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1.《雷公炮炙论》:(五味子)凡小颗皮皱泡者,有白色盐霜一重,其味酸咸苦辛甘味全者真也。
2.《纲目》:五味,今有南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乃良。亦可取根种之,当年就旺,若二月种子,次年乃旺,须以架引之。
拼音名Wǔ Wei Zǐ
别名 (?味)、(?至)(?猪)、玄及、会及、五梅子、山花椒
来源
药材基源: 为五味子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chisandra chinenesis(Turcz.) Baill.[Kadsura chinensis TurCZ.」2.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et WilS.
采收和储藏:栽后4~5年结果,在8月下旬~10月上旬,果实呈紫红色时,随熟随收,晒干或阴干。遇雨天可用微火炕干。
原形态
1.落叶木质籐本。幼枝红褐色,老枝灰褐色,稍有棱角。叶柄长2-4.5cm;叶互生,膜质;叶片倒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0cm,宽3-5cm,先端急尖或渐失,基部楔形,边缘有腺状细齿,上面光滑无毛,下面叶脉上幼时有短柔毛。花多为单性,雌雄异株,稀同株,花单生或丛生叶腋,乳白色或粉红色,花被6-7片;雄蕊通常5枚,花药聚生于圆柱状花托的顶端,药室外侧向开裂;雌蕊群椭圆形,离生心皮17-40,花后花托渐伸长为穗状,长3-10cm。小浆果球形,成熟时红色。种子1-2,肾形,淡褐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8-9月。
2.落叶籐本。老枝灰褐色,皮孔明显,小枝紫红色。叶互生,纸质;叶柄长1-3cm,带红色;叶片倒卵形、宽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通常最宽处在叶的中部以上,长4-10cm,宽3-6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有疏生波状细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侧脉4-6对,网脉较明显。花单性,雌雄异株,花橙**,直径1.2cm,单生或1-3朵簇生于叶腋,花梗细,长2-4cm,花被5-8,排成2-3轮;雄蕊10-19,着生于倒卵形的花托上,花丝短,花药先端平截;雌蕊群近球形,心皮30-50。果序长3.5-10cm,小浆果球形,成熟后鲜红色。种子2
肾形,长约3mm,种皮在脊背上有少数瘤状点。花期4-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向阳山坡杂林中、林缘及溪旁灌木中。
2.生于600-2400m的密林中或溪沟边。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及河南等地。
2.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阴凉湿润气候,耐寒,不耐水浸,需适度荫蔽,幼苗期尤忌烈日照射。以选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压条和打插繁殖,以种子繁殖为主。8~9月取成熟果实用清水浸泡,搓去果肉,除去瘪粒,用清水浸泡5~7d,隔Zd换水1次,浸泡后,捞出种子与2~3倍的湿砂混匀进行低温砂藏处理,翌年5~6月裂口。条播或撒播。条播行距10cm,覆土1.5-3cm。每平方米播种量30g左右。播种后需搭1~1.5cm高棚,上面用草帘遮荫,遇旱时浇水,保持土壤湿度30%~40%,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可撤去遮荫帘。并要经常除草,翌春即可定植。行株距120cmx50cm,挖深30~35cm、直径30cm的穴,每穴1株。
田间管理 栽后要经常灌水,保持土壤湿润,每年追肥1~2次,第1次在展叶前进行;第2次在开花后进行,均施腐熟的农家肥料。移栽后第2年搭架,引蔓上架,每年应进行剪枝3次,春剪,在枝条前发前,应剪去过密果枝和枯枝;夏剪,一般在5月上、中旬至8月上、中旬,剪去基生枝、膛枝、重叠枝、病虫枝等,同时对过密的新生枝也需进行疏剪或短截;秋剪,在落叶后进行,主要剪掉夏剪后的基生枝。不论何时剪枝,都应选留2-3条营养枝,作为主枝,并引蔓上架。在生育期要及时松土、除草,入冬前还应在基部培土越冬。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应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发病期用50%多菌灵500~1000倍液浇根;叶枯病,在发病初期可用50%托布津1000倍液和3%井冈霉素50X10(-6)液交替喷雾防治。
