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模型和睡莲模型的区别有哪些
一、两者区别
1、睡莲模型主要是用在企业价值观念和企业文化与员工的结合
2、冰山模型主要用在分析员工的综合组织能力方面
二、定义
睡莲模型(Waterlily
model)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企业文化专家沙因(Edgar
H.Schein)提出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
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三、具体特点
睡莲模型:
水面上的花和叶是文化的外显形式,是所能接触到的和感知到的企业文化,并在人们的心目中形成对企业最直接的认识,包括VI识别、行为方式、组织的架构和各种制度、程序;
中间是睡莲的枝和梗,是各种公开倡导的价值观、使命、愿景、行为规范等,是维系企业价值观和员工价值观之间的桥梁
最下面是睡莲的根,是各种视为当然的、下意识的信念、观念和知觉,
这里员工的个人行为已经和企业价值观达成了统一,企业行为已经融合进入员工的潜意识中,员工的行为已经是自觉、或无意识的,企业文化有效融合员工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做到了员工的“知行合一”。
冰山模型:
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四、延展运用
睡莲模型一般用在企业文化的建设方面
冰山模型一般用于管理员工、人力资源方面
冰川与冰山定义不同,形成方式不同。冰山是指从冰川或极地冰盖的海岸端断裂出来,漂浮在海里的大块淡水冰。冰川是存在于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多年的天然冰体,具有沿地面运动的状态。冰山是冰川或冰原与大海相遇的地方。冰和海水的相互运动导致冰川或冰盖的末端断裂入海,成为冰山。冰川是由于多年积雪、压实、重结晶和再冻结的成冰作用而形成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