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什么叫朋党之争

一语惊醒梦中人1年前 (2023-12-05)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朋党政治

朋党之争是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两派官僚之间的斗争。

朋党之争(牛李党争),是指从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开始,历经敬宗、文宗、武宗,到宣宗末年(859年),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两派官僚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持续了近四十年。

党争起因于宪宗元和三年(808年)四月的考案,这年宪宗诏开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制科,伊阙尉牛僧孺、陆浑尉皇甫湜及华州参军李宗闵等,在策试中指陈当时政治的弊端,并指斥宰相李吉甫。

两党斗争的焦点

第一,在选官制度上,牛党重科举,李党重门第。

什么叫朋党之争

第二,在对藩镇的态度上,牛党迁就姑息,李党主张讨伐。

第三,在对待吐蕃侵扰问题上,牛党主张“守信为上,应敌次之”;李党主张以用兵为主,出其不意,“捣戎之腹心”,以政治诱降为辅。

第四,对待宦官态度上,牛党与宦官关系较密切,李党则相对较疏远。

两党斗争一直非常激烈,当一派中人任宰相,执掌大权时,便极力排挤打击另一派人,反之亦然。

欧阳修与司马光《朋党论》比较

陈友冰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朋党”之说似乎是自古有之,从成语“党同伐异”到今日的政党政治,朋党之争在国家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一条长长的痕迹。中国历代的政治家和哲人,不管他们实际上如何行事,但在言论上和著作中对朝廷中的朋党大都极为厌恶。我国第一部史书《尚书》就把“无偏无党”、“无党无偏”作为王道政治的标准;自孔子以后,“君子群而不党”不仅是朝政清明的标志,也成了衡量人际关系的尺度。只是到了北宋仁宗年间,一前一后出现了两篇《朋党论》,皆一反成说,提出不同流俗的见解和主张。一篇是当时庆历新政的积极襄助者欧阳修,他认为应该对朋党加以区别对待,作为人君,应当用同道的君子之真朋,退同利的小人之伪朋,这样朋党不但无害,而且可以天下大治。另一篇的作者是著名的史家司马光。他认为追究朋党的危害不在朋党的本身,而在于君主的昏庸。因为“兴亡不在朋党,而在昏明”。他虽持传统之见否定朋党,但看的更远、更透彻。如果把这两篇新论再加以比较,就可以发现:作为一种新见,两文有一些类似的思考;但由于论点不同,两文在史料的选择和改造,论述的方式和结构,都有所不同并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而造成这种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结论,又与他们不同的创作目的和所处的时代有极大的关系。

作为反传统的新论,两文有着类似的思考和论证方式。

。。。。。

后面还有很多,超出字数限制。

链接网址: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52182882/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