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和PVC的区别
1、起源不一样:PET塑料于1941年被申请PET材料的专利,PVC(聚氯乙烯)则早在1835年就为美国V.勒尼奥发现,用日光照射氯乙烯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即聚氯乙烯。
2、用途不一样:PET塑料适用于电子电气和汽车行业,用于各种线圈骨架、变压器、电视机、录音机零部件和外壳、汽车灯座、灯罩、白热灯座、继电器、硒整流器等。PVC(聚氯乙烯)在建筑材料、工业制品、日用品、地板革、地板砖、人造革、管材、电线电缆、包装膜、瓶、发泡材料、密封材料、纤维等方面均有广泛应用。
3、性状不一样:一般性能 PET树脂为乳白色半透明或无色透明体,相对密度1.38,透光率为90%。PVC(聚氯乙烯)无定形结构的白色粉末,支化度较小,相对密度1.4左右。
扩展资料用途
玻璃纤维增强PET适用于电子电气和汽车行业,用于各种线圈骨架、变压器、电视机、录音机零部件和外壳、汽车灯座、灯罩、白热灯座、继电器、硒整流器等。PET工程塑料目前几个应用领域的耗用比例为:电器电子26%,汽车22%,机械19%,用具10%,消费品10%,其他为13%。目前PET工程塑料的总消耗量还不大,仅占PET总量的1.6%。
1.薄膜片材方面:各类食品、药品、无毒无菌的包装材料;纺织品、精密仪器、电器元件的高档包装材料;录音带、录象带、**胶片、计算机软盘、金属镀膜及感光胶片等的基材;电气绝缘材料、电容器膜、柔性印刷电路板及薄膜开关等电子领域和机械领域。
2.包装瓶的应用:其应用已由最初的碳酸气饮料发展到现在的啤酒瓶、食用油瓶、调味品瓶、药品瓶、化妆品瓶等。
3.电子电器:制造连接器、线圈绕线管、集成电路外壳、电容器外壳、变压器外壳、电视机配件、调谐器、开关、计时器外壳、自动熔断器、电动机托架和继电器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聚氯乙烯
多肽合成方法有哪些
苏州昊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座落于苏州市高新区国家级节能环保创业园内,是一家从事多肽试剂及抗肿瘤系列产品研发生产的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下设一个研究机构和一个产品生产基地,具有从克级到公斤、百公斤和吨级的多功能生产条件。公司已获得ISO9001-2000管理体系的认证和外贸进出口经营权,他们以完善的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对产品生产全过程实施控制,向顾客提供优质产品,目前各类多肽类试剂,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多肽合成试剂:
号码
产品
CAS NO.
A01001
ABEI4-(N-乙基-N-氨基丁基氨基)邻苯二甲酰肼
66612-29-1
A01002
AOP六氟磷酸-7-氮杂-苯并三唑-1-基-氧基三-(二甲胺基)膦
A01003
BOP卡特缩合剂
56602-33-6
A01004
BOP-CL双(2-氧代-3-恶唑烷基)次磷酰氯
68641-49-6
A01005
2-溴-1-乙基吡啶四氟硼酸盐
878-23-9
A01006
BrOP三-(二甲胺基)溴化鏻六氟磷酸盐
50296-37-2
A01007
CDIN,N'-羰基二咪唑 *
530-62-1
A01008
CDP1,1'-羰基二吡咯
81759-25-3
A01009
CIP2-氯-1,3-二甲基氯化咪唑翁六氟磷酸酯
153433-26-2
A01010
CIB2-氯-1,3-二甲基氯化咪唑翁四氟硼酸酯
153433-26-2
A01011
Cl-HOBT6-氯-1-羟基苯并三氮唑
26198-19-6
A01012
CMPI2-氯-1-甲基碘代吡啶
14338-32-0
A01013
DCC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
538-75-0
A01014
DCI4,5-二氰基咪唑
1122-28-7
A01015
DEPBT3-(二乙氧基磷酰氧基)-1,2,3-苯并三嗪-4-酮,
165534-43-0