性状
性状鉴别(1)北五味子 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直径5-8mm。表面红色、紫红色或暗红色,皱缩,显油润,果肉柔软,有的表面呈黑红色或出现白霜。种子1-2,肾形,表面棕**,有光泽,种皮薄而脆。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
(2)南五味子 粒较小。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干瘪,皱缩,果肉常紧贴种子上。
以色红、粒大、肉厚、有油性及光泽者为佳。
显微鉴别 果实横切面:(1)北五味子 外果皮为1列表皮细胞,壁稍厚,外被角质层,有的表皮细胞间嵌有油细胞,油细胞类圆形,直径约50μm;中果皮外韧型维管束环列,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内果皮为1列薄壁细胞。种皮表皮石细胞1列,栅状排列,长约70μm,直径25-35μm,壁厚,孔沟细密,胞腔内含红棕色物,其内数层石细胞略切向排列,长径70-130μm,短径30-80μm,壁较厚,纹孔较大;油细胞成层,类长方形,迳向延长,含棕色挥发油,其内外方均为3-4层薄壁细胞,种脊维管束位于内方薄壁组织中;种皮内表皮为1列小细胞,壁稍厚。胚乳细胞含脂肪油滴和糊粉粒。胚细胞含糊粉粒。
(2)南五味子 油细胞类圆形,直径约80μm;中果皮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和方晶。种皮表皮石细胞长约50μm,直径20-30μm,外侧壁较内侧壁厚,内含棕色至黑棕色物,壁孔及孔沟细小,其内侧五细胞长圆形或类圆形,长径50-120μm,短径50-60μm,壁厚,壁孔及沟明显。
粉末特征:北五味子 暗紫色。1种皮表皮石细胞表面观多角形或长多角形,直径18-50μm,壁厚,孔沟极细密,胞腔内含深棕色物。2种皮内层石细胞多角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约至83μm,壁稍厚,纹孔较大。3果皮表皮细胞表面现类多角形,垂周壁略呈连珠状增厚,表面有角质线纹;表皮中散有油细胞。4中果皮细胞皱缩,含暗棕色物,并含淀粉粒。此外,有内胚乳细胞、纤维及导管。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1g,加氯仿3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5h,滤过。滤液蒸乾,残渣加氯仿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对照品,加氯仿制成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展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展开,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商品规格(1)北五味子 一等,表面紫红色或红褐色,皱缩,肉厚,质柔润。内有肾形种子1-2粒。果肉味酸,种子有香气,味辛微苦。干瘪粒不超过2%。二等,表面黑红,暗红或淡红色,皱缩,肉较薄,干瘪粒不超过20%。其他同一等。
(2)南五味子 统贷。干枯粒不超过10%。
化学成份
1.五味子 果实含多种木脂素:戈米辛(gomisin)A
戈米辛B即华中五味子酯(schisantherin)B
戈米辛C即华中五味子酯(schisantherin)A
戈米辛F、G,五味子素(schisandrin)即五味子醇A(wuweizichun A, schisandrol A)[1],戈米辛D[2],戈米辛H
当归酰戈米辛(angeloylgomisin)H,巴豆酰戈米辛(tigloylgomisin)H,苯甲酸戈米辛(benzoylgomisin)H[3],戈米辛J,前戈米辛(pregomisin),内消旋-二氢愈创木脂酸(mexo-dihydroguaiaretic acid)[4],表戈米辛(epigomisin)O,右旋-去氧五味子素(deoxy-schisandrin)即五味子素A
戈米辛N、O、E[5],二甲基戈米辛(dimethylgomisin)J,戈米辛P,去当归酰戈米辛(deangeloylgomisin)B、F[6],左旋-戈米辛K1[6
7],右旋-戈米辛K2、K3[7],巴豆酰戈米辛P,当归酸戈米辛P[8],当归酰戈米辛Q〔9〕,右旅-戈米辛M2,外消旋-戈米辛M1;γ-五味子素即五味子素B,左旅-戈米辛L1、L2[10],当归酰戈米辛O,当归酸异戈米辛(angeloylisogomisin)O,苯甲酰异戈米辛O(benzoylisogomisin)O[11],戈米辛R
