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比兴是什么?起兴是什么?比兴和起兴有什么区别?

一语惊醒梦中人1年前 (2023-12-05)阅读数 8#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诗经事物

诗集传:「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 比,是比喻,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说明事理。以现代修辞学来说,比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明喻(像、一般、似):小明像一只顽皮猴子。

暗喻(是、变成、成为):小明是一只顽皮猴子

借喻:那只猴子真顽皮!(猴子=小明,而不是真猴子!)

比兴是什么?起兴是什么?比兴和起兴有什么区别?

起兴作为一种表现方法. 所谓“起兴”,就是借鉴古典诗歌中“兴”的表现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言之物也”。具体来讲,就是在阐述事理前,先说一个事情,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发开去,从而把相关道理阐述透彻。

所谓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不用比喻。“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地主要形象化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至深至远的影响。

扩展资料

以《诗经.秦风.蒹葭》为例

- 比兴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兴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比兴和起兴有何不同?

文学创作中的两种手法。比是比喻。兴为寄托。比、兴两法在我国诗歌创作中源远流长,从《诗经》起就已开始运用。儒家诗论把比兴列为风、赋、比、兴、雅、颂“六义”的两种。郑玄说:“比”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是见今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见《周礼·春官宗伯·大师》注)。把比兴与美刺联系起来加以解释。比兴之法多用在旧体诗词和民歌中,一般文学作品中极少运用或不用。 “比兴”本来包含“比”和“兴”两种修辞手法,但人们谈论古典诗歌和民歌时常“比兴”连及,当以“兴”为主,兼有比喻作用,有时即指“起兴”一法。由于“起兴”具有引发、联想等作用,故常置于篇章的开头。《诗经·卫风·氓》两章的开头即用了兴的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诗经·魏风·伐檀》内容是讽刺统治者不劳而食的,诗的每段开头都以砍伐檀树起兴。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象,创造出缠绵悱恻的情调,又能引起下文的故事,起到了统摄全篇的作用。

采纳哦

如下:

一、意思不同

1、比兴: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2、起兴:修辞格的一种。即用跟甲事物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

二、侧重点不同

1、比兴:比兴没办法单独表达,无法截取某个片段,需要看全文的意思和内容,然后来参照全文意境去进行理解。比兴基本的艺术运思与表现方式。

2、起兴:起兴更加侧重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起兴侧重在单个句子或意思的表达。

介绍

谈到我国古典诗词的艺术手法,除了特别措意于音律的和谐,做到“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的地步,也就是要使诗歌的语言艺术必得富有音乐性之外,它的表现形式,总不出乎赋、比、兴三种,而比、兴二者尤为重要。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