A01017
DFIH2-氟-1,3-二甲基氯化咪唑翁六氟磷酸酯
164298-27-5
A01078
DICN,N′-二异丙基碳二亚胺
693-13-0
A01019
DMAP4-二甲胺基吡啶
1122-58-3
A01020
DMTMM4-(4,6-二甲氧基三嗪)-4-甲基吗啉盐酸盐
3945-69-5
A01021
DSCN,N'-二琥珀酰亚胺碳酸酯
74124-79-1
A01022
DMT-CL4,4'-二甲氧基三苯基氯甲烷
40615-36-9
A01023
EDC.HCL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AC / EDCI
25952-53-8
A01024
EEDQ2-乙氧基-1-乙氧碳酰基-1,2-二氢喹啉
16357-59-8
A01025
FMOC-CL芴甲氧羰酰氯
28920-43-6
A01026
HOTUO-[(乙氧基羰基)氰基甲胺]-N,N,N',N'-四甲基硫脲六氟磷酸盐
1122-28-7
A01027
HATU2-(7-偶氮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
148893-10-1
A01028
HBTU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
94790-37-1
A01029
HBPipU (苯并三唑-1-基氧基)二哌啶基脲六氟磷酸酯
190849-64-0
A01030
HBPyU O-(苯并三唑-1-基)-N,N,N',N'-二吡咯基脲六氟磷酸酯
105379-24-6
A01031
HCTU6-氯苯并三氮唑-1,1,3,3-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
330645-87-9
A01032
HDBTU2-(3,4-二氢-4-氧代-1,2,3-苯并三唑-3-基)-1,1,3,3-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
A01033
HNTU2-(内-5-降冰片烯-2,3-二羧酰亚胺)-1,1,3,3-四甲基脲六氟磷酸盐
A01034
HOAT1-羟基-7-偶氮苯并三氮唑
39968-33-7
A01035
HOBT1-羟基-苯并-三氮唑
2592-95-2
A01036
HOCT1-羟基-1H-1,2,3-三唑-4-羧酸乙酯
A01037
HONBN-羟基-5-降冰片稀-2,3-二酰亚胺
21715-90-2
A01038
HOOBT3-羟基-1,2,3-苯并三嗪-4(3H)-酮
28230-32-2
A01039
HPD-OSUO-琥珀酰亚胺-1,3-二甲基丙基脲六氟磷酸盐 *
A01040
HPTDP硫代-(1-氧基-2-吡啶)-巯基-1,3-二甲基丙基脲六氟磷酸酯
A01041
HPTUO-(1,2-二氢-2-氧-吡啶基)- -1,1,3,3-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
156311-83-0
A01042
HSPyU O-(琥珀酰亚胺-1-基)-N,N,N',N'-二吡咯基脲六氟磷酸酯e
207683-26-9
A01043
HSTUN,N,N',N'-四甲基脲-O-(N-琥珀酸亚胺基)六氟磷酸盐
265651-18-1
A1080
HOTTN,N,N',N'-四甲基-S-(1-氧-2-吡啶)硫脲六氟磷酸酯
212333-72-7
A01044
IIDQ2-异丙氧基-1-异丙氧碳酰基-1,2-二氢喹啉
38428-14-7
A01046
MEI2-异氰基乙基吗啉
78375-48-1
A01047
MMT对苯二甲酸单甲酯
1679-64-7
A01048
MMTM4-(4,6-二甲氧基三嗪)-4-甲基吗啉四氟硼酸盐
A01049
MSNT苯甲基-2-磺酰三硝基三氮唑
74257-00-4
A01050
NHSN-N-羟基琥珀酰亚胺
6066-82-6
A01051
NEPIS2-乙基-5-苯基异恶唑-3'-磺酸盐; 伍德沃德氏试剂K
4156-16-5
A01052
PipClU氯代-二哌啶基脲六氟磷酸酯
161308-40-3
A01053
1-对甲基苯磺酰咪唑
2232-08-8
A01054
PyAOP(3H-1,2,3-三-唑并[4,5-b]吡啶-3-氧基)三-1-吡咯烷基磷六氟磷酸盐
