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与狼性的区别在哪里
玻璃门后,人性分裂的巨大痛苦和微小幸福 ——《荒原狼》的启示
致纯书苑人性与狼性的冲突,神经官能症所幻想出的魔术剧的疯狂。这是一部毫不逊色于《浮士德》史诗般的魔幻色彩巨著。疯狂代替瑰丽,对人性的思索取代故事情节的拖沓。这又是《浮士德》所不能比拟的。“由于他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并为崇高的人道主义和高尚风格提供了范例”,赫尔曼·海塞凭借《荒原狼》一书于194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正如海塞所希望的一样,你在读《荒原狼》的时候不可能“只抽着烟斗想着中世纪,而忘掉现实生活”。这是一部沉重的浪漫主义作品。浪漫主义于现代心理分析浑然一体,结合得天衣无缝。《荒原狼》以深沉而尖锐的笔调揭露了大资本家的战争狂、中产阶级的虚伪,反映了资本主义在精神和道德上的崩溃与文化上的堕落,为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德国政治开设了无情的审判台。 主人公哈立·哈勒同时具有人性和狼性,过着自杀式的慵懒生活。他自称是一只因迷路而跑进城市里来的、跑进群居生活世界的荒原狼。他深深地憎恨、厌恶、诅咒与世无争、健康、舒适,中产阶级所推崇的乐观,中庸之道的繁文缛节,一切普通、中等、平等的东西的滋生滥殖。“他有意识地蔑视中产阶级,为自己不属于中产阶级而骄傲。”这是他狼性的一面。但是,由于他的人性,他生活的某些方面却又完全是中产阶级式的。他银行有存款,他资助穷亲友,他衣着虽然随便,但还是正规的、随众的,他竭力与警察局、税务局和诸如此类的权力机关和平相处。而且中产阶级的小天地对他而言是“一种暗暗的强烈欲望”。他向往那安静,正派,有着洁净小花园,擦得发亮的楼梯,有条不紊,礼貌待人的谦恭气氛的住宅。是的,他就是这样一种“总是以这一半心灵和行动去欣赏和赞同自己另一半反对和否定的东西”。 如果哈立身上的不是狼性,而是狗性、狐性或什么性与人性结合的话,那倒也不会因此而有什么特殊困难。因为人和狗,人和狐共存一体,互不防碍,甚至还互为有益。甚至有些人正是狗性或狐性而不是人性使他交了好运。但是在哈立身上,人性与狼性却互不协调,不但不能互为有益,而且互为死敌。当二者在一个血液系统里,在一个灵魂里互相敌对时,那生活就很不舒服。“命运各自有,谁也不容易。” 荒原狼就是如此。从狼的角度来看,人的每一个行动当然都是特别可笑而狼狈的,愚蠢而自负的。但是如果他向别人张牙舞爪,对所有的人和他们的道貌岸然怀着仇恨和敌视时,他体内人的那一部分也在窥视时机,密切注视着那只狼,把它称为畜生野兽,使它享受不到一点作为普通的、健康的、粗野的狼的乐趣。 但是,谁要以为自己就已经了解了荒原狼,可以想象出他那可怜的支离破碎的生活,那他就错了,他还远没有知道一切。无庸讳言,荒原狼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很不幸的,而且也常常使其他人感到不幸。但是,“即使最不幸的生活中也有阳光明媚的时刻,也会在沙石之间开出小小的幸福之花”。哈立的生活是一种永恒的充满痛苦的运动和激荡,是极不安定,令人颤栗而毫无意义的。但在偶尔出现的少有的幸福时刻,他领略到“如此强大和难以言传的美丽的东西”。这片刻欢欣的浪花有时会如此光彩夺目地高跃于苦海之上,以致这暂时闪耀的幸福之光也会触及到他人,使他人为之着迷。 但他又是孤独的。他需要孤独和需要独立是密切相关的。从来没有一个人象他那样深切而热烈地需要独立。他恨办公室、写字间就象恨死神一般,最使他惊恐万状的一个梦是他被关在兵营里。所有这些东西他都会竭力避开,为此常常要作出巨大的牺牲,这就是他的长处和道德。在这方面他真是毫不动摇。是的,最终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越来越独立了,无人能命令他,他无需听从任何人,他自由而独立地确定自己的言行和取舍。但是在已经到手的自由中,哈立突然觉察到,他的自由就是死亡。他只身一人,世界可怕地使他陷入寂寞,世人皆与他毫无相关,连他自己也与自己无关了。他在变得越来越稀薄的无交无往、孤苦伶仃的空气中,缓慢地窒息而亡。当初的愿望和目标已经变成他的命运和劫数。他并不被人憎恨也不令人反感。他有许多朋友,许多人也喜欢他。但是他所能得到的也只不过就是好感和善意而已。“没有人真正接近他,建立起真正的联系,没有人愿意并且能与他共同生活。”孤独者的空气,寂静的气氛,周围世界的远离,交往的无能。对此,意志和渴望都无能为力。 这就是海塞笔下的荒原狼,一个典型的有着时代病症——人性分裂的神经官能症——的人。在这个时代,决不只是弱者受到此病的侵害,恰恰反而是那些强者,那些最聪明、最有才华的人受到了侵害。因为强者思考。诺瓦利斯说过:“绝大多数人在会游泳之前都不愿意游泳!人是为大地而降生的,不是为水降生的。他们当然也不愿意思考。因为他们是为生活而诞生的,不是为思考而诞生的!对,谁要是在思考,谁要是把思考当成要事,他当然在这方面可以有所成就,但同时他也就把土地和水相互置换了,那他有朝一曰一定会被演死。”是的,思考会带给我们巨大的痛苦。我们所能得到的幸福却是微小的。但是我们却不能不思考。这也是海塞通过《荒原狼》想让我们知道的。 但是《荒原狼》以早期的人道主义来批判发达的资本主义,以个人主义的绝望反抗来代替阶级斗争,以少数知识分子的愤愤不平来代替广大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必然使书中的主人公陷入孤独和彷徨,当然也就不可能给生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们指出什么新道路。当然,海塞毕竟只是文学家,并不是哲学家。他教会了我们思考,那就够了。因为道路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走的。 “是谁住在那里我不清楚,然而可以肯定,在那扇玻璃门的后面,一定是纯净无污的平民天堂,井井有条,安分守己。” 《荒原狼》让我们看到了那扇玻璃门,但是玻璃门后是什么,却需要我们亲自去看。海塞已经给了我们钥匙——思考。可是,我们却要小心翼翼地打开那扇玻璃门,因为“魔术愿望一旦实现,就再也不能收回了”。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