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与中餐的区别都有哪些?
西餐与中餐的区别都有哪些?
西餐与中餐的区别有以下五点:
1、原料选取的区别:
中餐的选料非常广泛,几乎是飞、潜、动、植,无所不食,除了一些宗教信仰(比如伊斯兰教)有稍许禁忌。而西方自中世纪后在精神文化上一直受到宗教的约束,加之由于现代营养学的建立,与中餐相比,西餐在选料上局限性较大,常用的原料有牛、羊、猪肉、和禽类、乳蛋类等,对内脏的选择很少。做了菜类,中餐的主食喜欢大米,面食也可以。而西方更加侧重于面点,也就是西点。西点属于西餐的一部分。
2、刀工上的区别:
中餐厨师非常讲究刀工,可以把原料加工成细小的丝、丁、片、末等刀口。而西餐橱刀的种类非常多,干什么用什么刀也很讲究,但很少把原料加工成细小的刀口,大都是体积较大的排、卷、块等形状,讲究造型。所以中餐的刀工往往让西方人吃惊异常。
3、烹调方法的区别:
中餐做菜一般使用的圆底锅、明火灶非常适宜炒菜,所以中餐做菜的烹调方法非常多。而西餐做菜是用平底锅、闇火灶,并带有烤箱,还要有扒板、面火炉等装置,所以烹调方法主要是煎、烤、焖、烩、铁扒等。烹饪方法上是远多于西餐的。
4、份量和氛围的区别:
西餐是侧重于个人点菜,个人品尝,份量适度,重视自我的氛围。中餐是一桌菜大家只管吃,热闹,品种丰富,更多地重视整体,点菜的人是想尽量满足不同人的口味,所以中国有句话叫做众口难调,也知道这是件难事,可还要这样做,因为觉得整体的一致更重要。中餐讲究分享,可能也是不患寡患不均的影响,这种分享的渗透之深,使中国人在吃西餐的时候也分享,即使大家都各自点了菜,也会在吃的时候你尝点我的,我尝点你的,搞得餐桌上还是很热闹,一派乐融融的气氛。
5、厨具的区别:
中西餐吃法在餐桌上不同,在厨房里也很不一样。西餐的厨房更像一间工厂,有很多标准装置,有很多计量、温度、时间的控制,厨房的布局也是按流程设计的,有对出品的样式、颜色的严格要求。其实老外的脑子都比较简单,但他们把很多事标准化了、程式化了,就提高了做事的效率和连贯性,麦当劳和星巴克都是产品标准化的结果。而中餐的厨房中厨具各异,令人眼花缭乱,单单刀具就品种多样,不同的烹调方式采用不同的厨具加工。
参考资料
青岛新东方公众号.青岛新东方公众号[引用时间2017-12-22]
中餐与西餐的主要区别有哪些?这个问题其实特别广阔,我就从几个方面叙述一下吧!要细说的话得长篇大论了
一:烹调方法不同
二:烹调的调味品区别甚大
三:原料选取有很大区别
四:口味有很大区别
五:用餐方式不一样
当然,现在有很多融合菜,就是中西结合的,如果你想从事餐饮行业的话,可以多学一点,这样更利于以后的发展和创新。我们学校的金领大厨,学习的课程就是中西结合的,非常不错
中餐和西餐的区别有哪些共同点:
1、都是人类有烹饪历史以来最著名的两大餐饮文化之一。
2、最高境界都可以称之为世界烹饪艺术的典范。
3、都使用煮、炒、煎、炸、炖、焖、烤等烹饪方法进行做菜。
4、都比较讲究烹饪的火候与温度的掌控。
5、都有中、西餐宴会菜式以及流派。
6、都有冷菜、热菜之分。
7、都有各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餐饮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小吃。
不同点:
1、中餐代表着以中国为首的大多数东方人的饮食文化,西餐则代表欧洲各国和地区,以及以欧洲各国和地区的移民为主要人口的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广大区域的餐饮文化。
2、中餐的基本味型:南甜、北咸、东辣、西酸。西餐的基本味型就是酸和咸。
3、中餐大多数是汤最后上,而西餐是先喝汤,再吃主菜。
4、中餐宴会是使用圆桌,西餐则是长方形、方形、U型、T型等桌子。
5、中餐用餐者使用筷子,而西餐是使用刀叉。
6、中餐宴会用餐是大家一起吃一盘菜,而西餐则是自己吃自己的,每人一盘。
7、中餐用餐饮酒时,是开始到最后大都是饮一种酒,而西餐是餐前酒、餐中酒、和餐后酒。
8、中餐宴客可以给客人夹菜,西餐则是分餐制,自己吃自己的,不给客人夹菜。
9、中餐用餐饮酒时习惯劝酒,西餐则是客人自己喝多少、倒多少,不主张劝客人多喝。
10、中餐宴会的面条属于主食,一般餐后上。而西餐的面条既是主菜、也可以当配菜。
西餐与中餐就餐时分别有哪些讲究.饮食习俗的异同点:
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形成这一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中国古人认为:“水居者腥,肉臊,草食即羶。”热食、熟食可以“灭腥去臊除羶”(《吕氏春秋'本味》)。
