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悯农》语文优秀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肉包1年前 (2023-12-05)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古诗农民

 《悯农》是李绅的早期作品,诗中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课文《悯农》的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悯农》优秀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 方法 ,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教学重点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借助画面,引入课题

 孩子们,我们今天吃的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齐读课题,解题义。悯:哀怜。悯农:同情农民。

 二、教师范读,学生看书听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

 三、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

 1、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帮帮忙(抽学生上台展示)。

 2、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教一教大家。

 3、教师检查,注意指导读准?谁?、?知?、?辛?、?农?的读音。

 4、你用什么好办法把这些生字娃娃给记住。

 (1)注意区别?午?牛?的字形。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光字头)这个偏旁。

 (3)鼓励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和?合一合?的方法记忆生字。

 5、这些生字娃娃都有好朋友,它们手拉手就成了朋友,你愿意给它们找几个朋友组成词吗?

 生生、师生交流,学会积累词语。

 教师 总结 :平时注意从生活中、课外读物中积累词语。

 四、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流利

 1、听朗读录音带。

 2、读给同伴听。

 3、读给老师听(跟录音带)。

 五、借助画面了解古诗的意思

 1、农民伯伯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诗来表达?(锄禾日当午)

 2、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民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表达?(汗滴禾下土)

 3、孩子们,农民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啊!请听朗朗的妈妈是怎样对朗朗说的(录音):朗朗,我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一定要爱惜粮食啊!你能把朗朗妈妈的话用诗句表达出来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美美地朗读诗句,要注意读出感情

 朗读停顿参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采用多种形式美读。采用多种形式抽背。

 七、你学了诗句,明白了什么

 八、自主探究,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怎样写才漂亮。

 2、生生、师生交流,教师范写。

 3、学生书空,自己写。

 4、评价。

 (1)自评:在你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下画颗星,以表鼓励。

 (2)互赏、互评。抽生上台展示,评好在哪儿。

 九、教师推荐古诗,欣赏古诗

《悯农》语文优秀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1、小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读、悟)

 2、出示李绅另一首《悯农》诗,小组讨论学习,熟读成诵。

 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课外你还读过哪些诗?全班交流。

 十、作业:(任选)

 1、写写生字或背背诗歌

 2、收集古诗。

《悯农》优秀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 故事 中的韵律美。

 2.培养幼儿从小懂得爱惜粮食,珍惜成人的劳动。

 活动过程:

 (一)观察,猜图意

 提问: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觉得这是什么时候?(请幼儿 说说 图上的内容)

 (二)感受古诗特点,理解古诗内容

 1.帮助幼儿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师;这幅图可以用一幅图来表达,他的名字叫《悯农》。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解释古诗的含义:中午太阳红红照在地上,农民在松土除草,汗水一点一点禾苗下面的土地里,谁知道碗里的饭呀,颗颗粒粒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2. 教育 幼儿要懂得爱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

 提问:

 听了这首古诗后你有何感想?小朋友以后进餐时该如何做?

 我们今天吃的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出力、流汗种出来的,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热爱农民伯伯。

 (三)学习依据对古诗的理解,用不同的声调、语气朗诵古诗

 1.根据,幼儿跟着教师朗诵。

 2.幼儿有感情地、完整的朗诵古诗。

 3.请部分幼儿表演朗诵古诗。

 (四)分析人物行为,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教育

 出示二,观察图上小朋友的行为,说一说她这么做对不对?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做?(幼儿讨论)

 小结:我们要爱惜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四、延伸活动

 比一比以后谁吃饭最干净,不浪费粮食?比一比以后谁洗手不浪费水?

《悯农》优秀教案篇三

 活动设计背景

 1、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让孩子从小走进经典,接受我国 传统 文化 的熏陶,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综合素质;2、在平时,班上还是有很多孩子不爱惜粮食,用餐时饭粒经常掉得满地都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进一步了解农民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使孩子们懂得珍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指导孩子仔细观察图画,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画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孩子词汇的运用能力。

 4、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激发孩子热爱农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有节奏的诵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3.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活动准备

 《悯农》flash动画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播放《悯农》flash动画:一个古代装扮的农民在种地。

 动画片里的人是什么时候的人?他穿的衣服、发型和我们有什么不同?你看见他在干什么?

 2、继续播放动画: 一位诗人来到田间散步,看到农民在辛苦的种地,有感而发地念《悯农》。

 又来了一个人在干什么?你觉得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事?

 引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古代诗人李绅写的这首诗《悯农》

 二、出示诗歌,分析欣赏诗句。

 1.现在我们跟着动画片里诗人的节奏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2.帮助理解:?锄禾日当午? 的意思。

 诗句里的?锄禾?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日?又是什么?(定格flash动画)看看画面,想一想?日当午?是什么意思?

 3、(引导观察画面)有太阳的时候,农民在种地,出现什么情景呢?

 说说?汗滴禾下土?这一句诗的意思。

 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呢?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教师和幼儿共同解释。

 ?辛苦?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农民伯伯种地很辛苦,你知道在你身边还有谁也很辛苦呢?(学习用?辛苦?说一句话。)

 你还知道哪些词句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知道?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6.请小朋友用自己的话完整的把诗的意思讲一讲。

 7.根据诗歌情境,配上动作再读古诗。(能背诵的背一背)

 8、读完了诗歌,现在你知道了什么?

 三、老师小结。

 农民伯伯这么辛苦,在我们身边这么多人都很辛苦,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 反思

 1、本次活动由flash动画导入,引出主题。然后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借助画面、想象等手段,知道古诗的大概意思,让孩子们找到共鸣,并抓住了诗眼?辛苦?二字,通过唤醒孩子的生活 经验 来品诗中之情,让幼儿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激起孩子对农民的热爱尊重之情,达到了预期目的。

 2、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我将flash动画引入活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很自然的把他们带入学古诗的状态。在理解诗歌大意的过程中,flash动画让孩子有了直观的印象,很好的帮助他们表情达意。

 3、注重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活动中,我引导孩子勇于表达:观察画面,说出自己看到的,读读古诗,说出自己想到的。并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孩子在同伴间相互学习,鼓励他们在同伴间相互讲解,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发挥,宽松的语言交流空间,孩子们在一起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欣赏,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下一页更多精彩?《悯农》教学反 思?

《秋浦歌》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悯农》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

《秋浦歌》正面描写和歌颂冶炼工人的诗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较为罕见,因而极为可贵。

《悯农》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扩展资料:

悯农二首

作者李绅?朝代唐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