156311-83-0
A01055
PyBOP六氟磷酸苯并三唑-1-基-氧基三吡咯烷基磷
128625-52-5
A01056
PyBroP三吡咯烷基溴化鏻六氟磷酸盐
132705-51-2
A01057
PyClU1-(氯-1-吡咯烷基亚甲基)吡咯烷鎓六氟磷酸盐
135540-11-3
A01058
PyClOP三吡咯烷基氯化鏻六氟磷酸盐
133894-48-1
A01060
Sulfo-NHS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
106627-54-7
A01061
TATU2-(7-偶氮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四氟硼酸酯
A01062
TBDMSCL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
18162-48-6
A01063
TBTUO-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四氟硼酸酯
125700-67-6
A01064
TCFH四甲基氯代脲六氟磷酸酯
207915-99-9
A01065
TCTU6-氯苯并三氮唑-1,1,3,3-四甲基脲四氟硼酸酯
330641-16-2
A01066
TDBTU2-(3,4-二氢-4-氧-1,2,3-苯并三唑-3-基)-1,1,3,3-四甲基脲四氟硼酸酯
125700-69-8
A01067
TFFH四甲基氟代脲六氟磷酸酯
164298-23-1
A01068
TNTU2-(内-5-降冰片烯-2,3-二羧酰亚胺)-1,1,3,3-四甲基脲四氟硼酸盐
125700-73-4
A01069
TOTT2-(1-氧化吡啶-2-基)-1,1,3,3-四甲基异硫脲四氟硼酸盐
A01070
TOTUO-[(乙氧基羰基)氰基甲胺]-N,N,N',N'-四甲基硫脲四氟硼酸盐
136849-72-4
A01071
TPD-OSUO-琥珀酰基-1,3-二甲基丙基脲四氟硼酸酯
A01072
TPSCl2,4,6-三异丙基苯磺酰氯
6553-96-4
A01073
TPTDPS-(1-氧-2-吡啶)-巯基-1,3-二甲基丙基脲四氟硼酸酯
A01074
TPTUO-(1,2-二氢-2-氧-吡啶基)- -1,1,3,3-四甲基脲四氟硼酸酯
125700-71-2
A01075
TSNT1-对甲苯磺酸-3-硝基-1,2,4-三唑
77451-51-5
A01076
TSTUO-(N-琥珀酰亚胺基)-N N N'N'-四甲基四氟硼酸脲
105832-38-0
A01077
TPSI1-(2,4,6-三异丙基苯磺酰氯)咪唑
50257-40-4
A01079
2,4,6-三异丙基苯磺酰叠氮
36982-84-0
中间体:
中文名
CAS #
分子式
对苯二甲酸单甲酯
1679-64-7
C9H8O4
多烯紫杉醇侧链(硅化物)
三(N,N-四亚甲基)磷酰胺 6415-07-2
来曲唑
112809-51-5
10-羟基喜树碱
19685-09-7
7-乙基-10-羟基喜树碱
64439-81-2
依立替康
97682-44-5
拓扑替康
119413-54-6
溴莫尼定酒石酸盐
伊马替尼甲磺酸盐
氨基酸衍生物
CAT NO
产品
CAS 号码
B01001
Boc-Arg(tos)-OH
13836-37-8
B01002
Fmoc-Arg(Pbf)-OH
154445-77-9
B01003
Fmoc-Arg(tos)-OH
83792-47-6
B01004
Fmoc-D-Arg(pbf)-OH
187618-60-6
B01005
Boc-Asn(Trt)-OH
132388-68-2
B01006
Fmoc-L-Asn(Trt)-OH
132388-59-1
B01007
Fmoc-L-Asn(OtBu)-OH
B01008
Boc-Asp(OBzl)-OH
7536-58-5
B01009
Boc-Asp(OCHex)-OH
73821-95-1
B01010
Fmoc-Asp(OtBu)-OH
71989-14-5
B01011
Boc-Cys(Trt)-OH
21947-98-8
B01012
Fmoc-Cys(tBu)-OH
67436-13-9
B01013
Fmoc-Cys(Trt)-OH
103213-32-7
B01014