西方人秉承著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主,以采集、种植为辅,荤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当然,西方人以中西食物的差异来判定双方饮食营养的优劣是没有道理的。
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物件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
2.饮食观念的异同点:
中国是一种美性饮食观念。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 *** 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与中国饮食的重味相比较,西方饮食则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西方烹调讲究营养而忽视味道。他们以冷饮佐餐,冰镇的冷酒还要再加冰块,而舌表面遍布的味觉神经一经冰镇,便大大丧失品味的灵敏度,渐至不能辨味;那带血的牛排与大白鱼、大白肉,生吃的蔬菜,虽富含营养但却无“味”。凡此种种都反映了西方人对味觉的忽视。
3.饮食方式的异同点:
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聚食制。聚食制的起源很早,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发掘中可见,古代炊间和聚食的地方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篝火,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围火聚食。这种聚食古俗,一直延至后世。聚食制的长期流传,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
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最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4. 饮食用具的异同点:
中国人的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筷子,古代叫箸,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礼记》中曾说:“饭黍无以箸。”可见至少在殷商时代,已经使用筷子进食。实际上,东方各国使用筷子其源多出自中国。中国人的祖先发明筷子,确实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而西方人多使用餐刀、餐叉为主要食具,左手握叉,右手拿刀,将食物切下,即可用叉送入嘴里。
比较而言,中国饮食倾向于艺术,因此多从色、香、味去注重菜肴的外部表现;西方的饮食没有中国那么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也不注重其艺术性,而多从营养学的角度去考虑菜肴的结构和食品成分。
简言之,中菜和西菜,分别可以用繁和简来描述。
研究二 中外节日对比研究
中外节日五彩缤纷,分别具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而且每个节日的背后都有许多有趣或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虽然现在的节日大多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但是作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而延续至今的这些节日,应该让学生对它们的传统和起源有所了解。
(一)
中餐与西餐的上菜程式 餐上菜顺序应是:先上冷菜、饮料及酒,后上热菜,然后上主食,最后上甜食点和水果。宴会上桌数很多时,各桌的每一道菜应同时上。
上菜的方式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一是把大盘菜端上,由各人自取;二是由侍者托著菜盘逐一给每位分让;三是用小碟盛放,每人一份。
西餐上菜程式通常是:面包黄油→冷菜→汤斗海鲜→主菜→甜点心→咖啡和水果。冷菜、汤,同时就著面包吃。冷菜也叫开胃小菜,作为第一道菜,一般与开胃酒并用。汤分渍汤和奶油浓汤。主菜有鱼、猪肉、牛肉、鸡等。甜食常有冰淇淋、布丁等。然后是咖啡或红茶。至于水果,可上可不上。
(二)西餐和中餐吃法的区别
.西餐的吃法之吃面包和黄油时,通常是小圆面包和包条
自己拿面包和黄油,然后用手把面包掰成几小块,抹一块,吃一块。
吃三明治,小的三明治和烤面包是用手拿着吃的,大点的吃前先切开。配卤汁吃的热三明治需要用刀和叉。
