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发酵中药提取纯菌种的缺点是什么
中药的缺陷
1、提纯加工工艺原始、粗糙、简单——水煮、醇提;
2、起效相对缓慢,药效成分难以定量;
3、良药苦口,患者难以长时间坚持治疗。
怎样让中药既可以提高药效,又不至于那么苦呢?发酵中药就这样应运而生了。传统的发酵中药工艺全靠经验,而现代的发酵中药更加精准,让中药更利于被人们接受,我们一起去看看传统的发酵中药技术与现代发酵中药技术究竟有哪些区别吧。
什么是发酵中药?
发酵中药是将天然药物(中药)提取液以优选的肠道益生菌菌群中一种或几种、一株或几株益生菌作为菌种,利用微生态学、仿生学的方法,通过生物嫁接的方式,在体外模拟人体的肠道环境和中药成分在人体内的消化分解过程,对提取的中药有效成分进行生物学转化,将中药的大分子物质,经过微生物转化成为能够被人体肠道直接吸收的小分子成分,使中药成为快速吸收、定量疗效的新型药物。
什么是传统发酵中药技术?
传统发酵中药是一种微生物发酵技术,是指药物经过净制或处理后,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借助微生物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产生黄白色霉衣的方法。
什么是现代发酵中药技术?
现代中药发酵技术起步上世纪80年代,最早多为单味中药发酵,且主要集中在真菌自身发酵方面,如灵芝菌,冬虫夏草菌丝体发酵。目前,发酵菌种除了真菌类以外,也扩大到有益细菌类,比如光合细菌类、乳酸菌类、芽孢杆菌类、酵母菌类等。现代中药发酵技术用于中药生产与研究不仅可以炮制中药,还为改进中药制药工艺提供了新技术,有利于改善中药的药理和毒理作用和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析。同时利用中药作为发酵基质能够提高发酵效能,这种新的发酵技术在中药发酵中正成为一种趋势。
现代新工艺技术是将天然中草药中的有效物质萃取出来,然后与优选的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菌群中一种或几种共生发酵,得到能直接喝的食物液的中药发酵技术。和传统工艺相比,现代中药发酵技术打破了传统工艺束缚,不管是从方便能直接饮用的角度,还是从效用的角度,都更适合现代人的需求。
同样一副药为什么不同的人吸收度不一样?
患者服用的汤剂或者中成药,都不是直接进入血液发挥药物效果的最终成分,而只是中间物质。
这些中间物质进入体内后,还要通过人体肠胃系统 的益生菌进行再消化和分解,才能转化为最终起作用的有效成分从而进入血液,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但每个人肠胃系统益生菌的菌群状况各不相同:如果菌群平衡,就能最大限度的消化和分解药物,吸收利用有效成分;反之,如果菌群失衡, 益生菌数量较少,药物成分就不能被有效分解、吸收,就会直接随粪便排出体外,药物就不能发挥应有的治病作用。因此传统中药的效果出现因人而异、因病人的身体状况而异,原来吃的效果好,现在吃效果不一定会好。
传统发酵中药技术与现代发酵中药技术在中药产品成分上有什么不同?
1、传统发酵中药技术
发酵多凭经验,缺乏规范的工艺技术及适宜的监控指标,故发酵所得中药产品质量差异较大,难以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无法保证发酵中药产品的安全有效性和稳定可控性。
2、现代发酵中药技术
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酶类可能会将中药的某些成分分解转化成新的有效成分,或将毒性成分分解以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买药的时候总会听说一个词叫中成药,但其实很多人都不明白中成药究竟指的是哪一类药物。中成药的主要材料是各类中药材,按照规定的处方和制作工艺制成,那么中成药和中药有什么区别呢?
