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与犰狳的区别
这两种动物在形态、生态和地理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1、形态:穿山甲具有长而尖的鼻子和特长的尾巴,身体覆盖着坚硬的鳞甲,这些鳞甲可以保护它们免受天敌的伤害。而犰狳则是一种具有圆润身体的动物,它们的头和身体都覆盖着鳞甲,但鳞甲没有穿山甲那么坚硬。
2、生态:穿山甲主要生活在热带雨林、草地、荒野等地,以白蚁、蚂蚁等昆虫为主要食物。而犰狳则主要生活在热带草原、沙漠和森林等地,它们以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为主要食物。
3、地理分布:穿山甲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而犰狳则分布在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
犰狳和穿山甲的区别是什么?
铠甲
古代将士穿在身上的防护装具。中国先秦时,主要用皮革制造,称甲、介、函等;战国后期,出现用铁制造的铠 ,皮质的仍称甲;唐宋以后,不分质料,或称甲,或称铠,或铠甲连称。铠甲起源于原始社会时以藤、木、皮革等原料制造的简陋的护体装具。商周时期,人们已将原始的整片皮甲改制成可以部分活动的皮甲,即按照护体部位的不同,将皮革裁制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皮革片,并把两层或多层的皮革片合在一起,表面涂漆,制成牢固、美观、耐用的甲片,然后在片上穿孔,用绳编联成甲。皮甲在车战中与盾相配合,可以有效地防御青铜兵器的攻击。在使用皮甲的同时,也开始在甲上使用一些青铜铸件,但并不普遍。战国后期,锋利的钢铁兵器逐渐用于实战,促使防护装具发生变革,铁铠开始出现。发现的时代最早的铁铠甲片,是在河北省易县燕下都遗址出土的。但直到汉朝,铁铠才逐渐取代了皮甲。西汉时期的铁铠经历了由粗至精的发展过程,从用较大的长条形的甲片(又称甲札)编的札甲,逐渐发展为用较小的甲片编的鱼鳞甲;由仅保护胸、背的形式,发展到加有保护肩臂的“披膊”及保护腰胯的“垂缘”。随着钢铁加工技术的提高,铠甲的精坚程度日益提高,类型也日益繁多,其防护身躯的部位逐渐加大,功能日益完备。到三国时已出现了一些新型铠甲。在曹植的《先帝赐臣铠表》中,列有黑光铠、明光铠、两当铠、环锁铠和马铠等五种。南北朝时期,随着重甲骑兵的发展,适于骑兵装备的两当铠极为盛行。北魏以后,明光铠日益盛行,逐渐成为铠甲中最重要的类型,直到隋唐时期仍是如此。至北宋初年,铠甲发展得更加完善,形成一定的制式。火器的出现,使有效地抗御冷兵器的古代铠甲,开始趋于衰落。直到20世纪初,清朝编练用近代枪炮装备的“新军”时,古代铠甲的使用才终止。
特点不同:穿山甲是一种地栖性哺乳动物,体型是狭长的状态,身体有着鳞片整体覆盖。目前世界上一共有着八种穿山甲,不过其中一些马上就要灭绝了。犰狳也叫做铠鼠,主要有有9属21种,不过比较遗憾的是,其中1属1种都已经灭绝了。它有着盔甲一般的骨质甲,只为了更好保护自己,在一定的时候是可以蜷缩成为圆形保护柔软的身体。
穿山甲和犰狳外形比较相似,很多人表示分不清楚,实际上两者区别还是蛮大的。犰狳有耳朵,而穿山甲的耳朵是不一样的。两者鳞片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犰狳的鳞甲头部和身体是分开,穿山甲全身都是鳞片。
犰狳的习性
穿山甲和犰狳外形比较相似,很多人表示分不清楚,实际上两者区别还是蛮大的。犰狳有耳朵,而穿山甲的耳朵是不一样的。两者鳞片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犰狳的鳞甲头部和身体是分开,穿山甲全身都是鳞片。
九带犰狳在每年的春季就会开始进行分娩,雌犰狳和雄犰狳交配后,受精卵就会着床在子宫上,但是着床的过程却需要持续14-16个星期,这期间受精卵都会在子宫中游动,等到胚胎发育成熟后着床,就会萌发四个胎芽,和人类的生育过程非常相似,小犰狳出生后眼睛就已经能睁开,而且背上的甲板也已经形成。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