2.西餐的吃法之吃肉类
西方人吃肉(指的是羊排、牛排、猪排等)一般都是大块的。吃的时候,用刀、叉把肉切成一小块,大小刚好是一口。吃一块,切一块,不要一下子全切了
西餐厅与中餐厅的区别芝华士
定 价:520元/瓶,35元杯
义大利浓缩咖啡
定 价:20元
椰奶冰沙
定 价:20元
卡布基诺
定 价:25元
摩卡基诺
定 价:28元
名称 价格(元) 所有类别(127) 比萨类(12) 冰品(6) 茶(14) 鸡尾酒(13) 烈酒(24) 咖啡(10) 利口酒(10) 啤酒(9) 小吃(9) 意面(4) 果汁(12) 主菜(4)
野菌肉酱小麦面 25.00 意面
紫苏蒜油面 25.00 意面
海鲜番茄幼瓜面 25.00 意面
塔吉烤猪排配蔬菜及米饭 26.00 主菜
烧汁焖牛肉配野菌炒饭 28.00 主菜
香煎三文鱼配烤土豆泥及黄油汁 38.00 主菜
卡真烤鸡腿配香草炒宽面及奶油烟肉汁 28.00 主菜
黑胡椒牛柳比萨(10寸) 48.00 比萨类
马天尼(瓶) 260.00 利口酒
马天尼(杯) 20.00 利口酒
咖啡蜜(瓶) 320.00 利口酒
咖啡蜜(杯) 25.00 利口酒
君度(瓶) 320.00 利口酒
君度(杯) 25.00 利口酒
百利甜(瓶) 320.00 利口酒
百利甜(杯) 25.00 利口酒
马利宝(杯) 20.00 利口酒
马利宝(瓶) 260.00 利口酒
杰克丹尼(瓶) 350.00 烈酒
百家得151(杯) 30.00 烈酒
百家得(瓶) 320.00 烈酒
百家得(杯) 25.00 烈酒
哥顿金(瓶) 260.00 烈酒
哥顿金(杯) 20.00 烈酒
拿破仑白兰地(瓶) 320.00 烈酒
拿破仑白兰地(杯) 25.00 烈酒
爱尔兰威士忌(瓶) 320.00 烈酒
爱尔兰威士忌(杯) 25.00 烈酒
芝华士12年(杯) 30.00 烈酒
芝华士12年(瓶) 380.00 烈酒
黑方(杯) 30.00 烈酒
黑方(瓶) 380.00 烈酒
杰克丹尼(杯) 28.00 烈酒
百家得151(瓶) 380.00 烈酒
瑞典伏特加(杯) 25.00 烈酒
瑞典伏特加(瓶) 320.00 烈酒
特其拉(金)(瓶) 260.00 烈酒
特其拉(金)(杯) 20.00 烈酒
特其拉(银)(瓶) 260.00 烈酒
特其拉(银)(杯) 20.00 烈酒
红牌伏特加(瓶) 260.00 烈酒
红牌伏特加(杯) 20.00 烈酒
波士(瓶) 260.00 啤酒
爱丁格(黑啤) 35.00 啤酒
爱丁格(精酵) 35.00 啤酒
柯罗娜 20.00 啤酒
喜力 20.00 啤酒
嘉士伯 18.00 啤酒
青岛 15.00 啤酒
百威 18.00 啤酒
波士(杯) 20.00 啤酒
金枪鱼凉瓜 2.00 小吃
红酒烩白梨 10.00 小吃
风味烤鸡翅 18.00 小吃
蒜蓉法宝 10.00 小吃
蔬菜乳酪球 15.00 小吃
芥末白梨配美洲胡桃仁 2.00 小吃
脆皮辣味薯角 18.00 小吃
爆米花 15.00 小吃
卡真大薯条 15.00 小吃
黑胡椒牛柳炒意粉 25.00 意面
干果虾仁比萨(8寸) 38.00 比萨类
干果虾仁比萨(10寸) 48.00 比萨类
什锦香肠比萨(8寸) 38.00 比萨类
黑胡椒牛柳比萨(8寸) 38.00 比萨类
野菌菠菜比萨(8寸) 38.00 比萨类
什锦香肠比萨(10寸) 48.00 比萨类
扒杂蔬菜比萨(8寸) 38.00 比萨类
水果比萨(10寸) 48.00 比萨类
野菌菠菜比萨(10寸) 48.00 比萨类
扒杂蔬菜比萨(10寸) 48.00 比萨类
水果比萨(8寸) 38.00 比萨类
巧克力奶昔 16.00 冰品
香草奶昔 16.00 冰品
咖啡冰淇淋 20.00 冰品
水果圣代冰淇淋 25.00 冰品
香蕉船 20.00 冰品
香蕉奶昔 16.00 冰品
立顿红茶(壶) 30.00 茶
玫瑰奶茶(壶) 38.00 茶
冰柠檬茶(壶) 35.00 茶
冰柠檬茶(杯) 15.00 茶
西湖龙井(杯) 25.00 茶
西湖龙井(壶) 45.00 茶
碧螺春(杯) 25.00 茶
碧螺春(壶) 45.00 茶
各式热奶茶(杯) 15.00 茶
玫瑰奶茶(杯) 18.00 茶
各式热奶茶(壶) 35.00 茶
立顿红茶(杯) 12.00 茶
铁观音(壶) 45.00 茶
铁观音(杯) 25.00 茶
可口可乐 10.00 果汁
矿泉水 8.00 果汁
健怡可乐 12.00 果汁
鲜牛奶 10.00 果汁
雪碧 10.00 果汁
干姜水 16.00 果汁
汤力水 16.00 果汁
苏打水 16.00 果汁
菠萝汁 16.00 果汁
西柚汁 16.00 果汁
橙汁 16.00 果汁
椰汁 12.00 果汁
长岛冰茶 30.00 鸡尾酒
螺丝刀 20.00 鸡尾酒
特其拉日出 20.00 鸡尾酒
金汤力 25.00 鸡尾酒
咸狗 20.00 鸡尾酒
玛格丽特 25.00 鸡尾酒
