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无住相布施和不住相布施的区别
不住相布施金刚经云“若菩萨无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所谓无住相布施,即无布施的我相,被布施的财相,以及受布施的人相。首先,说无布施的我相。有我相,即是对于布施的事有所贪求,比如希望被布施的人感谢我,报答我,希望通过布施成就自己的功德善行,这些都是我相。被布施的财,比如食品,鲜花,金银财宝等等。被布施的人,是指接受布施的对象。比如乞丐,塔庙,希望工程,或者自己的亲朋好友等。凡是有相的布施都是世间有为的布施,有果的布施,因此不管如何发心,终究有漏。佛所说的无住相布施,成就成佛之因,无世间果报,因此其福德不可思量。现在我们就来谈谈什么是无住相布施。比如我手头有一百元。首先,这一百元不是财,只有将它用来交易所得到的商品才叫财。那么我现在把它烧掉,同时内心真正做到无所希求,只有布施,放下,将自己对一切的贪着统统放下,对世间财物,功名绝无贪求,心中只有布施。首先,我们来说明这是不是布施。一百元在你手里面,你可以用它来买很多东西,这些财产本来是属于你的,这是你久远劫来修行的果报,这个钱你甚至可以在全世界通用,这就是你应得的财富。现在我将它烧掉,因此这就是布施。那么它有没有布施的我相呢?如果你真的无所求,无所想,便无我相。那么有没有布施的财相呢,也没有,因为一百元不过一张纸,实无价值。那么有没有受布施的人相呢?也没有。我想这就是佛所说的“无住相布施吧”。我现在将一切财布施,将一切身命布施,愿成就成佛的正因。所以佛说“其福德不可思量”。 师恩浩荡,无以为报,唯肝脑涂地,愿众生成就。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问题一:布施是什么意思,我们应该怎样去布施? 帮LOVELUM再补充一条!供
三、“无畏布施”,就是帮助一切众生远离灾难、痛苦、恐惧,哪怕是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阿弥陀佛
问题二:佛家的布施是什么意思? 呵呵罚布是广泛,施是给予!布施的本意是把自己所拥有的分享给大家!包括了财物,知识,智慧等等!并没有二楼还债的意思!
问题三:布施,是什么意思? 布施,(1)将金钱、实物布散分享给别人。(2)指佛教用语,人的行为。布施是大乘佛法六度之中的第一项,种类有三种:法布施,财布施和无畏布施
布施的意义与种类
布施,梵语dāna,意即布施。也就是以慈悲心给予他人福祉与利益之事。《维摩经》中说:“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能舍众生来生其国”;《中论》中说:“不依世俗谛不得第一义谛;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可见,布施作为佛教修行的突破点,可以历炼自己的身心,增长自己的福慧,以此积累自己成佛的资粮。应当说,布施是学佛中简单、易行、契理、契机的修学法门之一。所以菩萨六度法门的第一门就是布施门。
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等三种,能治悭贪吝啬,除灭贫穷。就三种布施而言,所谓财施,即是以财物施予他人;所谓法施,即是以佛法施予他人;所谓无畏施,即是以不畏惧施予他人。
问题四:布施是什么意思?还有曾行布施呢? 20分 布施是以恭敬心施与的意思,分三种: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
法布施指帮人解惑,传授真理,教人为人处世的正确方法等。法布施的果报是自己得聪明智慧。
财布施指以财物接济他人,帮助他人度过难关等。财布施的果报是自己得财富具足。
无畏布施指拯救生命,帮助他人脱离病苦,远离恐怖等。无畏布施的果报是自己得健康长寿。曾行布施是曾经做过布施的意思。佛法讲,曾经做过以上三种布施,今生得以上三种福报。
问题五:法布施具体指什么? 传授知识给别人。法布施分为世间法布施,佛法布施。比如在学校老师是在做世间法布施。那么在佛教界一些大德高僧他们讲经说法,赠印经书就是在做佛法布施。。只有佛法布施是最圆满的。
问题六:布施行善是什么意思 布施是行善的一种方式!,布施分三种:财布施内财,外财,法布施,无畏布施!
问题七:布施是什么意思 - 百度 什么是布施?
