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罗和罗刹有什么区别?
一、定义上的区别:
罗刹在佛教中是指恶鬼,指食人肉之恶鬼。
阿修罗,直译为“非天”,意思是“果报”似天而非天之义,也就是相对于“天人(即天众、提婆)”的存在。
二、起源上的区别:
罗刹最早见于古印度颂诗《梨俱吠陀》﹐相传原为南亚次大陆土著名称。自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后﹐凡遇恶人恶事﹐皆称罗刹﹐遂成恶鬼名。
修罗和阿修罗来自于梵文,修罗就是‘端正’,国人称其为天神,梵文‘阿’是否定冠词,阿修罗翻译过来叫‘无端正’。无端正自然长相丑陋,且凶狠而好斗,而修罗的长相倒可称作气宇轩昂。
三、独立上的区别:
阿修罗是六道之一,独立的修罗道,是由人或神转世而成,有大的福报,神的神通,却有人的七情六欲,是欲界天的大力神或是半神半人的大力神。阿修罗易怒好斗,骁勇善战,曾多次与提婆神恶战,是佛教护法神天龙八部之一,罗刹无此独立类别。
百度百科—修罗
百度百科—罗刹
修罗 《 佛学大词典 》 梵语asura。音译阿修罗、阿须伦、阿苏罗、阿素罗、阿素洛。意译作不端正、非善戏、非天等。为六道之一,十界之一。最初为善神,后又转为恶神之名。修罗有美女而无好食,诸天有好食而无美女,互相憎嫉,经常战斗,故后世亦称战场为修罗场。其果报胜似天而非天,虽有福德,然性憍慢,执着之念强,虽被种种教化,其心不为所动,虽听闻佛法,亦不能证悟。[长阿含经卷二十阿须伦品、增一阿含经卷三阿须伦品、大乘义章卷八末、大唐西域记卷九] 罗刹 (梵名raksasa) luóchà 佛教中指恶鬼指食人肉之恶鬼。《慧琳意义》卷二十五中记载:“罗刹,此云恶鬼也。食人血肉,或飞空、或地行,捷疾可畏。”同书卷七又说:“罗刹娑,梵语也,古云罗刹,讹也(中略)乃暴恶鬼名也。男即极丑,女即甚姝美,并皆食啖于人。”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