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乞丐的拼音及解释

桃子1年前 (2023-12-05)阅读数 8#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乞丐汉语

乞丐的解释 (1) [beg]∶求乞 乞丐于人 (2) [beg for;ask]∶乞求;请求 乞丐复归 (3) [beggar]∶专靠要饭要钱过活的人 京师 乞丐无处求 详细解释 亦作“ 乞匄 ”。1.求乞。 《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 :“拥彊 汉 之节,馁山谷 之间 , 乞匄 无所 得。” 颜师古 注:“匄亦乞也。” 宋 司马 光 《言赈赡流民札子》 :“臣闻民之本性,怀土重迁,岂乐去其乡里,舍其 亲戚 ,弃其邱垄,流离道路,乞丐於人哉。” 清 李渔 《巧团圆·惊燹》 :“远远望见有箇乞丐之人,沿途叫化来了。” (2).乞求;请求。 汉 陈琳 《袁绍檄豫州文》 :“父 嵩 乞匄 携养,因赃假位。” 晋 葛洪 《 抱朴 子·仙药》 :“ 瞿 谢受更 生活 之恩,乞丐其方。仙人告之曰:‘此是松脂耳。’” 唐 元结 《与李相公书》 :“ 即日 辞命担囊,乞丐复归 海滨 。” (3).讨取; 索取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 家训 ·勉学》 :“ 东莞 臧逢世 ,年二十馀,欲读 班固 《汉书》 ,苦 假借 不久,乃就姊夫 刘缓 , 乞匄 客刺、 书翰 纸末,手写一本。” 《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五年》 :“ 炳之 见人有烛盘、佳驴,无不 乞匄 。”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官小者,贩鬻、乞丐,无所不为。” (4).赦免; 宽恕 。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窃惟陛下钦明稽古,隆於兴继,为 胤 归诉, 乞匄 馀罪,还兵复爵,使失旦之鸡,复得一鸣,抱罪之臣,展其后效。” (5).专靠要饭要钱过活的人。 《太平广记》 卷一二六引 《王氏见闻》 :“至於深坊僻巷,马医酒保,乞丐佣作及 贩卖 儿童辈,并是其狗。” 《朱子语类》 卷一三○:“钞法之行,有朝为富商,暮为乞丐者矣。”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京师多乞丐…… 大抵 游手 * 之辈,不事生产。”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 诗:“盗匪告 肃清 ,乞丐无处觅。” (6).詈词。 《 水浒传 》 第四四回:“你这打脊饿不死冻不杀的乞丐,敢来多管。” 《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 :“你这破落户,千刀万剐的贼,不长俊的乞丐!见我 丈夫 不在家,今来诈我!” 亦作“ 乞匄 ”。见“ 乞匄 ”。 词语分解 乞的解释 乞 ǐ 向人讨、要、求:乞求。乞丐。乞灵(向神佛求助)。乞怜。 姓。 部首 :乙; 丐的解释 丐 à 乞求。 讨饭的人:乞丐。 给与、施与:“沾丐后人多矣”。 部首:一。

乞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乞讨的解释是(1)乞求施舍或救济,(2)去行乞,(3)讨施舍。

读音:[qǐtǎo],例句:乞讨人员纷纷涌向城市,给社会治安带来很大压力。近义词:行乞、乞丐、拾荒、施舍。反义词:恩赐。

乞讨的意思是指乞求施舍或救济。从古至今,乞讨的人就非常多,这种人我们一般都称之为“乞丐”,也叫“叫花子”或作“要饭的”。虽然乞丐是社会最底层的贫民,很少被载入正史之中,但是在文人墨客的私家笔记或野史中,却留下了许多关于乞丐的记录。

造句如下:

这乞丐挨门挨户乞讨饭和啤酒.

他居然能施舍这么多的给那萍水相逢的乞讨者,或许这是他几天的菜钱,或许这是他仅剩的一点钱,可是他给了萍水相逢的乞讨者。

她被迫乞讨。

那流浪汉乞讨食物。

乞丐向他乞讨。

那个盲人以乞讨为生。

万一出现最坏的情况,我被继母赶出家门,我就去乞讨。

这名街友平日居无定所,只靠乞讨维生。

乞讨人员纷纷涌向城市,给社会治安带来很大压力。?

当你经济困难沦为乞讨时,也许一顿粗茶淡饭就是你最大的幸福。

乞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乞求、乞讨。

乞丐的拼音及解释

资料扩展: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春秋战国时期,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大文学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定义:

当人们使用“古代汉语”这个术语时,在不同的语境中赋予了它三个不同的含义:古代的汉语、上古汉语和文言。古代汉语首先是指“古代的汉语”。这就是说,“五四运动”以前汉族人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泛称为古代汉语。古代汉语大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跟任何事物无不发展变化一样,语言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三千多年来,汉语有了很大的变化。根据汉语语法、词汇和语音变化的情形,学者将古代汉语分为三个发展时期:上古期、中古期和近代期。

上古期是指西元3世纪以前,即历史上商、周、秦和两汉时期;中古期是指西元4世纪到西元12世纪,即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时期;近代期是指西元13世纪到19世纪,即历史上的元、明、清时期。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