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包子,灌汤包子,汤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普通包子的馅基本为固体,没有游离出来的汁液。如菜包、肉包、叉烧包……吃时拿在手里大口咬即可。汤包在和馅时在肉馅等中掺入了一定比例的“肉皮冻”,常温下为胶状固体,而蒸熟后趁热是鲜美的汤汁。如南翔小笼包、镇江蟹黄汤包等。吃时一手用筷子夹,一手用汤勺或小蝶在下面接住。注意不要一大口猛咬,汤汁会溅出来。小口轻轻咬破,先吮去汤再嚼……灌汤包有好几种解释:一是陕西河南等地的清真“汤包”,叫灌汤包,材料是牛羊肉,其他做法大致相同。目的大概是为了区别汉民的猪肉“汤包”。二是淮扬菜系中的灌汤包。个头比一般汤包大不少,皮显得更薄,肚子里90%以上是汤。这种灌汤包一般一个包用一个小笼,吃之前是无法拿出来的。吃法是先在顶部开个小洞,用吸管喝掉里面的汤,然后扩大开口,用小勺吃掉汤里的“馅”。与一般汤包比,没有一个核心的“肉丸”,更像是用面皮包装的煲汤,所以很多人不吃皮,仅仅是为了“喝汤”。三是一些人习惯将“汤包”说成“灌汤包”。总之,包子与汤包的区别很明显,而灌汤包是从汤包中派生出来的一个用语,大部分情况用来表示与一般汤包的区别。但无论如何汤都是应用常温胶质的原理,没有一种汤是“灌”进去的。
小笼包和汤包的区别
让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
小笼包=皮(发酵)+肉馅(不带汤汁)
灌汤包=皮(不发酵)+肉馅(带汤汁)
两个公式一列出来,答案就非常明显了。小笼包跟灌汤包的区别就是皮和馅全都不一样!具体点就是:
1、小笼包的皮是用发酵面粉做的,口感比较松软。而灌汤包的皮采用的是不发酵的面粉,很薄很筋道;
2、小笼包的馅是不带汤汁的,而灌汤包因加入皮冻蒸熟,它的内馅是被鲜美的肉汤填满的。
看完前面的内容,是不是觉得很有道理?
但是我要告诉你,小笼包跟灌汤包其实是一家!!!
小笼包的历史可上溯至北宋,尚有类似的“灌汤包子”流传至今。
清代道光年间,在今常州出现了现代形式的小笼包,并在各地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常州味鲜,无锡味甜,但都具有皮薄卤足、鲜香美味等共同特点,并在开封、天津等地也得到了传扬。
近代江南小笼包真正成形的历史已很难考证,但普遍认为现代小笼包与北宋时期的“山洞梅花包”和“灌汤包子”有着传承上的渊源关系,在靖康之变后由北宋皇室南迁时带入江南后演变而来,与中国北方地区流行的灌汤包子系出同门,千百年来传承一直没有断绝,并在各地得到了创新和发扬。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