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头和叩头有何区别?
磕头:旧时礼节,跪在地上两手扶地,头挨地。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青年及成年人要几人一组去邻居和亲戚家中磕头。这段时间,家中正屋挂着家谱牌位的画卷,门前摆放供人磕头的席子。客人来时,首先站在祖谱前,拱手祭拜三次,再跪下磕头三次。然后给年长并且辈分大的人磕头三次。如果有儿童参与,并且与被磕头的人有非常亲密的亲戚关系的话,就要给儿童压岁钱。磕头大体分两波,第一波在初一起早的时候,主要去邻居家。第二波在初一以后的几天,拜访其他亲戚时进行。
叩头,指磕头。双腿并拢全跪,身子俯下,双手碰地或接近地面,与头并列。
叩头,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小时候,每逢过年,给供奉的祖宗叩头,给长辈的祖父母叩头。叩头成了我们的习俗礼节。
引证解释:
1. 伏身跪拜,以头叩地。旧时为最郑重的一种礼节。
《史记·滑稽列传》:“鹄,毛物,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佗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临坛揖了众僧,叩头礼下当阳。”《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我偶然游到东潭,变鱼耍子,你怎么见我不叩头,到提着我走?” 《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五回:“车驾将至椷阳宫,先令使者传报,秦王膝行而前,见了太后,叩头大哭,太后亦垂泪不已。”曹禺 《雷雨》第四幕:“萍,过来!当着你的父亲,过来,给这个妈叩头。”
2. 虫名。形色如大豆。见《太平御览》卷九五一引《异苑》。
磕头有什么讲究
区别为叩首是重礼,须伏身跪下。拜可以不跪,但下跪也可以拜;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
基本说明:
1、跪拜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礼节之一,又称叩头,磕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下辈/社会地位低的人对长辈/社会地位高的人所施的礼仪。不仅中国古代如此,亚洲大多数国家都如此;
2、按照现代人的习惯,除非在特殊的场合,如今几乎没有人愿意再行跪拜礼。跪拜礼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一是不方便,二是在心理上不太接受。如果理解了古代社会跪拜礼的起源,会发现跪拜礼是当时生活习惯下最方便、最简捷的礼仪方式。
磕头跪拜礼仪,主要有常规磕头、拜年祝福、婚嫁喜事、丧葬白事、祭祀祈福和桃园结义等六个不同场景,因对象、场景不同,规矩略有不同。所有的磕头,都是右膝先跪,再左膝下跪。
一、常规磕头。
1.单纯磕头,是儿童见长辈的常礼。一般情况,儿童随家长走亲戚见长辈,家长说:“过来见过XX,磕个头”。孩子说:“给XX磕头啦”,而后双膝下跪、双手扶地、头触地,磕完头起立站着。
接受磕头的长辈,要做两件事,一是及时让孩子起来,二是给孩子点礼物。如果没有准备礼物的,一般要在未磕头之前进行阻止,以免拿不出东西尴尬。
2.一拜一叩,是成年人拜见长辈的常礼。在拜访或长辈来访时,会主动向前说:“我是XX,给您磕头了”。而后,正面对长辈拱手长揖,再屈膝下跪磕头。长辈若接受磕头,会有所表示。否则,就要在晚辈作揖后,及时说“不必磕啦”等话语,并伸手扶住对方,阻止继续磕头。
3.一拜三叩,是隆重场合的礼节。初次见面的长辈,见祖宗级的长辈,拜见德望高或身份地位高者,拜师、拜寿、拜谢等场合。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