五味子素C,华中五味子酯D[12],戈米辛S、T[3],异五味子素(isoschisandrin)[14]及去甲二氢愈创木脂酸(nordihydroguaiaretic acid)[15]等;还含挥发油,其成分有α-侧柏烯(α-thujene),α-及β-蒎烯(pinene),樟烯(camphe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β-松油烯(β-terpinene),4-松油烯醇(terpinen-4-ol),α-松油烯醇(α-terpineol),α-(王古)(王巴)烯(α-copaene),β-榄香烯(β-elemene),菖蒲二烯(acoradiene),α-及β-雪松烯(himachalene),橙花叔醇(nerolidol),糠醛(furaldehyde),2-十一烷酮(2-undecanone及对-异丙基苯甲酸(p-isopropylben acid)等32种[16]。
种仁含五味子素A、B、C,五味子醇A及五味子醇B[17]。
2.华中五味子 果实含木脂体:右旋-表加巴辛(epigal-bacin)[18],外消旋-安五脂素(anwulignan),襄五脂素(chicanine)[19],华中五味子酮(schiandron)[20],当归酰戈米辛P,巴豆酰戈米辛P,右旋-戈米辛K13,华中五味子酯A、B、C、D、E,苯甲酸戈米辛P、Q[21],戈米辛U,苯甲酰戈米辛U,巴豆酰戈米辛O及表戈米辛O[22]等;还含安五酸(anwuweizic acid)[19]及挥发油,挥发油中含有65种成分,已鉴定的有40种、其中含量较高的有花侧柏烯(cuparene),罗汉柏烯(thujopsene),2-(2-苯基环已基氧)-乙醇〔2-(2-phenylcyclohexyloxy)-ethanol〕,2-(对-环已基苯氧基)-乙醇〔2-(p-yclohexylphenoxy)-ethanol],4-苯基-二环〔2.2.2〕-1-辛醇(4-phenylbicyclo〔2.2.2〕octan-1-ol),α-檀香萜烯(α-sanlalene),反-丁香烯(trans-caryophyllene)及β-芹子烯(β-selinen)等等[23]。种子含五味子醇A、B及华
1 五味子和刺五加沏水喝可以吗
可以一起沏水喝。
五味子和刺五加两者在成分上并不存在配伍禁忌,一起服用也不会产生毒性物质,所以是可以用来一起沏水喝的。
而且五味子和刺五加中都含有比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和药物有效成分,搭配在一起泡水喝的话对人体来说起到的作用会更好,具有敛肺滋肾、镇静催眠、抗疲劳、抗惊厥等一系列作用。
2 五味子和刺五加的区别五味子和刺五加属于两种不同的植物,其中五味子是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果实,又被称为“北五味子”,味酸、甘,偏温性,归肺、心、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是生津和安神。
而刺五加是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干燥根茎,其味辛、微苦,偏温性,归脾、肾、心经,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的作用,其主要功效是健脾和补肾。
3 五味子和刺五加泡水喝有什么功效 1、敛肺止咳五味子的味道酸涩,从中医的角度上来看酸味具有收敛的作用,所以用五味子和刺五加泡水喝的话能够有效地收敛肺气,从而起到止咳化痰的作用,对于一些久咳不止、咳嗽咳痰的人群来说可以适当地喝一些。
2、补益肾气五味子和刺五加都具有一定的补肾作用,对于肾虚所导致的腰膝酸软、身体无力、失眠多梦、尿频盗汗等症来说具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对于此类人群来说可以在生活中适当地喝一些五味子刺五加泡水。
3、宁心安神五味子和刺五加都具有镇静心神的作用,对于一些失眠多梦的人群来说适当地喝一些五味子刺五加泡水的话可以很好地使大脑和心神安定下来,并且帮助人体进入到睡眠状态,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4 五味子和刺五加泡水哪些人不能喝1、内火较重:五味子和刺五加都属于温性的中药材,服用后会增加体内的热气,所以对于一些体内火气较重、容易上火的人群来说建议少喝或不喝,以免身体火气过重出现身体不适的反应。
2、孕妇:五味子和刺五加属于两种中药材,是需要对症使用的,而孕妇的体质比较敏感,对中药材的使用更要小心,所以不建议孕妇自行用五味子和刺五加来泡水喝,以免对胎儿产生不利的影响。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