Boc-Glu(OBzl)-OH
13574-13-5
B01015
Boc-Glu(otBu)-OH
13726-84-6
B01016
Fmoc-Glu(OBzl)-OH
123639-61-2
B01017
Fmoc-Glu(OtBu)-OH
71989-18-9
B01018
Fmoc-Gln(Trt)-OH
132327-80-1
B01019
Boc-Lys(2-Cl-Z)-OH
54613-99-9
B01020
Boc-Lys(Boc)-OH
2483-46-7
B01021
Boc-Lys(Fmoc)-OH
84624-27-1
B01022
Boc-Lys(Z)-OH
2389-45-9
B01023
Fmoc-Lys(Boc)-OH
71989-26-9
B01024
Fmoc-Lys(Z)-OH
86060-82-4
B01025
Boc-Ser(Bzl)-OH
23680-31-1
B01026
Boc-Ser(tBu)-OH
13734-38-8
B01027
Boc-Ser(tBu)-OH¤DCHA
18942-50-2
B01028
Fmoc-Ser(Bzl)-OH
83792-48-7
B01029
Fmoc-Ser(tBu)-OH
109434-27-7
B01030
Boc-Thr(Bzl)-OH
168297-85-6
B01031
Boc-Thr(tBu)-OH
13734-40-2
B01032
Fmoc-Thr(tBu)-OH
71989-35-0
B01033
Boc-Tyr(Bzl)-OH
34805-19-1
B01034
Boc-Tyr(2-Br-Z)-OH
47689-67-8
B01035
Fmoc-Tyr(tBu)-OH
71989-38-3
B01036
Boc-His(Dnp)-OH.IPA
B01037
Fmoc-His(Trt)-OH
109434-24-4
B01038
Fmoc-Trp(Boc)-OH
143824-78-6
链接剂
编号:
产品名称:
CAS:
D01001
DHP Linker
3749-36-8
D01002
HMBA Linker
3006-96-0
D01003
HMP Linker
68858-21-9
D01004
Rink Amide Linker
145069-56-3
D01005
Sieber Linker
3722-51-8
D01006
Weinreb Linker
多肽合成方法:
酰基叠氮物法
早在1902年,Theodor?Curtius就将酰基叠氮物法引入到肽化学中,因此它是最古老的缩合方法之一。在碱性水溶液中,除了与酰基叠氨缩合的游离氨基酸和肽以外,氨基酸酯可用于有机溶剂中。与其他许多缩合方法不同的是,它不需要增加辅助碱或另一等当量的氨基组分来捕获腙酸。 ?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叠氮物法是唯一不发生消旋的缩合方法,随着可选择性裂解的氨基酸保护基引入,该方法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复兴。该方法的起始原料分别是晶体状的氨基酸酰肼或肽酰肼64,通过肼解相应的酯很容易得到。在-10℃的盐酸中,用等当量的亚硝酸钠使酰肼发生亚硝化而转化为叠氮化物65,依次洗涤、干燥,然后与相应的氨基组分反应。有些叠氮化物可用冰水稀释而沉淀出来。 二苯磷酰基叠氮化物(DPPA)也可以用于酰基叠氮化物的合成。Honzl-Rudinger方法采用亚硝酸叔丁作为亚硝化试剂,并且使叠氮缩合反应可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因酰基叠氮化物的热不稳定性,缩合反应需在低温下进行。当温度较高时,Curtius重排,即酰基叠氮转化为异氰酸酯的反应成为一个主要的副反应,最终导致生成副产物脲。由于反应温度低(如4℃)而导致反应速率相当慢,使得肽缩合反应通常需要几天才能完全。 ?对于较长的N端保护的肽链,酯基的肼解一般比较困难,因此,使用正交的N保护肼衍生物是一种选择。在肼基的选择性脱除后,按倒接(backing-off)策略组合的肽片段可以用于叠氮缩合。
如前所述,虽然叠氮法一直被认为是消旋化倾向最小的缩合方法,但在反应中,过量的碱会诱发相当大的消旋。因此,在缩合反应期间要避免与碱接触,例如,氨基组分的铵盐应采用N,N-二异丙胺或N-烷基吗啉代替三乙胺来中和。 ?