红粉佳人 20.00 鸡尾酒
威士忌酸 20.00 鸡尾酒
黑俄罗斯 25.00 鸡尾酒
特其拉炮 20.00 鸡尾酒
蓝色夏威夷 20.00 鸡尾酒
新加坡司令 30.00 鸡尾酒
比尔布洛克 28.00 鸡尾酒
蓝山咖啡 30.00 咖啡
冰咖啡 20.00 咖啡
冰卡布基诺 25.00 咖啡
冰摩卡 25.00 咖啡
美式咖啡 20.00 咖啡
百利甜咖啡 30.00 咖啡
卡布基诺 25.00 咖啡
拿铁咖啡 25.00 咖啡
摩卡咖啡 25.00 咖啡
哥伦比亚咖啡 20.00 咖啡
西餐都有哪些西餐大致可分为法式、英式、意式、俄式、美式等几种
西菜之首--法式大餐
法国人一向以善于吃并精于吃而闻名,法式大餐至今仍名列世界西菜之首。
法式菜肴的特点是:选料广泛(如蜗牛、鹅肝都是法式菜肴中的美味),加工精细,烹调考究,滋味有浓有淡,花色品种多;法式菜还比较讲究吃半熟或生食,如牛排、羊腿以半熟鲜嫩为特点,海味的蠔也可生吃,烧野鸭一般一六成熟即可食用等;法式菜肴重视调味,调味品种类多样。用酒来调味,什么样的菜选用什么酒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清汤用葡萄酒,海味品用白兰地酒,甜品用各式甜酒或白兰地等;法国菜和乳酪,品种多样。法国人十分喜爱吃乳酪、水果和各种新鲜蔬菜。
法式菜肴的名菜有:马赛鱼羹、鹅肝排、巴黎龙虾、红酒山鸡、沙福罗鸡、鸡肝牛排等。
简洁与礼仪并重--英式西餐
英国的饮食烹饪,有家庭美肴之称。英式菜肴的特点是:油少、清淡,调味时较少用酒,调味品大都放在餐台上由客人自己选用。烹调讲究鲜嫩,口味清淡 ,选料注重海鲜及各式蔬菜,菜量要求少而精。英式菜肴的烹调方法多以蒸、煮、烧、薰见长。
英式菜肴的名菜有:鸡丁沙拉、烤大虾苏夫力、薯烩羊肉、烤羊马鞍、冬至布丁、明治排等。
西菜始祖--意式大餐
在罗马帝国时代,义大利曾是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虽然后来义大利落后了,但就西餐烹饪来讲,义大利却是始祖,可以与法国、英国媲美。
意式菜肴的特点是:原汁原味,以味浓著称。烹调注重炸、薰等,以炒、煎、炸、烩等方法见长。
义大利人喜爱面食,做法吃法甚多。其制作面条有独到之处,各种形状、颜色、味道的面条至少有几十种,如字母形、贝壳形、实心面条、通心面条等。义大利人还喜食意式馄饨、意式饺子等。
意式菜肴的名菜有:通心粉素菜汤、局馄饨、乳酪局通心粉、肉末通心粉、比萨饼等。
营养快捷--美式菜肴
美国菜是在英国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继承了英式菜简单、清淡的特点,口味咸中带甜。美国人一般对辣味不感兴趣,喜欢铁扒类的菜肴,常用水果作为配料与菜肴一起烹制,如菠萝局火腿、菜果烤鸭。喜欢吃各种新鲜蔬菜和各式水果。美国人对饮食要求并不高,只要营养、快捷。
美式菜肴的名菜有:烤火鸡、橘子烧野鸭、美式牛扒、苹果沙拉、糖酱煎饼等。
西菜经典--俄式大餐
沙皇俄国时代的上层人士非常崇拜法国,贵族不仅以讲法语为荣,而且饮食和烹饪技术也主要学习法国。但经过多年的演变,特别是俄国地带,食物讲究热量高的品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烹调特色。俄国人喜食热食,爱吃鱼肉、肉末、鸡蛋和蔬菜制成的小包子和肉饼等,各式小吃颇有盛名。
俄式菜肴口味较重,喜欢用油,制作方法较为简单。口味以酸、甜、辣、咸为主,酸黄瓜、酸白菜往往是饭店或家庭餐桌上的必备食品。烹调方法以烤、薰腌为特色。 俄式菜肴在西餐中影响较大,一些地处寒带的北欧国家和中欧南斯拉夫民族人们日常生活习惯与俄罗斯人相似,大多喜欢腌制的各种鱼肉、熏肉、香肠、火腿以及酸菜、酸黄瓜等。
俄式菜肴的名菜有:什锦冷盘、鱼子酱、酸黄瓜汤、冷苹果汤、鱼肉包子、黄油鸡卷等。
啤酒、自助--德式菜肴
德国人对饮食并不讲究,喜吃水果、乳酪、香肠、酸菜、土豆等,不求浮华只求实惠营养,首先发明自助快餐。德国人喜喝啤酒,每年的慕尼黑啤酒节大约要消耗掉100万公升啤酒。
西餐有很多种类啊,不同的国家其代表菜也不同
1、法式菜肴的名菜有:马赛鱼羹、鹅肝排、巴黎龙虾、红酒山鸡、沙福罗鸡、鸡肝牛排等。2、英式菜肴的名菜有:鸡丁沙拉、烤大虾苏夫力、薯烩羊肉、烤羊马鞍、冬至布丁、明治排等。
3、意式菜肴的名菜有:通心粉素菜汤、局馄饨、乳酪局通心粉、肉末通心粉、比萨饼等。4、美式菜肴的名菜有:烤火鸡、橘子烧野鸭、美式牛扒、苹果沙拉、糖酱煎饼等。
5、俄式菜肴的名菜有:什锦冷盘、鱼子酱、酸黄瓜汤、冷苹果汤、鱼肉包子、黄油鸡卷等。
西餐的上菜顺序基本上可以概括为:西餐的上菜顺序是:开胃菜——汤——鱼或肉——蔬菜沙拉或乳酪——甜食或水果—— 咖啡或茶。
中西饮食文化的异同中西餐桌上的礼仪研究
了解中西用餐方式及餐具
了解中西餐桌的摆设
了解中西餐上菜顺序
