筛结果异常,准妈妈会被继续要求做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简称糖耐,该检查能最终确诊准妈妈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
Q:糖筛检查通常在什么时间做,如何进行?
A:有糖尿病家族史、 肥胖等高危因素的准妈妈,糖筛检查应该提前到怀孕20周左右进行。其他的准妈妈应在怀孕24~28周进行糖筛检查。因为在这一时段正值胎儿快速生长期,准妈妈胎盘分泌功能越来越旺盛,机体内各种导致糖尿病的因素发展到最为明显,因而不易漏诊。另一方面,如果此时发现准妈妈有糖代谢问题,可以及早治疗,将可能的母婴危害减少至最低。
在糖筛检查中,医生或护士将50克葡萄糖溶于250ml水中,要求准妈妈在1分钟内喝完,服糖后一小时取静脉血。如果测得餐后血糖值等于或大于7.8mmol/L,需要进行糖耐量试验。
Q:糖耐量试验包括哪些步骤?
A:禁食后先查空腹血糖,然后将75克葡萄糖溶于200~300毫升水中,1分钟喝完,喝糖水1、2、3小时后分别抽取3次静脉血,血糖标准参考值如下:
1、空腹血糖:5.8mmol/L
2、服糖后1小时血糖:10.6mmol/L
3、服糖后2小时血糖:9.2mmol/L
4、服糖后3小时血糖:8.1mmol/L
如果结果中至少有两项数值高于标准值,或两次空腹血糖大于等于5.8mmol/L,或50克糖筛大于等于11.1mmol/L, 那么就可以诊断准妈妈患了妊娠期糖尿病。如果只有一项数值高于标准,则诊断准妈妈为糖耐量受损(又称糖耐量异常),提醒你要提高对糖尿病的预防。
Q:糖筛检查有误差吗?可以直接做糖耐吗?
A:糖筛是有误差的,因为个体差异或者技术问题等客观因素避免不了。7.8mmol/L这个值的统计也是综合大量的样本后得出的数值,就像一定要给考卷设置一个及格线一样,而59和61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唐筛结果超过7.8mmol/L一定要做糖耐试验,而数值低于但接近7.8mmol/L的准妈妈,不放心的话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或接受医生建议决定是否有必要继续做糖耐试验。糖筛之所以存在并受到广泛推行,也是因其方法简单,创伤小。即便是高危人群,也建议从糖筛开始检查,一旦餐后血糖值等于或大于11.1mmol/L,就无需再进行糖耐试验而被直接确诊。另外,糖筛的意义除了在于妊娠糖尿病的初步筛查外,也是给准妈妈一次健康教育的机会。提示准妈妈关注这种疾病的潜在危险,并提醒自己要合理饮食或增加锻炼。
Q:如果在怀孕24~28周通过了糖筛,之后还有必要再做吗?如果在这个时候得了妊娠糖尿病,会有什么明显症状吗?
A:不用再做糖筛检查了。怀孕28周后,准妈妈体内环境比较稳定,患妊娠糖尿病的可能性很小。但如果准妈妈之后一段时间总是感觉饿,体重增加较快或出现羊水过多、胎儿偏大等异常时,也应怀疑是否有糖代谢的问题,并和医生一起结合血压、有无水肿、血糖等多方面原因综合判断。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