虽然有上述局限性,但该方法仍很重要,尤其对于片段缩合而言,因为该方法具有较低的异构化倾向,适用于羟基未保护丝氨酸或苏氨酸组分时,Nˊ保护的本行酰肼还具有多种用途。
酸酐法
在多肽合成中,最初考虑应用酸酐要追溯到1881年Theodor?Curtius对苯甲酰基氨基乙酸合成的早期研究。从氨基乙酸银与苯甲酰氯的反应中,除获得苯甲酰氨基乙酸外,还得到了BZ-Glyn-OH(n=2-6)。早期曾认为,当用苯甲酰氯处理时,N-苯甲酰基氨基酸或N-苯甲酰基肽与苯甲酸形成了活性中间体不对称酸酐。 ?大约在70年后,Theodor?Wieland利用这些发现将混合酸酐法用于现代多肽合成。目前,除该方法外,对称酸酐以及由氨基酸的羧基和氨基甲酸在分子内形成的N-羧基内酸酐(NCA,Leuchs?anhydrides)也用肽缩合。最后应该提到,不对称酸酐常常参与生化反应中的酰化反应。
混合酸酐法
有机羧酸和无机酸皆可用于混合酸酐的形成。然而,仅有几个得到了广泛的实际应用,多数情况下,采用氯甲酸烷基酯。过去频繁使用的氯甲酸乙酯,目前主要被氯甲酸异丁酯所替代。
由羧基组分和氯甲酸酯起始形成的混合酸酐,其氨解反应的区域选择性依赖依赖于两个互相竞争的羰基的亲电性和(或)空间位阻。在由N保护的氨基酸羧酸盐(羧基组分)和氯甲酸烷基酯(活化组分,例如源于氯甲酸烷基酯)形成混合酸酐时,亲核试剂胺主要进攻氨基酸组分的羧基,形成预期的肽衍生物,并且释放出游离酸形式的活性成分。当应用氯甲酸烷基酯(R1=异丁基、乙基等)时,游离的单烷基碳酸不稳定,立即分解为二氧化碳和相应的醇。然而,对于亲核进攻的区域选择性,也有一些相反的报道,产物为氨基甲酸酯和原来的N保护氨基酸组分。 ?为了形成混合酸酐,将N保护的氨基酸或肽分别溶于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二氧六环、乙腈、乙酸乙酯或DMF中,用等当量的三级碱(N-甲基哌啶、N-甲基吗啉、N-乙基吗啉等)处理。然后,在-15℃--5℃,剧烈搅拌的同时加入氯甲酸烷基酯以形成不对称酸酐(活化)。经短时间活化后,加入亲核性氨基酸组分。如果作为铵盐使用(需要更多的碱),必须避免碱的过量使用。如果严格按照以上的反应条件,混合酸酐法很容易进行,是最有效的缩合方法之一。
对称酸酐法
Nα-酰基氨基酸的对称酸酐是用于肽键形成的高活性中间体。与混合酸酐法相反,它与胺亲核试剂的反应没有模棱两可的区域选择性。但肽缩合产率最高,为50%(以羧基组分计)。?
虽然由对称酸酐氨解形成的游离Nα-酰基氨基酸可以和目标肽一起,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萃取回收,但在最初,这种方法的实用价值极低。对称酸酐可以用Nα-保护氨基酸与光气,或方便的碳二亚胺反应制得。两当量的Nα-保护氨基酸与-当量的碳二亚胺反应有利于对称酸酐的形成,对称酸酐可以分离出来,也可不经纯化而直接用于后面的缩合反应。基于Nα-烷氧羰基氨基酸的对称酸酐对水解稳定,可采用类似上述纯化混合酸酐的方法进行纯化。 ?
由于Boc-保护氨基酸的商品化和合理的价格,在肽链的逐步延长中,使用对称酸酐法日益受到重视。虽然可以买到晶状的对称酸酐,但原位制备仍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碳二亚胺法
碳二亚胺类化合物可用于氨基和羧基的缩合。在该类化合物中N,Nˊ-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相对便宜,而且可溶于肽合成常用的溶剂。在肽键形成期间,碳二亚胺转变为相应的脲衍生物,N,Nˊ-二环己基脲可以从反应液中沉淀出来。显然,碳二亚胺活化后的活性中间体氨解和水解速率不同,使肽合成能在含水介质进行。经几个课题组的大量研究,确立了以碳二亚胺为缩合剂的肽缩合反应机理,羧酸根离子加成到质子化的碳二亚胺,形成高活性的O-酰基脲;虽然还没有分离出这个中间体,但通过非常类似的稳定化合物推断了它的存在。O-酰基脲与氨基组分反应,产生被保护的肽和脲衍生物。或者,与质子化形式处于处于平衡状态的O-酰基异脲,被第二个羧酸酯亲核进攻,产生对称的氨基酸酐和N,Nˊ-二取代脲。前者与氨基酸反应得到肽衍生物和游离氨基酸。在碱催化下,使用DCC的副反应使酰基从异脲氧原子向氮原子转移,产生N-酰基脲71,它不再发生进一步的氨解。不仅过量的碱可催化O-N的酰基转移,而且碱性的氨基组分或碳二亚胺也可催化该副反应。?
另外,极性溶剂有利于这一反应途径。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