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很重的人,身体都会出现哪些症状
湿气重者一般会表现为:头昏沉如裹,喜睡,身体困重,胸闷脘痞,口腻不渴,进食不香,恶心,肢体关节、肌肉酸痛,大便稀,小便混浊,或皮肤出现湿疹、瘙痒等症状。
可以辨证应用中医药进行调理。
1.内服中药:中医将?湿?分为湿热内蕴、寒湿内停、水湿壅盛、湿浊内阻、外感风湿等,分类不同,调理方法不同。以湿热和寒湿为例,祛湿热应当宣畅气机、清利湿热,可选用茵陈蒿汤、三仁汤、甘露消毒丹等;祛寒湿则应温化寒湿,可用苓桂术甘汤等。
2.艾灸: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熏烤人体的一些穴位,可以起到温经祛湿的作用。
3.针刺:取穴阳陵泉、阴陵泉、丰隆、足三里、中脘等进行针刺,应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4.拔罐:一般在背部膀胱经和督脉进行拔罐治疗,每次15分钟,每周1次,拔罐后要注意保暖,不可立刻洗澡,需要等罐印消退或变浅后再洗
湿气重的人有哪些表现?
医生,我这段时间头重重的,总是想睡觉,无精打采的,是不是湿气重啊?”“医生,我这段时间总觉得身体黏糊糊的...”。
这些,都可能是体内的湿气过重所致,中医上讲的“湿重如裹”症状相似。那么什么是“湿”呢,为什么中医老说“湿气重”,下面我们就来聊聊“湿”。
这是中医学的术语,它是六*,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病邪之一。湿本身是一种正常气候变化的构成因素,适当的湿气是人类和万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只有当湿气过盛,侵入人体造成疾病时,才成为湿邪。
什么是湿?
什么是湿?它又是何方“妖孽”?
一说到「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水、潮湿这些字眼。从生活经验来看,「湿」的确是水的一种状态。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春风一吹,墙面与地面就变得湿漉漉;暑热天从空调房里走出来,眼镜会蒙上一层水雾;打开的饼干,容易受潮变软等等。从这些情景中,我们能真实地体会到,「湿」与水之间的密切联系。
在中医理论中,湿又称为湿邪,有外湿和内湿之分。
外湿是中医病因(致病原因)中的概念,指自然界多雨或潮湿的气候或环境状态,容易使身体虚弱或体质偏湿的人发生疾病,对这些人来说,外湿便是致病的因素。
内湿,则是中医病机(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结局的机理)中的概念,指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体内水湿停聚所形成的病理状态。内湿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也与肺、肾等脏腑有关。脾主运化,负责提取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并将食物中的糟粕通过大小便排出体外。 脾的运化功能减弱,体内产生或饮食中的水湿之气就不能正常排出体外,这就是平常所说的“脾虚生内湿”、“湿气重”。
内湿与外湿虽有不同,但两者在表现上有共同的特点。
“湿”的人,大都有5个特征
看体型
中医认为,胖人多痰湿。因此,体型偏胖、动作迟缓的人多有内湿。
看舌头
体湿的人观察舌头时会发现,舌苔白腻或黄厚腻。
看大便
正常的大便是金**、圆柱体、很通畅的,便后用一两张手纸就能擦干净。一旦发现大便稀薄、黏腻、不成形,就可能是有内湿。
看起床状态
有些人早上起床后,会觉得很困、头沉,像有什么东西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而且痰多,即说明体内湿气较重。
看平时状态
户外湿气一大,就觉得胸闷气短、身体沉、懒得动、不清醒,吃饭时没胃口。
湿气重,从头到脚都受伤头部
湿气侵入头部,则出现头晕、犯困、头重如裹。
胸腹部
湿气滞留胸腹部,则出现胸闷、胃胀。
消化道
影响食欲,不想吃东西,还会出现口臭,大便不爽,易粘马桶壁。
泌尿系统
体内湿气重,且喝水较少时,小便排出不畅,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
关节
湿气侵入关节,则关节酸痛、沉重、活动不利,痛处固定。
下肢
湿气侵犯下肢,可出现下肢水肿、脚气等症状。
皮肤
湿气过大会刺激皮肤大力散热,负担加重,免疫力随之降低。因此,痤疮、皮炎、湿疹、癣都会不请自来。
中医祛湿,你知道多少?
祛湿的方法有很多,如芳香化湿、利水渗湿、清热燥湿等。对于不同的“湿”采用的祛湿方法也不尽相同:例如暑湿感冒时,要采用芳香化湿;对于皮肤上的湿疹、痱子,要清热燥湿;对于筋肉经络上的困重、痹痛等问题,不仅要祛湿通络,还要兼以祛风散寒;对于内湿引起的头身困重、腹胀、大便不爽,要健脾渗湿等等。
中医祛湿的根本在于健脾。脾功能好,内湿就不易产生,也难以被外湿所伤。因此,健脾是祛湿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绿豆、薏米等清热利湿的食物,具有不错的祛湿效果,但单纯的清热利湿,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脾胃的功能,而且长期食用这些偏凉的食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脾胃的阳气。而且脾胃特别虚弱的人,不容易接受一般的清热祛湿作用较强的中药,不然容易拉肚子。先把脾胃调理好了,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多按“排湿口”
如果立秋后不注意祛除残留之湿,这些湿邪就会滞留体内,伤及脾胃,甚至为咳喘埋下病根。还可以多按“排湿口”祛除体内湿气。
委中穴
委中位于腿窝中心点上,膝关节后面,走膀胱经。
膀胱经是人体排毒祛湿的通道之一,委中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泄口。建议大家平时多敲打此穴,每次30次左右。
曲池穴
曲池穴是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大肠经的湿浊之气常聚集于此。
该穴位于肘横纹外端,手肘关节弯曲的凹陷处,大家平时可在肘窝位置连续拍打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
阴陵泉穴
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凹陷中。
阴陵泉穴是脾经上管理身体水液的穴位,是人体重要的排湿大穴,常按有清利湿热、健脾益肾的功效。以穴位为中心,用拇指顺时针逆时针旋转各揉1~3分钟。
承山穴
按承山穴,都会有明显酸胀痛感,这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是膀胱经上的阳气在起作用,身上的湿邪,正随着微微升高的体温向外逃逸。
总之,一方面,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贪吃寒凉食物、不要在空调房里久坐、多锻炼身体,保持情绪开朗,那么湿气就会对你“敬而远之”!
王军婵,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干部病房
看大便。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如果体内湿气过重会导致湿困脾阳,运化功能失调,从而导致大便糖稀、粘腻,自觉排不净,更严重者直接引发腹泻。如果你的大便有以上特点,采取一些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有效改善,如食疗、拔罐等。
凭感觉。 湿气有粘腻、浊重的特点。体内湿气积累到一定程度,人体都会有肢体困重的感觉,尤其是一觉醒来,会感觉自身特别疲劳,四肢酸重,根本不想动。如果你有以上描述的症状,说明你体内湿气已经不少了,及时调整能还是能够改善的。
看皮肤。 湿气在人体内长期没有得到缓解,便容易蕴而发热,阻塞毛孔,很多人背上长痘痘就是这个原因。不仅如此,湿气还影响了皮肤的湿度,导致皮肤变油!所以保养皮肤也是需要注意排除体内湿气的!
看胃口。 脾主乃后天之本,人体一身水谷精微都必须通过脾的运化,且脾具有喜燥恶湿的特点。身体内湿气过重首先伤脾,如果脾胃的运化功能失调,自然就会导致食欲不振。不仅如此,长期的湿气过重的人还失常感觉口苦,甚至想反呕。这是你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了。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