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http协议get和post的区别

小肉包11个月前 (12-05)阅读数 17#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数据表单

1.GET请求的数据会附在URL之后(就是把数据放置在HTTP协议头中),以?分割URL和传输数据,参数之间以&相连,如:www.google.com/webhp?hl=zh-cn 如果数据是英文字母/数字,原样发送,如果是空格,转换为+,如果是中文/其他字符,则直接把字符串用BASE64加密,得出如:%E4%BD%A0%E5%A5%BD,其中%XX中的XX为该符号以16进制表示的ASCII。

POST把提交的数据则放置在是HTTP包的包体中。

2."GET方式提交的数据最多只能是1024字节,理论上POST没有限制,可传较大量的数据,IIS4中最大为80KB,IIS5中为100KB"

以上这句是我从其他文章转过来的,其实这样说是错误的,不准确的:

(1).首先是"GET方式提交的数据最多只能是1024字节",因为GET是通过URL提交数据,那么GET可提交的数据量就跟URL的长度有直接关系了。而实际上,URL不存在参数上限的问题,HTTP协议规范没有对URL长度进行限制。这个限制是特定的浏览器及服务器对它的限制。IE对URL长度的限制是2083字节(2K+35)。对于其他浏览器,如Netscape、FireFox等,理论上没有长度限制,其限制取决于操作系统的支持。

注意这是限制是整个URL长度,而不仅仅是你的参数值数据长度。[见参考资料5]

(2).理论上讲,POST是没有大小限制的,HTTP协议规范也没有进行大小限制,说“POST数据量存在80K/100K的大小限制”是不准确的,POST数据是没有限制的,起限制作用的是服务器的处理程序的处理能力。

对于ASP程序,Request对象处理每个表单域时存在100K的数据长度限制。但如果使用Request.BinaryRead则没有这个限制。

http协议get和post的区别

由这个延伸出去,对于IIS 6.0,微软出于安全考虑,加大了限制。我们还需要注意:

1).IIS 6.0默认ASP POST数据量最大为200KB,每个表单域限制是100KB。

2).IIS 6.0默认上传文件的最大大小是4MB。

3).IIS 6.0默认最大请求头是16KB。

IIS 6.0之前没有这些限制。[见参考资料5]

所以上面的80K,100K可能只是默认值而已(注:关于IIS4和IIS5的参数,我还没有确认),但肯定是可以自己设置的。由于每个版本的IIS对这些参数的默认值都不一样,具体请参考相关的IIS配置文档。

3.在ASP中,服务端获取GET请求参数用Request.QueryString,获取POST请求参数用Request.Form。在JSP中,用request.getParameter(\"XXXX\")来获取,虽然jsp中也有request.getQueryString()方法,但使用起来比较麻烦,比如:传一个test.jsp?name=hyddd&password=hyddd,用request.getQueryString()得到的是:name=hyddd&password=hyddd。在PHP中,可以用$_GET和$_POST分别获取GET和POST中的数据,而$_REQUEST则可以获取GET和POST两种请求中的数据。值得注意的是,JSP中使用request和PHP中使用$_REQUEST都会有隐患,这个下次再写个文章总结。

4.POST的安全性要比GET的安全性高。注意:这里所说的安全性和上面GET提到的“安全”不是同个概念。上面“安全”的含义仅仅是不作数据修改,而这里安全的含义是真正的Security的含义,比如:通过GET提交数据,用户名和密码将明文出现在URL上,因为(1)登录页面有可能被浏览器缓存,(2)其他人查看浏览器的历史纪录,那么别人就可以拿到你的账号和密码了,除此之外,使用GET提交数据还可能会造成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攻击。

总结一下,Get是向服务器发索取数据的一种请求,而Post是向服务器提交数据的一种请求,在FORM(表单)中,Method默认为"GET",实质上,GET和POST只是发送机制不同,并不是一个取一个发.

