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畲和畲有什么区别?

百变鹏仔1年前 (2023-12-05)阅读数 6#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畲族汉语

畲和畲有什么区别?

畲和畲是同一个字,没有区别。

畲,汉语二级字,读作畲(shē),〔畲族〕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福建省、浙江省。

意思:

一、动词

(1) 火耕,焚烧田地里的草木,新畴复应畲。——陶渊明《和刘柴桑》

(2) 又如:畲种山林。

二、名词

(1) 火耕地,指粗放耕种的田地。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刘禹锡《竹枝词》

(2) 又如:畲刀;畲田;畲耕(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耕种田地)。

(3) [量词]。如:“锄得一片地,种得一畲粟”。

(4)畲族。同“畲”。

(5) 另见 yú。

相关组词:畲族

畲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据《2021中国统计年鉴》,畲族总人口为746385人,其中男性403516人,女性342869人,分布在闽、浙、赣、粤、黔、皖、湘七省80多个县(市)内的部分山区,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

他们自称“山哈”,但这个名称,史书没有记载。唐代,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的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蛮”、“蛮僚”、“峒蛮”或“峒僚”。南宋末年,史书上开始出现“畲民”和“拳民”的族称。“?

畲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畲语和汉语的客家方言很接近,但在广东的海丰、增城、惠阳、博罗等极少数畲族使用接近瑶族“布努”语(属苗语支)。畲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在日常生活中,各地畲族皆通晓当地的汉语方言。随着畲族融入汉人社区,大多数畲族转说客、赣、闽、粤系的汉语。据统计,中国99%以上的畲民使用的是当地的汉语客家方言。其中,福建福安地区的畲语被认为是全体畲语的标准语。

菑畲与菑畲的区别如下:

菑畲与菑畲没有区别,二者是相同的汉字。

扩展资料:

菑畲的解释:

1.耕耘。 2.耕稼为民生之本,故以喻事物的根本。 词语分解 菑的解释 菑 ī 初耕的田地。 开荒:“厥父菑,厥子乃弗肯播。” 姓。 菑 ì 插入:树立:“察其菑蚤不齵,则轮虽敝 不匡 。” 枯死而未倒的树:“周公之状,身如断菑。”

车辐插入毂中的部分。 矮墙。 剖析。 畲的解释 畲 ē 播种前,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下种;刀耕火种。 刀耕火种的田地:“长刀短笠去烧畲。” 古同“畲”( 中国 东南地区少数 民族 名):“自将陈吊眼、许 夫人 诸畲兵攻打蒲寿庚。” 姓。 畲 ú。

读音:

shē。畲,是一个汉语词汇。畲的意思是指火耕地火耕,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耕作方法,指粗放耕种的田地。名称:撇、捺、横、横、竖钩、撇、点、竖、横折、横、竖、横。常用词组:畲菑、耕畲、畲刀、菑畲、开畲、畲太君。

畲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闽、浙、赣、粤、黔、皖、湘七省80多个县(市)内的部分山区,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

他们自称“山哈”,“哈”畲语意为“客”,“山哈”,即指居住在山里的客户。但这个名称,史书没有记载。唐代,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的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蛮”、“蛮僚”、“峒蛮”或“峒僚”。南宋末年,史书上开始出现“畲民”和“拳民”的族称。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