中药和中成药有什么不同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成药,基本上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医生用于治疗预防疾病的所有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要等等。
中成药是指按照传统配方,或者是国家指定医院通过大量临床验证后,被国家医药管理部门认可,按照一定的制作方法,制成的丸剂、片剂、汤剂等各种形式包装的中药药品。
1、定义不同中成药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制剂工艺将其加工制成各种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颗粒等等剂型,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药方的精华。
中药是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而成的药物,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
2、味道不同中成药多为经过一定特殊加工浓缩而成的制成品,故其每次需用量远远少于中药煎剂,而且成药,已几乎消除了中药煎剂服用时,特有异味等的不良刺激,因而在服药反应上,也较易被大众所接受。中药服用时有特殊的异味,对于幼儿和某些敏感的人来说服用比较困难,难以被大众所接受。
3、服用方法不同中成药服用比较简单,直接内服即可,但由于剂型、药性、功效、主治的不同,具体的内服方法也略有差异。大多数中药必须煎煮后服用,中药汤剂的制作对煎具、用水、火候、煮法都有一定的要求。煎法比较特殊,处方上药加以注明,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溶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等不同煎煮法。
中药和中成药效果一样吗不一样。
中药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加减药味和剂量,更适合自己,效果会更好,见效快些(不包括慢性病,慢性病要慢慢来的),可是比较麻烦。
中成药组成是成方。基本对应一些病症,对大多数人有效。见效慢些,但是服用方便一般都是来看病,医生给开汤药,吃一段时间,效果稳定。然后病人有提出不方便,想换成药之类的,再根据情况看看吃什么合适。
既然看中医,最好吃汤药,因为这是胃你量身定制的,不像中成药,虽然来自于效果很好的老方子,但毕竟是一药多人的普适,不是私人订制。
中成药虽然是非处方药,可以自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中成药,包括西医医生,他们开出的中成药一般只是按说明书上写的,而事实上,中成药的作用可能超过说明书的,或者仅仅看说明书,未必能理解治疗的机理和症状真相,因此,如果吃中成药,最好也是中医开的,更不要靠药店服务员的推荐,他们大多只考虑价格,而中成药,如果不对症或者吃反了,就算质量很好,也会效果不显甚至是相反的。
如果你需要长时间服药,可以让了解你病情的医生开个处方,到药店去做成药丸,一来是为你定制的,二来服用起来也方便,同时,丸药作用更和缓,更适合需要长期调理的疾病,特别是虚性的疾病,这可能比中成药更“贴身”。因为中医有“丸者缓也"“汤者荡也”的说法,丸剂类似现在的“缓释剂”,吸收缓慢,药效也比汤药持久、和缓,汤药则是涤荡病邪的,效果快,但如果长期吃,还是换成丸药更和缓。
如何服用中成药 1、直接吞服法中成药中的露剂、合剂、乳剂、酒剂、盯剂、糖浆剂、流浸膏剂、口服液等液体制剂,均可采用直接吞服的服用方法。
2、开水送服法中成药中的蜜丸剂、水丸剂、糊丸剂、蜡丸剂、浓丸剂、滴丸剂、散剂、丹剂、片剂等多种固体制剂,均可采用温开水或凉水送服的方法。
3、沸水冲服法中成药中的茶剂、饮剂均须用沸水泡汁,频服代茶饮;冲服剂(颗粒散)、膏滋剂或流浸膏剂也须用沸水冲泡溶化稀释后服用。
4、药汁送服法中成药中的一些丸剂、散剂,丹剂、片剂等须用药汁送服,如盐水、醋、黄酒,白酒、蜜水、竹沥汁、姜汁等。
5、煎服法茶剂中的午时茶,煎剂中的边防八臣等,须用水煎煮去滓取汁服用,实际上可视为固定处方的汤剂。
6、调服法这是儿童常用的服药法,即用乳汁或糖水将散剂调成稀糊状喂服的一种服法,这样既可矫味又不致呛喉,此法亦可用于吞咽困难者。丸剂也可朔开加水研成稀糊状服用,与调服法相似,但习惯称研服法。
7、含化法系将药物含入口中缓缓溶解,再慢慢咽下,使其在口腔局部发挥治疗作用,多用于治疗咽痛喉痹、乳蛾、口糜、齿痛等疾患,如牛黄含化丸、六神丸、喉症丸等。
8、炖服法中成药中的胶剂如鹿角胶、龟板胶、鳖甲胶、阿胶等单服时均可加黄酒或糖水,隔水加热使之溶化(祥化)后服下。
9、吸入法中成药中的气雾剂,就是将药物雾化后,让患者直接吸人的给药方法。此外,一些开窍醒神、辟秽化浊的散剂如通关散、避瘟散等也可以直接吸人鼻窍中给药。一些止咳平喘的烟剂如定喘烟,一些辟秽解毒的香剂如苍术、艾叶香等也都是燃后取烟吸入用药。
10、鼻饲法鼻饲法是指对一些神志昏迷或因口腔疾患不能口服,采用将药物稀释后通过鼻饲管注入胃中的一种给药方法。如常用治中风、痰迷、热病神昏、小儿惊风等急重病证的安宫牛黄丸、紫雪散、局方至宝丹等可用鼻饲法给药,但不可随便撬牙灌服,以免损伤牙齿。
鹏仔微信 15129739599 鹏仔QQ344225443 鹏仔前端 pjxi.com 共享博客 sharedbk.com
图片声明:本站部分配图来自网络。本站只作为美观性配图使用,无任何非法侵犯第三方意图,一切解释权归图片著作权方,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恶意碰瓷者,必当奉陪到底严惩不贷!