了解中西餐用餐礼仪用餐方式在中国,无论什么宴席,都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美味佳肴放在桌子中间,它既是一桌人享用的对象,又是大家交流感情的媒介。在餐桌上,中国人都喜欢互相劝酒,夹菜,举杯共欢,非常和睦生趣。而西方就不同了,当他们聚在一起吃饭或请客时,劝酒,夹菜并没有中国人那么热情,并且客人与主人之间也没有那么客气。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各吃各的,没有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趣。中餐上桌的菜讲究丰盛多样,一般是8或10碟、12碟,品种多样,从主菜到汤,到甜品,到水果,次序也讲究。而西方人宴客则是以牛、羊、猪排等为主食。
餐具:在餐具方面,差异非常明显。众所周知,中国人包括亚洲一些黄种人的国家,使用的是筷子,汤匙,吃饭也用碗盛。每个人座位面前都摆有筷子、汤匙、取菜盘子、调味盘、汤碗、茶杯、酒杯等。有时也会备有放置骨头的器皿或餐巾。筷子 多使用柱形长筷。以往会以象牙、珊瑚制作的筷子作为地位的象征,不过,今日仿镶牙的塑胶筷子已相当普遍了。使用长筷子的原因是便于夹菜。汤匙 多为陶瓷制。有时会备置搁置汤匙的汤匙架。取菜盘 是盘缘稍高的中型盘子。有时准备两只。深碗 开口较深的汤碗。 而西方人呢,则是盘子盛食物,用刀叉即切即吃,喝汤则有专门的汤匙。另外,我们在资料中发现一个趣闻:西方人用叉勺进餐大约是在十世纪时拜占庭帝国开始的,比中国的战国时代要晚一千多年。东周时的餐叉长约12—20cm之间,其中齿长约4—5cm,比现代餐叉略短。不过,事情很奇怪,餐叉在中国起源比西方早,却未能成为中国的传统餐具,这是为什么呢?这大概与烹调方法的改变,饮食方式转变有关吧,目前原因未明。而西方的餐叉却一直沿用至今。我们认为,这是与中西方的饮食文化的不同发展进程有密切联系的。中餐的排位法 从古到今,因为桌具的演进,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应变化。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家宴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
巡酒时自首席按顺序一路敬下。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左手边依次为2、4、6……右手边依次为3、5、7……直至汇合。
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然后首席的左手边坐开去为2、4、6、8,右手边为3、5、7。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附图)西餐的排位法西餐的位置排列与中餐有相当大的区别,中餐多使用圆桌,而西餐一般都使用长桌。如果男女二人同去餐厅,男士应请女士坐在自己的右边,还得注意不可让她坐在人来人往的过道边。若只有一个靠墙的位置,应请女士就座,男士坐在她的对面。如果是两对夫妻就餐,夫人们应坐在靠墙的位置上,先生则坐在各自夫人的对面。如果两位男士陪同一位女士进餐,女士应坐在两位男士的中间。如果两位同性进餐,那么靠墙的位置应让给其中的年长者。西餐还有个规矩,即是:每个人入座或离座,均应从座椅的左侧进出。举行正式宴会时,座席排列按国际惯例:桌次的高低依距离主桌位置的远近而右高左低,桌次多时应摆上桌次牌。同一桌上席位的高低也是依距离主人座位的远近而定。西方习俗是男女交叉安排,夫妻也是如此。
用餐礼仪在礼仪方面,中西两者更显不同。在中国古代,在用餐过程中,就有一套繁文缛节。《礼记?曲记》载:“共食不饱,共饭不择手,毋放饭,……毋固获,毋扬饭,……卒食,客自前跪,撒饭齐以授相者,主人辞于客,然后客坐。”这段话大意主要是:大家共同吃饭时,不可以只顾自己吃饭。如果和别人一起吃饭,必须检查手的清洁。不要把多余的饭放回锅里,不要专占着食物,也不要簸扬着热饭。吃完饭后,客人应该起身向前收拾桌上的盘碟,交给主人,主人跟着起身,请客人不要劳动,然后客人再坐下。这些礼仪有的在现代也是必要的礼貌。在西方宴席上,主人一般只给客人夹一次菜,其余由客人自主食用,若客人不要,也不便硬让人家再吃,也不要按中国人的习惯频频给客人劝酒,夹菜。吃东西时,也不要发出响声,但客人要注意赞赏主人准备的饭菜。若与人谈话,只能与邻座的交谈,不要与距离远的交谈。中餐的出菜顺序开胃菜 通常是四种冷盘组成的大拼盘。有时种类可多达十种。 最具代表性的是凉拌海蛰皮、皮蛋等。冷盘之后,接着出四种热盘。常见的是炒虾、炒鸡肉等。不过,热盘多半被省略。
