揖拜礼,揖礼,长揖这三种礼节有什么区别吗?
1、适用范围不同:揖拜礼一般是官员上下级使用,揖礼平民之间使用,长揖不分老幼尊卑都可以使用,但多数用于平辈之间。
2、行礼方式不同: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长揖即拱手高举,处上而下(双手抱拳举过头顶,鞠躬)。
3、使用频率不同:长揖是古代汉族交际礼仪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上古时开始流行,不分长幼尊卑都可用,揖礼和长揖使用频率都要比揖拜礼高很多。
扩展资料:
交际礼分为两类,一是举止类礼节,就是如何以动作表达礼节;二是称谓之礼,这在中国古代最复杂,尤其是官场上的一些称谓。
举止类礼节大体上分为站立礼、跪拜礼、抱见礼、请安礼。同样,站立礼、跪拜礼又有很多种,分别体现礼节轻重等次,施用于不同的对象,从中可以了解人际关系、等级关系。
除此之外站立礼就是站着行礼,大致分为拱手、作揖、长揖、打躬,按次序一个比一个重。站立礼的共同特点就是都有手、臂的动作,如果表示礼重,加身躯动作。
道教的拱手礼和作揖礼有何区别?
据《周礼·秋官司仪》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作揖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土揖是拱手前伸而稍向下;时揖是拱手向前平伸;天揖是拱手前伸而稍上举;特揖是一个一个地作揖;旅揖是按等级分别作揖;旁三揖是对众人一次作揖三下。此外,还有长揖,即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向人行礼。这些作揖的方法仍然不免要区分许多等级,尽可以不去管它,现代人只要吸取最简便的作揖方法就行了。[2]
从许多种作揖的方式中,要找出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举手。宋代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说:“古所谓揖,但举手而已。”清代的阎若璩,在《论语·述而》的注释中说:“古之揖,今之拱手。”这两人的解说可以认为基本一致。如果我们吸取这种作揖的方法,去代替握手,再加上大家常见的点头或轻微的鞠躬,那末,这在一般的场合下,应该是行得通的吧。[2]
向人作揖虽然恭敬,但相比于跪拜,它又不是最恭敬的,有时能表示倨傲,《汉书·高帝纪》就有“郦生不拜,长揖”的描述,显出狂徒郦生对刘邦的不服气。
左手手掌在上挺直,是武人常用的抱拳礼。[3]
古代妇女行礼方式与男子有很大区别,唐宋时期汉族民间白话小说有相关记载,妇女相见行礼,往往是口称“万福”。这种礼节要求两手松松抱拳重叠(右手覆左手)在胸前右下侧上下移动,同时略作鞠躬的姿势。这种礼在京津地区,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依然保存,在年节、祝寿等庄重场合使用。
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古代女子也行作揖礼,即“左手在内,右手在外,是谓尚右手。女拜如是,女之吉拜如是,丧拜反是。”
但是,根据唐宋以后白话小说,并不支持此种说法。以宋代小说《错斩崔宁》为例,男女相见,男方“深深作揖”,女方则“还了万福”。这说明,当时男女已各行其礼。[4]
古代是男权社会,记录了作揖礼的古画、古文字等,几乎都是关于男性的,为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如唐代吴道子画的孔子像)。在讲究男女有别、阴阳和合的时代,段玉裁这段话把女士作揖中左右手的顺序描述成与男士正相反,是合情合理的。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出行有礼,坐卧有礼,宴饮有礼,婚丧有礼,寿诞有礼,祭祀有礼,征战有礼等等,作为本土宗教,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道家,其礼仪相当完备且非常讲究,道教自创立以后,在形成自己独特的礼仪形象时,也吸收了儒家的一些礼节,除了郑重场合、重大活动必须依礼进行外,就连日常生活起居,衣食住行,包含叩拜、供养、诵经、戒律、服饰等内容也都有一定的仪规。
信众对常人行拱手礼或作揖礼,而对神仙、真人则行叩拜礼,以示特别尊敬。道教叩拜方式分为一礼三叩、三礼三叩、三礼九叩三种,其基础是拱手礼和作揖礼。拱手礼亦称抱拳礼,分为两种,一种是儒家礼仪,两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举胸前,立而不俯。道侣相逢或道俗相逢,多行此礼,表示恭敬。另一种是左手抱右手,负阴抱阳、蕴含五行,内掐子午诀,外呈太极图。这种抱拳形式多用于打坐时,其寓意为“抱元守一”。
相对于庶民打招呼的万能性礼节“拱手”,“作揖礼”是士相见或感谢时常用隆重性的礼节,两手抱掌前推,身子磬折,表示向人敬礼,一面躬身,一面双手于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不过鼻),向人行礼。因举手伴以屈身(躬身)故亦称“打躬”。又因身体弯曲成月牙状,故又称“圆揖”。向人作揖行礼时不要过分屈身,以免臂部突出,而显得不雅观。作揖礼较拱手为敬,对长者多行此礼。作揖礼动作为:一面躬身,一面抱拳,自下而上,向人行礼。常行拱手礼或作揖礼时,只需自然抱拳即可
作揖礼要求澄心存神,敬对祖师,全身放松,两目平视,双臂自然下垂,中指与裤缝对齐,两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两手结太极阴阳印,因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的缘故。有些地区也有“男左女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的说法,即女子右手在上,男子左手在上或者吉祥问安选择左手在上,举至眉际。可以口里说:“无量观”或者“善哉、善哉”,也可以说:“道祖慈悲”。“无量观”是对人无限祝福的意思。相遇他人,一手持物时,则伸出一手,食指内屈为礼。
道教礼仪复杂,还包括语言礼仪,宫观礼仪,科斋礼仪,穿戴礼仪等,在法堂和宴会上是,不高声言语,不大声咳嗽。语言精简,不得多言,不得与师辈争话,不言人过失。不闲言非语。不言为媒保事。质疑询道当礼拜致敬。不必礼拜。不与人说符咒幻术及一切旁门小术。道教称以上这些为“净口”。
道士必须住庙,宫观内必须保持良好道仪风范,不得混同于俗。道士互相之间一般称道友、道长等,对年老道士一般称某爷。道人宿舍中须清洁素雅,不得华饰,但要整齐,道人不得裸身而卧,不得在卧室内荤酒、神侃。斋醮是道士日常生活中必修之课。斋醮礼仪很复杂,如做道、礼叩、敬香场等。敬香时,还需要上供敬神。服饰是道教宗教形态上的一个突出标志,道教服饰最早的统一定制是从南朝刘宋时的陆修静开始的,人们可以从服饰上清楚地辨认出道教徒。道士在庙都必须头上戴巾,身穿便服、白袜、布鞋。道人服饰,古有“羽服”、“羽衣”之称。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