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两个都非常重要,一个是理论知识,一个是实践经验,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识和经验相融合才能获得真知。
书是前人经过万里路实践总结的真知。没有万年路,也就不会有万卷书,有了万卷书才能更好的走万里路。
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就是少走弯路,走捷径,以最少的时间获取前人总结的更多知识,快速提高个人技能和含金量,丰富知识库。
为什么要行万里路?
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不行,是书呆子,只能纸上谈兵。光行万里路不读书是文盲,不能与时俱进,事倍功半。
知识大爆炸时代,要先读万卷书后行万里路,才能更加的成熟,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
读万卷书,是指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行万里路,是指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读书固然重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是如果不去实践,不到现实中去体会书中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领悟,那就成了书呆子。
书中的知识也只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永远成不了自己的知识,永远上升不到理性认识阶段。书中的知识毕竟只是别人的认知和经验。
要把别人的认知、经验变成自己的知识,必须要到实践中去检验、融合,重新认识。把书本知识通过实践,去伪存真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才能把前人的智慧发扬光大。
古人经常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形容一个人的见多识广:
这两件事在古代确实不容易做到。就说“读万卷书”吧。在一个纸张匮乏、出版印刷业不发达的年代,书籍奇缺,除非自己家里有藏书,否则单要觅得到书就得费一番工夫。
更不用说还能读到“万卷”的程度。而那些能落在纸上以成书的“文”,虽然“一字值千金”有夸张之嫌,但也大多有启人心智、劝人行善或经世致用的价值,因此古人才会劝人们要“敬惜字纸”。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