主菜 紧接在开胃菜之后,又称为大件、大菜,多于适当实际上桌。如菜单上注明有“八大件”,表示共有八道主菜。主菜的道数通常是四、六、八等的偶数,因为,中国人认为偶数是吉数。在豪华的餐宴上,主菜有时多达十六或三十二道,但普通是六道至十二道。这些菜肴是使用不同的材料、配合酸、甜、苦、辣、咸五味,以炸、蒸、煮、煎、烤、炒等各种烹调法搭配而成。其出菜顺序多以口味清淡和浓腻交互搭配,或干烧、汤类交配列为原则。最后通常以汤作为结束。
点心 指主菜结束后所供应的甜点,如馅饼、蛋糕、包子、杏仁豆腐等。最后则是水果。
西餐的出菜顺序
汤 法文的potage是泛指一切汤类。不过,在我国potage是指浓汤, consomme才是清汤。正餐使用清汤,不免让人不免让人觉得分量太少。因此,还是以浓汤宜。觉得分量太少。
第一道肉:这个名词直译的意思是“入口”,即指进入主菜的意思。现已成为主菜,所提供的是牛排等,能与第二道肉(烤肉)互相搭配。
冷冻食品:英文称为sherbet.如果主菜相当油腻,这道菜可使口中清爽些。有些冷冻食品是掺洋酒制成的,其中以加香槟的为最高级。
第二道肉:英文为roast,指烤熟的肉,一般为火鸡、鸭、鸡、雉鸡等。
沙拉:这是淋了调味汁的生菜,和搭配在肉料理旁的生菜性质不同。
甜点:英文为sweet,即甜点。在国内多供应冰淇淋、布丁、冷冻食品等。
水果:英文为fruits,多供应数种时令水果或什锦果盘。
咖啡:通常全餐是以咖啡结尾,用的杯子是demitasse(小型咖啡杯)。有时也供应红茶,可依各人喜爱选择。(附西餐菜单一份)
西餐Menu
Bread / 面包
Toast Squares / 方块面包
Appetizer / 前菜
Baked Garlic and Cheese Mushrooms / 焗烤蘑菇
Oysters Mornay / 起士牡蛎
Salad / 沙拉
Romaine Salad / 萝美生菜沙拉
Fruit Salad / 水果沙拉
Ham and Potato Salad / 火腿洋芋沙拉
Caesar Salad / 凯撒沙拉
Soup / 汤
Seafood Soup / 义式海鲜汤
Beef Consomme / 牛肉清汤
Minestrone / 什锦素菜汤
Main Course / 主餐
Sirloin Steak / 沙朗牛排
Roasted Lamb Knees / 烤羊膝
Pan Seared Ice Fish / 南极冰鱼
Roasted Chicken with Pepper Sauce / 法式鸡排
Dessert / 甜点
Cre'me Vanilla / 香草布烈馅
Milk Flan / 香榭奶酪
Blueberry Muffins / 蓝莓松饼
Chocolate Mousse / 巧克力慕斯
Drink / 饮料
Black Tea / 红茶
Earl Grey Tea / 伯爵茶
Fruit Tea / 水果茶
Cafe Latte / 拿铁咖啡
Cappuccino / 卡布其诺咖啡
Orange Juice / 柳橙汁
Lemon Smoothie / 柠檬冰沙
吃西餐的正确方法应用
西餐看着有七道,视乎很烦琐,但每道一般只有一种,对许多人来说点西餐菜还是比较陌生的。以下是西餐上菜的顺序,以供准备吃西餐的朋友作为点菜参考。
一、前菜也称头盘或者开胃品,一般有冷盘和热头盘之分,常见的有鱼子酱、鹅肝酱、熏鲑鱼等。
二、汤,汤大致可分为清汤、奶油汤、蔬菜汤和冷汤等四类。
三、附菜,附菜通常是指水产类菜肴与蛋类、面包类、苏和菜肴。西餐吃鱼类菜肴讲究使用专用的调味汁。
四、主菜,肉、禽类菜肴称为主菜,一般配用调味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牛肉或牛排,禽类菜肴的原料取自鸡、鸭、鹅,其中最多的是鸡。
五、沙拉,蔬菜类菜肴可以安排在肉类菜肴之后,也可以与肉类菜肴同时上桌。蔬菜类菜肴在西餐中称为沙拉,一般用生菜、番茄、黄瓜、芦笋等制作。还有一类是用鱼、肉、蛋类制作的,一般不加味汁。
六、甜品,西餐的甜品是主菜后食用的,可以算做是第六道菜,从真正意义上讲它包括所有主菜后的食物,如布丁、冰淇淋、奶酪、水果等。
七、咖啡,注意喝咖啡时不要用勺子,直接小口喝。除了上述七个主要菜品,点酒也很重要,点酒时不要硬装内行,在高级餐厅里会有精于品酒的调酒师拿酒单来,对酒不太了解的人最好告诉他自己挑选的酒色、预算、喜爱的酒类口味,请调酒师帮忙挑选。主菜若是肉类,最好搭配红酒。鱼类则搭配白色。上菜之前不妨来杯香槟等较淡的酒。 点完菜后,在前菜送来前的这段时间把餐巾打开,往内折三分之一,上三分之二平铺在腿上,盖住膝盖以上的双腿部分。有时中途因事要暂时离席,切勿将餐巾搁在桌上,因为这是意味你不再吃,侍者便不再会为你上菜了。在离开时,应将餐巾放在椅子上,餐巾可以用来擦嘴、擦手,但不能用来擦刀叉、碗碟。用餐完毕离开时将它随意放在餐桌上,不需要叠好。如果你叠好后系开,在国外的意思是我不会再来了。桌子上成套的容器中,玻璃类全放在右上方,面包碟放在左边,吃西餐每一道菜都要用特定的餐具。餐具的摆放是根据上菜先后顺序从外到内摆放,有的菜用过后,会撤掉一部分刀叉。
