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on, in, at,with,for,to,是什么意思和怎么用?

梵高1年前 (2023-12-05)阅读数 9#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表示介词

1.in用在时间里表示"在"。如:一天的早、午、晚,in the morning, in the afternoon, in the evening。在年、月、季节里也用它。如: in 2004, in February, in spring。 2. 表示方位"在……里,在……中"。如:in a car在汽车里,in hospital在住院。 3. 表示"以……,用……"。如: talk in English用英语交谈,write in ink用墨水写字。4. 表示"穿,戴"。如,a boy in a blue jacket. 穿蓝夹克的男孩。

2.on用在具体日期或日期的早、午、晚前表示"在"。如:on Friday在星期五,on May 1st在五月一日。2. 表示方位"在……上"。如:on the wall在墙上。3. 表示"以……方式,靠……"。如:live on bread and water 靠面包和水生活。

3.at用在具体钟点前表示"在"。如:at four o'clock 在4点钟。2. 表示地点"在"。如: at the second crossing 在第二个路口。 3. 表示"向、朝"和to意思一样。如:Don't shout at me.别对我喊。4. 表示状态领域"在"。如: at school在学校,at work在工作, at dinner在进餐

4.with表示"同、和……一起,与……,跟……"。如: Go with your mother. 跟妈妈一起去吧。2. 表示"有,带着"。如: a man with brown hair 一个有棕色头发的人, I have no money with me. 我没带钱。 3. 表示"用、以"。如: mix with a spoon用勺子搅拌。

5.to和for的用法可以去这个地方看一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e1288501009a5x.html

6.in school表示在求学,at school表示在学校、在上课

on, in, at,with,for,to,是什么意思和怎么用?

7.at the end表示在...的末尾,in the end表示最后、结果

一、一词多义不同

1、with

作介词意思有用;随着;包括;和 ... 一起。

2、for

作介词意思有为;因为;代表;往;支持;关于;给。作连词意思是因为。

3、to

作介词意思有对于;为了;(表示方向)到;向;(表示间接关系)给。作赋词意思有(表示方向)去;(门)关上。

4、of

作介词意思有关于;... 的(表所属);出身于;由于。

二、用法不同

1、with

1)with表示状态时,还可作“跟上…”“听懂…的话”解,一般用于疑问句或否定句中。

2)with表示关系时还可作“与…合并〔混合,组合〕”解。

2、for

1)for是并列连词,引导的是并列从句,表示原因的语气很弱,一般是对结果作出推断性的补充说明或解释,不表示直接原因,?for前多加逗号。

2)for用法较正式,很少用于口语,一般用于书面语。

3、to

to表示在某范围之外,两者之间可以互相连接,也可以不连接。

4、of

of用作介词,表示在…的,在…之前;由于,因为;用...做成的 ;在…方面等含义;可表示同位,表示主格关系。

三、词源解说不同

1、with

单词直接源自古英语的wi,意为反对,对立;最初源自原始日耳曼语的withro,意为反对。

2、for

单词直接源自古英语的for;最初源自古日耳曼语的fura,意为前面,之前。

3、to

单词直接源自古英语的to,意为朝向。

4、of

单词直接源自古英语的of;最初源自原始日耳曼语的af,意为离开,分开。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