html中get和post的区别和使用

1. get 是从服务器上获取数据,post 是向服务器传送数据。 get 请求返回 request - URI 所指出的任意信息。

Post 请求用来发送电子邮件、新闻或发送能由交互用户填写的表格。这是唯一需要在请求中发送body的请求。使用Post请求时需要在报文首部 Content - Length 字段中指出body的长度。

2. get 是把参数数据队列加到提交表单的ACTION属性所指的URL中,值和表单内各个字段一一对应,在URL中可以看到。post是通过HTTP post机制,将表单内各个字段与其内容放置在HTML HEADER内一起传送到ACTION属性所指的URL地址,用户看不到这个过程。

3. 对于 get 方式,服务器端用Request.QueryString获取变量的值,对于 post 方式,服务器端用Request.Form获取提交的数据。

4. get 传送的数据量较小,不能大于2KB。post 传送的数据量较大,一般被默认为不受限制。但理论上,IIS4中最大量为80KB,IIS5中为100KB。 用IIS过滤器的只接受get参数,所以一般大型搜索引擎都是用get方式。

5. get 安全性非常低,post 安全性相对较高。如果这些数据是中文数据而且是非敏感数据,那么使用 get;如果用户输入的数据不是中文字符而且包含敏感数据,那么还是使用 post 为好。

一、html中get和post的区别:

1、传递数据方式不同

Get 方法通过 URL 请求来传递用户的数据,将表单内各字段名称与其内容,以成对的字符串连接,置于 action 属性所指程序的 url 后,数据都会直接显示在 url 上,就像用户点击一个链接一样。

Post 方法通过 HTTP post 机制,将表单内各字段名称与其内容放置在 HTML 表头(header)内一起传送给服务器端交由 action 属性能所指的程序处理,该程序会通过标准输入(stdin)方式,将表单的数据读出并加以处理。

2、 处理效率不同

Get 方式需要使用 Request.QueryString 来取得变量的值。而 Post 方式通过 Request.Form 来访问提交的内容。Get 方式传输的数据量非常小,一般限制在 2 KB 左右,但是执行效率却比 Post 方法好。

而 Post 方式传递的数据量相对较大,它是等待服务器来读取数据,不过也有字节限制,这是为了避免对服务器用大量数据进行恶意攻击。

3、安全性不同

Get 方式提交数据,会带来安全问题,比如一个登陆页面,通过 Get 方式提交数据时,用户名和密码将出现在 URL 上,如果页面可以被缓存或者其他人可以访问客户这台机器,就可以从历史记录获得该用户的帐号和密码。

二、html中Get是最常用的方法:

通常用于请求服务器发送某个资源,而且应该是安全的和幂等的。

(1)、所谓安全是指该操作用于获取信息而非修改信息。换句话说,GET 请求一般不应产生副作用。就是说,它仅仅是获取资源信息,就像数据库查询一样,不会修改和增加数据,不会影响资源的状态。?

注意:这里安全的含义仅仅是指是非修改信息。

(2)、幂等是指对同一个URL的多个请求应该返回同样的结果。

三、html中POST的使用方法:

POST方法向服务器提交数据,比如完成表单数据的提交,将数据提交给服务器处理。

扩展资料

HTML中GET和POST的误区:?

POST可以比GET提交更多更长的数据:

1、由于使用GET方法提交数据时,数据会以&符号作为分隔符的形式,在URL后面添加需要提交的参数,有人会说,浏览器地址栏输入的参数是有限的,而POST不用再地址栏输入,所以POST就比GET可以提交更多的数据。

2、实际上,URL不存在参数上限的问题,HTTP协议规范没有对URL长度进行限制。这个限制是特定的浏览器及服务器对它的限制。IE对URL长度的限制是2083字节(2K+35)。

3、对于其他浏览器,如Netscape、FireFox等,理论上没有长度限制,其限制取决于操作系统的支持。所以POST也是没有大小长度限制的,HTTP协议规范也没有进行大小限制。起限制作用的是服务器的处理能力。总归一句话,这个限制是针对所有HTTP请求的,与GET、POST没有多少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HTML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