西餐的餐具主要是倒、叉、勺。下面给大家讲一下其用法,左叉又刀一般是不能改变的,除非是左撇子。如果用餐时有三种不同规格的刀同时出现,一般正确的用法是带小小锯齿的那一把用来切肉质食品。中等大小的用来片大片蔬菜,而那种小巧的、刀尖是圆头的、顶部有些上翘的小刀则是用来切开小面包,然后用它挑些果酱、奶油涂在面包上面。叉子可依料理的特性自由的变换拿法以方便用餐。当叉起食用时,叉子的背面必须向上。不过如果咬起食物时,叉子应面向上方使用。在正式场合下,勺有多种,小的是用于咖啡和甜点心的。扁平的用于涂黄油和分食蛋糕,比较大的用来喝汤或盛碎的小食物,最大的是公用于分食汤的,常见于自助餐的。用餐时要注意以下细节,刀是用于切碎食物的,用餐的时候不可以拿到嘴边。叉起适量食物放入口中时,牙齿不要咬叉子,不可同时用刀与叉将食物送入口中。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只手拿餐巾擦嘴,也不要一手拿酒杯,另一只手拿叉取菜。任何时候都不要将刀叉的一段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用餐时刀叉不小心掉到地上,不要去捡,可以示意服务生来处理并替你更换新的餐具。 此外刀叉放的方向和位置都有讲究。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做休息,应把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在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边说话边挥舞刀叉是失礼举动。用餐后把刀叉并拢放在碟子上部即可。汤勺横放在汤盘内,勺心向上,表示用汤餐具可以拿走。
西餐的具体吃法和中餐有很大区别。总体来讲,吃芹菜、青果、干点心、干果、炸土豆片、老玉米、鸡腿、汉堡包、热狗、皮萨饼、玉米薄饼以及各式各样的面包或者面包卷时都可以用手拿来吃,但其他东西一般不要用手拿来吃,吃一般菜时如果把手指弄脏了,可以请服务员端洗手水来。 最后把吃西餐时来应特别注意的其他礼仪给大家列出来。一、用餐中不可将手肘放在餐桌上。二、当招待员依次为客人上菜时,走到你的左边时才轮到你取菜。三、取食时,拿不到的食物可以请别人传递,不要站起来。四、不管吃什么不要有声音,这对于吃意大利粉时会有挑战。正确的方法是用叉子立着卷。咀嚼食物时不要讲话,即使有人跟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后再回答。六、有人帮你倒酒时,你只需注目酒杯,浅浅的一下就足够了。七、饮酒干杯时即使不喝,也应该将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敬意。八、在桌上落下面包屑可以不必理会,如果是不慎落下一点饭菜,可以在服务员撤走盘子时用餐巾小心把它拾到盘子中。九、进食中,不必担心会弄脏雪白的桌布,而且不必帮服务生叠好盘子或者伸手递送,那是多此一举的行为。十、如果遇到不好吃的食物或异物入口时,可以用餐巾盖住嘴,赶紧吐在餐巾上,并让服务员更换新的餐巾。十一、保持桌面整洁,所以骨头什么的别直接吐,用勺子接住或者直接用手取出,都可放在餐盘边上。十二、不要把盘子放到一旁或者把盘子摞起来,最好不要移动任何盘子的位置。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浅析 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却有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风靡世界。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西方的一些国家曾为一些国家的殖民地,并且汇集着各国的移民,因此这些国家深受各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已的饮食习惯,形成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
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
西方是一种理性的、讲求科学的饮食观念。他们强调饮食的营养价值,注重食物所含蛋白质、脂肪、热量和维生素的多少,特别讲究食物的营养成分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为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和天然营养,而不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的完美。即便是口味千篇一律,甚至味同嚼蜡,他们也会将它吃下去,西方人吃的是营养。他们很少或几乎不把饮食与精神享受联系起来。在饮食上反映出一种强烈的实用与功利的目的。西方人认为,饮食仅是生存的手段,用以果腹充饥而已,只不过它采用了一种更科学、规范和合理的方式。如他们的中小学校都配有营养师,以保证青少年的营养充足和平衡。这种科学化理性化的饮食观念,是值得中餐借鉴的。但同时这又使西餐在用料上受到极大的局限。如西方人不吃动物内脏以及一切他们认为没有营养价值的东西。同时在烹饪技巧上也显得机械呆板,牛排就是牛排,鸡就是鸡,各式蔬菜也决不会混杂串味,也不会变出多少花样来。
