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脏主要功能,心脏好五脏则强,心神、心灵、神志是什么意思
中医认为心脏主要功能,一是心主血,二是心藏神,主神志。
一、心主血,为身体输送血液,提供营养物质。但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中医不单纯讲心,神明之心实质就是脑。
心主血,保证生命特征的基础上首先上供于脑。故心脑相系,常心脑并称,心脑同治。清心静神可以防病祛病,也可以延年益寿。
二、心藏神,主神志
如何理解心藏神,主神志,中医学的神有狭义的神,和广义的神。
1,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心主神志,主神明,即是指狭义的神。
2,广义的神,则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表达信息,包括语言,肢体语言和面部神色。比如日常交往有声的语言交流,无声的肢体语言动作姿态,以及心灵的窗口眼神的表现,和内心的窗户面色的表现等。
三、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正常和反常表现
1,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精神振作,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而正常。
2,反之,即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异常,从而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则痴狂;或出现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甚至昏迷,不省人事等临床表现。
四、中医调理心脏问题
心经与小肠经相表里,心和小肠是相互影响的。
中医对心脏问题的调理,既进行局部的调理,更注意表里关系、整体疏通。
首先就是对心主血功能的调理,打通心经堵塞,改善心主血功能。更主要的是对心藏神,心主神明,广义的心灵梳理。
五、 养生 先养心
中医强调 养生 必先养心,心为君主,统领五脏,养心是保持脏腑功能 健康 运行的基础。
如何“养心”呢?养“神明之心”宜调神,恬淡虚无、心胸豁达常喜,可以经常打坐去杂念。
其次,养“血肉之心”,宜益气补血,清心开窍。心为阳脏,治宜养心安神、益气补血、清心开窍等。
神志不清释义
1.精神志气。《晋书·刘曜载记》:“ 曜 立太学於 长乐宫 东,小学於 未央宫 西,简百姓二十五已下十三已上,神志可教者千五百人,选朝贤宿儒明经笃学以教之。” 唐 柳宗元 《与杨京兆凭书》:“凡为文,以神志为主。”
2.知觉和理智。《宋书·王僧达传》:“比日眩瞀更甚,风虚渐剧,凑理合闭,荣卫惛底,心气忡弱,神志疲散。”《红楼梦》第九六回:“ 寳玉 失玉以后,神志惛愦,医药无效。”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三章:“他站在 一功 的床边,看见他果然神志清爽了。”
神智不清
解释神智:意识。神志错乱或精神错乱。
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杨承福一定以为自己有痰疾,神智不清,怎还肯在他主人面前竭力保荐援引?”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