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观这几个宗教场所,到底有什么区别?
寺指的是僧人居住、修行的地bai方;庙指的是供奉神仙或者文人武人的地方;观指的是道家的建筑;庵指的是尼姑修行、居住的建筑,它们在古代都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不过当代基本上都统称为宗教建筑。
有宗教的地方就有宗教建筑,宗教建筑有很多类型,最多的就是寺庙、还有观,像延庆观、宫、殿等等。如今人们对宗教文化知之甚少,认为这些都属于一类,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它们是有区别的。
寺 《说文》寺,廷也。意思就是说寺是廷的意思,在古代指的是朝廷,寺的本义是“持”的意思,是手拿的意思,它作为动词有着这层意思;我们经常听见的大理寺指的是中央审判机关,还有太常寺是管理宗教礼仪的机构。寺作为宗教建筑这一说法的由来,要从秦汉时期“三公九卿”制度说起,三公官员办公地称为“府”,九卿官员办公地称为“寺”。我们较熟悉的鸿胪寺就是其中之一,是用来招待来客的。佛教传入中国后,朝廷对佛教的关注度很高,经常请僧人前来传教,他们居住、修行都是在寺,后来寺便成为了僧人居住、修行的场所。东汉时期,天竺宗教之人骑着白马前往朝廷,居住在鸿胪寺,鸿胪寺改建后便取名为“白马寺”,寺逐渐便成为了僧人居住地。
庙 庙字始于西周,是供祀祖先的地方,我们知道古代对于祖先的重视高于当代,所以对庙的要求很严格,还有等级划分。有“太庙”(帝王的祖庙)“家庙”(官员、百姓的祖庙)等很多种类。两汉以后,成了供奉神的庙宇,还有一些庙用来祭奠一些著名人物,孔庙、关公庙等等。
观 《释名》“观者,于上观望也”。观指的是道教的建筑相传汉朝的道士汪仲都,他治好了汉元帝的病住进了皇宫内的“观”,道教人士为了感恩,把道教的建筑都称为了“观”。一种科学的说法,观在古代是观察天象的“天文观察台”,而道教认为观察天象对道家有着重要作用,可得道成仙。因此,道家的建筑物称为“观”,修建在山顶。
庵 在古代就是草屋,那时候很多家境贫穷的文人住的地方就叫“庵”,汉朝后,修建了一些“庵”是用来给尼姑居住、修行的,“庵”慢慢地便成了尼姑修行、居住的场所了。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