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狗-知识改变命运!
--

知县,知州,知府的区别?它们的由来?它们的全称是什么?

小肉包1年前 (2023-12-05)阅读数 8#综合百科
文章标签知府知州

知有主管的意思。

所以管理一个县的叫知县,管理一个州的叫知州,管理一个府的叫知府。

知县:

知县,官名。秦汉以来县令为一县的主官。唐称佐官(县里的其他正式官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也就是“知县”一词的起源。

宋常派遣朝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称“知县事”,简称知县(意即不任命正式地方官,地方官职权由中央派遣的官员代理,所谓“知事”),如当地驻有戍兵,并兼兵马都监或监押,兼管军事。

元代县的主官改称县尹,明、清以知县为一县的正式长官,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

知州:

知州中国古代官名。宋以朝臣充任各州长官,称“权知某军州事”,简称知州。“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明、清以知州为正式官名,为各州行政长官,直隶州知州地位与知府平行,散州知州地位相当于知县。

知府:

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

据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东汉末年,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州最高长官称“州牧”,以掌一州军民。隋代,州最高长官称“刺史”或太守,唐宋时正式设立与知州平级的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

元朝废府设路,路一级的地方长官为达鲁花赤,只在散府设有“知府”的官职,是达鲁花赤的属官之一。

明朝大致恢复宋制,才最后有了以“知府”为名的地方官职。

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

知府地位相当于现今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任市长,同知则为唯一的副市长。

扩展资料:

知州的特别之处:

明清两朝,知州演变成了一种固定的官制,明清两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府,同县级。

知州属官有同知、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

知州是从五品,月俸十石,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此处特别说明,州有二种,即属州和直隶州。

属州的待遇与县同等,直隶州的待遇与府同等,但品秩相同。这是明官制和清官制的不同,无论是

属州和直隶州都是从五品,不同的是俸禄。

明以知州为一州之长,辖县;明清有直隶州、散州之别,前者直隶于省,可以辖县,后者隶属于府、道,不辖县,长官均称知州。知州一般是从五品文职官员

著名知府

清朝康熙年间的长沙知府陈鹏年。这位知府很体恤百姓,当时康熙南巡,总督阿山主张增加摊派用作南巡之资,陈鹏年坚决反对。为着这件事,陈鹏年得罪了阿山。后来,因为建讲堂,陈鹏年让阿山抓住了把柄,差点被整得杀头。

清末台北知府陈星聚,出身贫寒,母亲守寡含辛茹苦供他上学,从小就受“好好学习,长大要做好官、清官”的启蒙教育;在当官后遇灾年,他“减粮减税”助民众度过灾年。百姓称他是好官;遇恶霸横行乡里,能嫉恶如仇,伸张正义,为民除害,百姓称他为清官。

在法军侵略台北的危急时刻,又带领人民抗击侵略,带头拉石筑城,动员全城10万军民筑城守城;他不顾个人安危,只身上山劝说对他有深仇大恨的山大王山妹下山共同保卫台北,群众又称他为“孤胆英雄”知府。他以身作则,爱民如子,嫉恶如仇,刚正不阿,一心救国。

百度百科-“知”字

百度百科-知州

百度百科-知府

知县,知州,知府的区别?它们的由来?它们的全称是什么?

百度百科-知县

楼主,你说的官职,是分别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

县令正七品官相当于现在的县长,只是各代叫法不一样!

知府从四品官相当于市长,一个市管好些县

县令和知府都是政务官员

总兵是明朝两朝才有的,明朝总兵权力更大,相当于现在的集区军司令,往往节制几个省的军队。手下有10万以上的军队,但不是常设的官职,只有在有大战事时授予。清朝的总兵相对小很多,是正二品官,一个省有一两个总兵。总兵的上面还有提督(从一品),提督才是一省最高的军事长官。

所以说总兵是军事职务。

太守不能用现在的官职去对比,它是古代的官职。它的行政管辖范围和知府差不多,所以后世的知府也被人称“太守”。但是太守又有军权,所以太守是军政兼有的官员。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当前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自研大数据AI进行生成,内容摘自(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邮箱:344225443@qq.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部分内容参考包括:(百度百科,百度知道,头条百科,中国民法典,刑法,牛津词典,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国家院校,科普平台)等数据,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本站为非盈利性质站点,本着为中国教育事业出一份力,发布内容不收取任何费用也不接任何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