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主要由哪五种声腔组成
川剧主要是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这五种声腔组成。
川剧(川戏),中国西南地区戏曲曲艺之一,是融汇高腔、昆曲、胡琴、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而成的传统剧种,是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形成于清朝乾隆年间,主要流行于川、渝、云、贵四省市的汉族地区。川剧特色鲜明,有着与其他剧种不同的地方高腔和令人惊艳的变脸技巧,并以此为人们所熟知。
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它是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艺术。在戏曲声腔上,川剧是由高腔、昆腔、胡琴腔、弱腔等四大声腔加一种本省民间灯戏组成的。这五个种类除灯戏外,都是从明朝末年到清朝中叶,先后由外省的戏班传入四川。
一、琴筒的构造不同
1、板胡:琴筒呈圆筒形,用坚硬的椰子壳做成,也有用木质、铜质或竹质的,七十年代以后还用低发泡(ABS)材料模压成型。琴筒一头大一头小的形状,能使音响共鸣集中并造成板胡的特色。
瓢大发音低沉不宏亮,瓢小则发音尖啸刺耳。琴筒前口不蒙皮膜而胶以桐木板。它是板胡音色优劣的关键,以用木质松软、纹理顺直、匀密、无痕节和水渍的梧桐木为佳。筒后口有的敞口,有的开五个音孔,呈金钱眼状。
2、二胡:琴筒形状有六角形、八角形、圆形、前八角后圆形等,常用的是六角形。琴筒后面镶嵌着一个音窗(一般为雕木花窗),不仅对琴筒起了装饰作用,而且对发音、传音和滤音有一定的好处。
二、历史时间不同
1、板胡:始于清朝,板胡是伴随着中国地方戏曲梆子腔的出现,在中国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
2、二胡:二胡始于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三、名称由来不同
1、板胡:因为琴筒用薄木板粘成而得名的。
2、二胡:最早发源于我国古代北部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那时叫“奚琴”。在唐代更名为“胡琴”,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
百度百科-板胡
百度百科-二胡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