中国人的饮食强调感性和艺术性,追求饮食的口味感觉,而不注意食物的营养成分,多从“色、香、味、形”等方面来评价饮食的好坏优劣,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简单地说,中国人吃的是口味,“味”,是中国饮食的魅力所在。中国人饮食的目的,除了果腹充饥,同时还满足对美味的渴望,带来身心的愉悦。
讲求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如福建名菜“佛跳墙”,里面有鸡肉、鸭肉、猪蹄筋、鲍鱼、海参、猪肚、鱼翅等多种主料,还有数种副料。这样调制出来的成品,个性全被埋没,而整体却光彩熠熠,这与中国人贬抑个性、讲平均、重中和的中庸之道是相通的。
餐饮产品也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餐饮产品具有了强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来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餐饮论坛这里简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谈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一、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餐饮论坛是餐饮创业者交流的地方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餐饮论坛是餐饮创业者交流的地方! ER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餐饮论坛是餐饮创业者交流的地方! 二、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西方人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中国的菜肴是“吃味”的,所以中国烹调在用料上也显出极大的随意性:许多西方人视为弃物的东西,在中国都是极好的原料,外国厨师无法处理的东西,一到中国厨师手里,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三、饮食方式的不同中西方的饮食方式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对民族性格也有影响。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什么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这就从形式上造成了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们相互敬酒、相互让菜、劝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尊重、礼让的美德。虽然从卫生的角度看,这种饮食方式有明显的不足之处,但它符合我们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这个范畴对后代思想的影响,便于集体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难以改革。 餐饮论坛是餐饮创业者交流的地方!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似乎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变的模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以不再只注重菜的色、香、味,而更注重它的卫生与营养了。尤其是在经历了非典以后。还有,人们因为越来越繁忙的工作,觉得中餐做起来太麻烦,不如来个汉堡方便等。这样一来在饮食上差异也就不太分明了。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