布施是佛法修炼的六度之一度。现在人将‘布施’的意思广泛化、偏移化了。
‘布’是指人在对待一切事物方面的心境很宽广,一切以最大最彻底的办法去施行。这就需要施舍的人要有慧眼,可以洞穿事物的本质,采取最有效、最正确的方法。这种心境是不会参杂丝毫自己的私心杂念的。
‘施’是将自己所拥有的财物、智慧、办法毫无保留地、无私地拿出来帮助别人。不是将自己不用了、不需要的物品去给别人,这只是让物品完成它的使用价值;也不是为了某种私有目的去帮助别人财物;更不是想以少量的付出而获得更多的回报。
佛说‘布施’要俱眼。什么是俱眼?就是要以慧眼看清事实的真相,使得施舍的结果最俱有利价值。也就是让被施舍方不至于得到施舍后更增加罪孽。
下面举例说明:
第一 现在人出家或在家学佛,不是从心里想尽快离开这个苦难的火宅;也不是为了自己修成佛以后再来度众生。而是为了积功德,求下世富贵;也有为今世可以找到一处吃闲饭的地方而出家。这种以身体作的舍弃不算真布施。
真布施的人,首先就是离开世间的一切尘缘,尽快使自己明心见性。然后再继续除去心内的一切杂念。这需要几世的努力。需要几世当中反复明心见性,才能巩固自己的真心做主的状态。修道人在没有明心见性之前,是使自己心先静下来,主要任务是悟道。是从持戒、施舍、禅定中悟道。这样的修行本身就是真布施。
第二 现在地球上灾害很多,一个地方有灾,四方群众去帮忙。这虽然算是人们的善心互相帮助,但不是布施。首先这种给予是有福德的回报的,所以不算布施;其次,给受灾人食物财物支援,只是缓解了他人的一时之需。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得到别人的捐助就是给自己增加了无形的债务。所以捐助人只算一时帮助别人,并不能称为布施。
第三 学佛人自己还没有透彻理解佛法,就算懂得一点,讲给别人听,也是一种福报,一种比舍财更大的福报。但是不能算真正布施佛法;如果自己理解错了,要力求改正。如果执意坚持自己的错误,那不但没有福报,还会造很大的孽。真正的法布施只有下世间来的传法菩萨。别的人都不可说自己在作法布施。
佛教里的布施是一个长时间无 *** 的施舍行为。有人只做了几回施舍,就以为功德无量。还以为自己作了布施。这是对布施的理解错误。
问题八:布施是什么意思? 布施:总结:就是指把自己的财物无条件的送给别人
释义:
(1)指以财物于人。
《国语?周语上》:“享祀时至,而布施优裕也。”
《淮南子?主术训》:“为惠者,尚布施也。”
(2)指佛教用语。
梵语da^na,巴利语同。音译为檀那、柁那、檀。又称施。或为梵语daks!in!a^ 之译,音译为达福赣肿福、大浮福意译为财施、施颂、甘。即以慈悲心而施福利与人之义。盖布施原为佛陀劝导优婆塞等之行法,其本义乃以衣、食等物施与大德及贫穷者;至大乘时代,则为六波罗蜜之一,再加上法施、无畏施二者,扩大布施之意义。亦即指施与他人以财物、体力、智慧等,为他人造福成智而求得累积功德,以致解脱之一种修行方法。大乘义章卷十二解释布施之义:以己财事分散与他,称为布;芳夯萑耍称为施。小乘布施之目的,在破除个人吝啬与贪心,以免除未来世之贫困,大乘则与大慈大悲之教义联结,用于超度众生。
施财之人,称为檀越(梵da^napati ,布施主之意,意译为施主、檀那主,简称为檀那);而所施之财物,称为缸省覆啤附稹盖、堂福ǘ陨堂之僧施物之意)、表福ǚ钟胧┪镏意)、信施(信徒施物之意)。此外,献上钱财,称为上福皇┪锕┯诜鹎埃称为下浮S谌毡荆信者所属之寺院,称为檀那寺;而道场所属之信者,称为檀家、檀中、檀徒、檀方。
布施乃六念之一(念施),四摄法之一(布施摄),六波罗蜜及十波罗蜜之一(布施波罗蜜、檀波罗蜜)。布施能使人远离贪心,如对佛、僧、贫穷人布施衣、食等物资,必能招感幸福之果报。又向人宣说正法,令得功德利益,称为法施。使人离开种种恐怖,称为无畏施。财施与法施称为二种施;若加无畏施,则称三种施。以上三施系菩萨所必行者。其中法施之功德较财施为大。布施若以远离贪心与期开悟为目的,则称为清净施;反之则称不清净施。至于法施,劝人生于人天之说教,称为世间法施;而劝人成佛之教法(三十七菩提分法及三解脱门),称为出世法施。此外,关于施、施波罗蜜之区别,据优婆塞戒经卷二载,声闻、缘觉、凡夫、外道之施,及菩萨在初二阿僧o劫所行之施,称为施;而菩萨于第三阿僧o劫所行之施,则称为施波罗蜜。
据菩萨善戒经卷一序品载,在家菩萨行财施与法施;出家菩萨行笔施、墨施、经施、说法施等四施;而得无生忍之菩萨则具足施、大施、无上施等三施。俱舍论卷十八举出八种布施,即:随至施、怖畏施、报恩施、求报施、习先施、希天施、要名施、为庄严心等施。同书卷十八亦举出施客人、施行人、施病人、施侍病者、施园林、施常食、随时施等七种布施。旧译华严经卷十二‘十无尽藏品’则有修习施、最后难施、内施、外施、内外施、一切施、过去施、未来施、现在施、究竟施等十施。上述乃就布施行为之内容、态度、目的等之不同,而有种种分类方式。又施者、受者、施物三者本质为空,不存任何执着,称为三轮体空、三轮清净。[中阿含卷三十福田经、增一阿含经卷四、卷九、卷二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六九、卷五六九、菩萨地持经卷四、布施卷、大智度论卷十四、卷二十九、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九](参阅‘达浮5677)
《月灯三昧经》云布施十种利益:布施乃破悭贪之前阵,入道之初门。菩萨行能此者,则获十种利益也:
一、降伏悭吝 谓修菩萨行者,若能布施,则悭鄙吝惜之心,自然降伏,不复萌动矣。
二、舍心相续 谓修菩萨行者,行于布施,财虽匮乏,而喜舍之心,无有间断也。
三、同其资产 谓修菩萨行者,施心无量,观诸众生,与己无异,所有财产,平等受用,无有彼此也。
四、生豪富家 谓修菩萨行者,于一切财物,常行惠施,心无吝惜,则当来果报......>>
问题九:三布施是什么意思 “布施”有三种:(一)财施、(二)法施、(三)无畏施
(一)财施。财施有内财和外财。内财是身心性命;外财就是自己的财产,即是属于身外的财物,都能布施。
(二)法施。就是以各种形式弘扬佛法。要是以法供养人,这功德是最大的。
(三)无畏施。就是众生有急难恐怖,舍身救护,不辞劳顿。
布施是修行六度之一,要想修得圆满,就要做到“三轮体空”,就是指布施时住于空观,不执着能施、所施及施物三轮。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